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0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实验设计与评价(二)

标签:
转载 |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
实验B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
综合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它们都采用了
【解析】探究物质性质:气压(说明:写"瓶子变瘪"或"瓶子形状"等均可得分);温度(说明:写"气压"或"气体体积"等均可得分)b
关注变化过程:温度(或达到着火点);4P + 5O2
2P2O5
12.(2009·株洲)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制取氨气:
第一种方法: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
第二种方法: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1)该小组同学没有选择第一种方法制取氨气的原因是
(2)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制取氨气的装置是
【答案】(1)第一种方法的操作条件复杂而第二种方法的操作条件简单。
(2)A
(3)酒精灯
13.(2009·南通)我们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做过如下图装置的实验。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1)通过比较试管甲中的两次反应,填写下表:
|
碳酸钠+盐酸 |
碳酸氢钠+盐酸 |
实验现象 |
反应迅速,生成大量气体。 |
反应 |
实验结论 |
|
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进一步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用品:相同型号的U型管2支、橡皮塞2个、5mL一次性注射器2支、气球个。
实验操作:在U型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吸入同溶质质量分数、同体积的足量稀盐酸。将注射器插入橡皮塞中,然后同时迅速将盐酸分别注入U型管中。请对上述实验方案分析评价。
①若取用碳酸钠0.53g,为控制实验中产生气体的量相同,应取用碳酸氢钠
②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运用了
③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答案】(1)从实验现象来看,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的反应速度快,产生的二氧化碳多;(2)为了比较反应速度的快慢,证明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用气球胀大的快慢作为依据。产生二氧化碳相同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106 : 84,即碳酸钠0.53g,碳酸氢钠0.42g。
【答案】(1)更迅速
CO2 + Ca(OH)2 = CaCO3↓+ H2O
(2)① 0.42
14.(2009·济宁)下图是实验室制备物质的常用装置,根据装置回答:
①可用装置A制取的气体有
②装置C可用于收集中①
③若用装置B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水蒸气,可在装置中装入
(2)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8 |
①影响因素:
②实施方案:
③通过实验得出
【答案】⑴
③
15.(2009·重庆)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称取ag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
②取一张质量为bg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
③待①中反应充分后,过滤。
④取沉淀连同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量,质量为cg。
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时,应把样品放在托盘天平的
(2)如何判断①中反应已进行充分?
(3)过滤中发现滤液出现浑浊,应如何处理?
(4)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
(5)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是(用a、b、c表示)。
(6)老师指出,③、④之间缺少一个步骤,使得实验结果偏大。该步骤是
【解析】利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是左物右码;铜锌合金中只有锌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当加入足量盐酸不再产生气体时表示已经充分反应;最后cg一bg即为铜的质量,铜的质量分数为×100%;
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不进行洗涤,会有ZnCl2杂质,使结果偏大。
【答案】(1)左(2)滴入盐酸时不再产生气体(3)重新过滤(4)漏斗(5)×100%(6)洗涤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