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词感情起伏变化很大,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4分)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臣本布衣,
,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5小题。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花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已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劫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蠢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选自《观世变》,有改动)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E.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13、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盼“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14、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4分)
15、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扑进画框
韩少功
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
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空阔和清凉。前面还在修路,汽车停在大坝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还要前行,投访蓝色水面那一边的迷蒙之处,就只能收拾自已的行李,疲惫地去水边找船。
这使我想起了古典小说里的场面:好汉们穷途末路来到水边,幸有酒保前来接头,一支响箭射向湖中,芦苇泊里便有造反者的快船闪出……
这支从古代射来的响箭,射穿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疾风嗖嗖又余音袅袅—一我今天也在这里落草?
我从没见过这个水库——它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是我离开了这里之后。据说它与另外两个大水库相邻和相接,构成梯级的品字形,是红色时代留下的一大批水利工程之一,至今让山外数十万亩农田受益,也给老山里的人带来了驾船与打鱼一类新的生计。这让我多少有些好奇。我熟悉水库出现以前的老山。作为那时的知青,我常常带着一袋米和一根扁担,步行数十公里,来这里寻购竹木,一路上被长蛇、野猪粪以及豹子的叫声吓得心惊胆颤。为了对付国家的禁伐,躲避当地林木站的拦阻,当时的我们贼一样昼息夜行,十多个汉子结成一伙,随时准备闯关甚至打架。有时候谁掉了队,找不到路了,在月光里恐慌地呼叫,就会叫出远村里此起彼伏的狗吠。
当时这里也有知青点,其中大部分是我中学的同学,曾给我提供过红薯和糍粑,用竹筒一次次为我吹燃火塘里的火苗。他们落户的地点,如今已被大水淹没,一片碧波浩渺中无处可寻。
当机动木船突突突犁开碧浪,我没有参与本地船客们的说笑,只是默默地观察和测量着水面。
我知道,就在此刻,就在脚下,在船下暗无天日的水深之处,有我熟悉的石价和墙垣正在飘移,有我熟悉的灶台和门槛已经残腐,正在被鱼虾探访。某一块石板上可能还留有我当年的刻痕:一个不成形的棋盘。
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猪,高丽……这些读者所陌生的绰号不用我记忆就能脱口而出。他们是我知音时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只只故事,足以让我思绪暗涌。三十年前飞鸟各投林,弹指之间已不觉老之将至——他们此刻的睡梦里是否正有一线突突突的声音飘过?
“巴童浑不寝,夜半有行舟”,这是杜甫的诗。“独行潭底影,数息身边树”,这是贾长江的诗。“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这是王勃的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孟浩然的诗。“芦获荒寒野水平,四周唧唧夜虫声”,这是《阅微草堂笔记》中俞君祺的诗。……机船剪破一匹匹水中的山林倒影,绕过一个个湖心荒岛,进入了老山一道越来越窄的皱折,沉落在两山间一道越来越窄的天空之下。我感觉到这船不光是在空间里航行,而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画廊里巡游,驶入古人幽深的诗境。
我用手机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在柴油机的轰闹中听不太清楚,只听到他一向惊讶:“你在哪里?你真的去了八溪?”——他是说这个乡的名字。“为什么不?”“你就打算住在那里?”“不行吗?”我觉得他的停顿有些奇怪。
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由和最清洁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我被城市接纳和滋养了三十年,如果不故作矫情,当心怀感激和长存思念。我的很多亲人和朋友都在城市。我的工作也离不开轰轰城市。但城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越来越陌生,在我的急匆匆上下班的线路两旁与我越来越没有关系,很难被我细看一眼;在媒体的罪案新闻和八卦新闻中与我也格格不入,哪怕看一眼也会心生厌倦。我一直不愿被城市的高楼所挤压,不愿被城市的噪声所烧灼,不愿被城市的电梯和沙发一次次拘押。大街上汽车交织如梭的钢铁鼠流,还有楼墙上布满空调机盒子的钢铁肉斑,如同现代的鼠疫和麻风,更让我一次次惊悚,差点以为古代灾疫又一次入城。侏罗纪也出现了,水泥的巨蜥和水泥的恐龙已经以立交桥的名义,张牙舞瓜扑向了我的窗口。
“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酒吧里的男女们疲惫地追问,大多找不出答案。就像一台老式留声机出了故障,唱针永远停留在不断反复的这一句,无法再读取后续的声音。这些男女通常会在自己的墙头挂一些带框的风光照片或风光绘画,算是他们记忆童年和记忆大自然的三两存根,或者是对自己许诺美好未来的几张期票。未来迟迟无法兑现,也许永远无法兑现——他们是被什么力量久久困锁在画框之外?对于都市人来说,画框里的山山水水真是那样遥不可及?
