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考文言文复习之《论语》

(2010-06-05 00:43:26)
标签:

转载

一、 《论语》十则

一、基础知识积累

(1)语文常识: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论语》是一部什么书?

(2)读准字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

(3)古今不同的常用词:日、省、信、传、习、弘毅、已……

(4)三个通假字:"说"通"悦","女"同"汝","知"通"智"。

(5)出了哪些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岁寒知松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必须理解的问题:

①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我把"殆"解为"危险")?"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

②"三人行"一定"有我师"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

③关于"三"的理解。"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吗?

引导学生结合书上注释明确:古代人对"三"、"六"、"九"有一种数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数,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第二则内容恰巧举了三个例子只是一种巧合。不是真的就反省了这三个问题

④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⑤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想一想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等等。

(7)熟读、背诵、默写翻译《论语十则》。

二、读书笔记整理与运用

1、课文所选的十则,主要谈了两大问题:求学和做人。求学的内容里又包含两方面:态度和方法。请你据此设计一个板书式的读书笔记,把十则的内容涵盖进去。

2、总结本文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等。

成语: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松柏后凋   岁寒松柏   择善而从

格言警句:

(1)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3)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延伸拓展练习

(1)《论语》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篇什,请你试着填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子曰:"            ,夕死可矣。" 朝闻道,

子曰:"知(智)者乐水,                 。" 仁者乐山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

子曰:"             ,不相为谋。" 道不同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                    。" 则乱大谋

子曰:"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 

子曰:"父母在,            ,游必有方。" 不远游

(2)请你也来出谋划策。

为了赋予兴城古城文庙景区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兴城市决定在文庙东墙建立"孔子论语墙",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到兴城旅游观光。届时兴城市将树立一百块石刻,开办百家书展,同时聘请百名国内书法家和学者齐聚古城,挥毫泼墨。

据了解,兴城文庙又称孔庙,占地面积7500多平方米,东西宽43米,南北长175米,始建于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据兴城市旅游局局长崔作军介绍,"孔子论语墙"长度大约100延长米,计划采用黑色花岗岩材料,有方形、长形、扇形、镜面等形状的100块碑。并且选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等国内著名学者、书法界名流100位,请他们每人书写《论语》一章,然后将百条论语内容刻在墙上。另据了解,"孔子论语墙"修建工程计划投资20万元。目前,兴城市文化局已向全国百位书法家和学者发出选聘函,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有很多的书法界名流表示愿意接受邀请,在" 孔子论语墙"上留下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笔。

(2003年5月26日《辽沈晚报》)

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为"孔子论语墙"选择五则有意义的名言。

                                                                                                                           

(3)请你来品头论足。

半部《论语》作门票

东方网2002年12月6日消息:孔氏家庙全国只有两处,北在山东曲阜,南在浙江衢州,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宗孔氏家庙是金兵占领了北方,北宋已亡、南宋初定时奉诏在衢州建造的,供奉着传家珍宝孔子夫妇像,此后成为孔氏大宗世居奉祀之地。

气势恢宏的南宗孔庙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更让游客难忘的是得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纪念品。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的门票颇有新意,居然由半部《论语》加上印有南宗孔庙简介和简图的票签构成。

这半部《论语》仅4厘米宽、6厘米高,火柴盒大小。一部《论语》11705字,半部《论语》5000多繁体字压缩在方寸之地,米粒大的字体、吴道子画的孔子像、不及麻将牌大孔子夫妇像都非常清晰,居然还是线装直排,印制堪称精细。这半部《论语》的上册是全票,买半票得到的是下册,若需配齐另半部,只要一元钱。如果再加30元配上一只精致小木盒的话,就拥有了一套木函装仿古袖珍《论语》。

请你对"半部《论语》作门票"这一做法作以简要评价。

(4)网上拜访孔子。点击进入:(1)"中国孔子"网站,(2)孔子博物院,(3)孔子箴言名句。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然后探究性: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请试一试。

 

(不仅要吸引学生探究,还要告诉他们探究的方法,交给他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即所谓"启发"。我的"启发"是:(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3)"人不知"的"人"是谁?"知"意思是"了解"吗?这个问题学生一般不可能独立解决,于是提供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解释:"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已学有成举用之也。"

     这三个问题解决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

 

【资料宝藏】     《论语》的伟大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中国有句俗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真正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去当官治理天下了。当然这是一句夸张的话,不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确实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论语》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论汇集,正如《圣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希伯莱人的先知耶稣的言论汇集一样。孔子和耶稣都是他们的母亲与人"野合"而生的,即都是私生子。私生子们似乎都特别的聪明,因为他们是最热烈的爱情的产儿。一个大思想家对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是一百个。乃至几百个帝王将相之影响的总和都难以比得上的。孔子和耶稣对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比的影响就是如此。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自不免有些夸大其辞,但却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论语》在中国的地位,犹如《圣经》之在西方,它是历代中国人的人生宝典,至今仍是我国教育部门规定的青年学子的必读书。

孔子及其《论语》曾经长期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

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