[转载]家长们:不要把太把孩子当回事
(2010-12-23 00:26:13)
标签:
转载 |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注释] 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看完《道德经》的这段论述,大家也许有些困惑,不知它对于子女教养会有何启示。难道对待孩子也要象刍狗一样?其实,我们要继续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正是因为天地不仁、圣人不仁,才有万物繁荣、百姓安定的局面;反过来,如果天地爱万物,则万物可能相竞,自然界出现混乱;同样如果圣人爱百姓,则百姓可能相争,造成人类社会的混乱。当然,我们并非要求大家要像对待刍狗一样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这在情感上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在此,我只是希望引起大家的一点重视和反思,那就是我们的爱是否过多、过度,多到孩子们难以承受,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混乱了呢?
总之,一句话,不要太拿自己的孩子当回事!不要回应他的所有要求和抱怨,即使回应也要考虑一下是否要正面回应的问题,这个度不是很好把握,最后,还是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吧。假如你的孩子摔倒了,手上磕破了点皮,不是很严重,那么,帮助孩子上药包扎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包扎后孩子仍然在哼哼唧唧,那么,就大可不必要帮他把伤口吹来吹去,以示你的疼爱与关心了。因为也许正是在你的刻意关爱下,他的生命力却可能“萎缩”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