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话说-日本茶道

标签:
转载 |
茶道(CAHDO),其实是一种茶叙的仪式,日本自古以来,称之为「茶之汤」(CHANOYU),而喝茶的叙会则称为「茶会」(CHAKAI)。
古人有“三时茶”的说法,即考虑三顿饭的时间,分为朝会(朝茶)、书会(正午)、夜会(夜晚)。茶事的时间,以四小时为标准——这就意味着,想要参加茶事,就要空出至少半天的时间。规定为四小时,是由于拖长了的话,客人们有可能会因为疲倦而开始闲谈,这就削弱了茶事的宗教修行气氛。而若时间太短,则客人来不及体会出茶事的幽雅意境。为了使客人完全融入茶道的气氛之中,茶室里禁止佩带手表,当然也不可能有钟,那么如何估算时间呢?只有凭直觉!
除“三时茶”之说以外,还有“茶事七式”之说,即:正午的茶事,早晨的茶事,夜晚的茶事,拂晓的茶事,饭后的茶事,专题茶事,临时茶事。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开封茶坛的茶事(大概就相当与佛教的“开光”),启用风炉的茶事,惜别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赏雪的茶事,赏花的茶事,赏月的茶事等等——就是说:只要想举办茶会,就绝对能够找到“借口”。
茶道是由遣派往中国的日本僧侣,在中国的唐朝把佛教和茶一起带回日本的。公元八零五年,传教大师自唐归日,带茶种播于比叡山麓,翌年著名的弘法大师亦扔携回茶种由行脚僧遍传金国;其后由于平安时代末期,在源平氏相争之乱世下,喫茶一度息微,直至公元一一九一年襌僧荣西把茶树从中国移植至九州,令茶会再度兴起;而宇治至今仍为日本产茶中心。其后荣西着「喫茶养生记」一书,把茶推许为寿灵丹。
至室町时代,大将军足利义政爱好喝茶,便委派能阿弥为将军府制定殿中的茶仪式,从此茶叙的正式礼仪开始成立。但将这种茶之汤的形式礼法再进一步提升至精神层面,却由其弟子村田珠光所创,他倡导的「茶襌一味」,将茶事一变成为通过茶会仪式至自律、礼让谦恭的心境、为茶道开创先河。以往茶室的入口会按客人身份的贵贱而分开,千休修订了不分贵贱全部都要从卑贱的入口进入,令每个人在进行茶道时都以平等谦卑的心态来进行。茶室的摆设及茶花的配置均以朴实为主,摒弃豪华的作风。千利休的弟子遍及各阶层,亦因此把茶道广泛地普及至社会各阶层。可惜其后,千利休触怒了丰臣秀吉,遭受被下令切腹的悲剧命运。千家亦因此一度沉寂,其后千家获许再度兴复。
![[转载]话说-日本茶道 [转载]话说-日本茶道](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偍倡「和敬清寂」亦成茶道的本义,而这四个字所包涵的茶道:
「和」是指人与大自然的调和。
「敬」是指由主客之间互相尊敬开始以至对任何事物都抱有谦敬之心。
「清」是指心无杂念,要令自己心意纯朴清静,无人世俗念,达至襌的意境。
「寂」更是由上述意境达至与大自然融合为一,无始无终的那种安祥宁静的感觉。
日本人称简洁纯朴美学为「佗」(WABI)是要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配合这种境界,茶室的内外环境及布置都很考究。茶室大多是在在幽静的日式庭院内部。整个茶室的景致,清流细石,树丛幽径的布置,不单是作为观赏之用,更为营造一寂寞之境,形作茶道与俗世隔绝的一个区界。
茶道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修行,并不鼓励人多;而注重主客之间的精神交流——小小的茶室之中,客人与主人相对而坐,在静寂的空间中,一边聆听着釜中沸水的声音;一边感受着和敬清寂的境界。
茶道具
·
·
·
·
·
·
茶罐
·
·
·
·
茶碗
·
·
·
茶室
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茶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