我不相信,于是扑嗵一声扑进画框里来了。
(选自《山南水北》)
16、解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我今天也在这里落草?
(2)他们此刻的睡梦里是否正有一线突突突的声音飘过?
17、本文第四至六段,作者详细地写了自己过去的知青生活,有什么作用?(5分)
18、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人“诗意地栖居”的理解。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 云
2009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作报告时提出,“女士的爱美之心,也导致全球变暖”。因为,化妆品中含有氟利昂,这种物质释放出来后上升平流层,如果没有强烈的光化学作用,就无法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导致了紫外线辐射加强。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爱美之心也推动了全球变暖。
李先生的“女性爱美让全球变暖”其实就是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如果女性减少使用化妆品,就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会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破足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嚣”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年消耗了100公升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碳足迹越大,说明你是高碳生活,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进入了低碳生活,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也大。
当然,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而是处处体现,尤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的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得到确认。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只是我们对此并不在意而已。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每千克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危及环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相反,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在我国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花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资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也就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白炽灯,少开一盏灯等等,都是在为减缓全球变暖做贡献。具体到化妆品而言,也有两种方法。其一,像冰箱生产禁止加氟利昂一样寻找化妆品原料的替代品,减少或替代化妆品中的氟利昂。其次,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减少化妆品的使用,就像每个月少开一次车一样,在不太重要或非正式的场合,就没有必要浓妆艳抹,素面朝天或许更好。
个人在尽力减低自己碳足迹方面还有许多可以采纳的方式。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家电消耗;购买商品时要首选当地产品;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甚至吃牛肉也要比吃猪肉排放的碳多,因此应减少吃牛肉。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例如,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节)
19、本文开头举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的具体事例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5分)
21、既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而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那人类又该如何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防止全球变暖?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_共12分。
22、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其使用和意义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常有曲解成语的现象发生,如:
(1)贻笑大方:本义是让内行见笑,但有人曲解成“嘲笑大方慷慨的人”。
(2)汗牛充栋:本义形容书籍极多,但有人曲解成“一栋房子里都是流汗的牛”。
请另选两个成语,写出其本义,并仿写出对成语的曲解,以讽刺这种现象。
23、据《南方都市报》7月17日文,“被”字句式近日再次扩容。继“被自杀”、“被自愿”等词汇风行网络之后,最近,“被就业”成为新流行词。有刚毕业的网友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而“被”字一词还被很多人移用到更多的领域,刨造出了一大批新词,如“被代表”、“被涨工资”、“被感谢”、“被增长”、“被小康”等。请结合这些词汇,解读“被”字的深刻内涵。
被: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看了一下这个小孩,以一种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说:“孩子,那是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的。”
请围绕“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这句话,联系历史。社会或自身作文,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语文月刊2010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A。
【答案】B
【解析】A、恫(dòng);C、寺(sì)院;D、提(dī)防。
2、【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C
【解析】“叠床架屋”是指写文章或说话重复累赘。
3、【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C
【解析】A.成分残缺,
“思想”前加“其”;B.不合逻辑,应是“佛教对大自然”;D、重复,删除“大概”、“左右”之一。
4、【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B
【解析】按照由“运动”到“四月青年”到“我”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答案】A
【解析】“肆”在文中的意思是“放纵”。
6、【答案】B
【解析】A第一个是介词,把;第二个是介词,因为。B均为副词,将。C均为副词,就;第二个为副词,将。D第一个是副词,怎么;第二个与“奈……”结合,构成固定格式,译为“对……怎么办”。
7、【答案】C
【解析】②孙权不同意张昭担任丞相一职的借口;③⑥都是孙权评价张昭的话,不是直接表现其“耿介忠正”。
8、【答案】A
【解析】张昭没有真正辅佐过孙策,文中没有这一意思。
9、【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1)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2)①当今是多事之秋,统率百官之职的人责任重大,不是用来优待谁的。(“多事”1分,“优”1分,句意通顺1分)②假使张昭在座,蜀国使者不被折服也会感到沮丧,哪
里还能自吹自擂呢?(“折”1分、“废”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张昭,字布,是彭城人。小时候就爱好学习,博览群书。孙策创立大业,任命张昭为长史,文武大事,全部把它们交付给张昭处理。孙策将死的时候,把弟弟孙权委托给张昭,张昭率领其他官员立孙权为君并辅佐他。张昭上奏章给汉王室,(向孙权)移交下属各城,对朝廷内外的将校官员,都命令他们要忠于职守。孙权因伤感还没有处理政事。
张昭对孙权说:“作为人君的后代,贵在能担负先辈交付的重任,完成其父兄的遗业,来成就不朽的功业。当今天下动乱,郡盗满山,你怎么能一直沉溺于伤心之中,放纵普通人的情感呢?”就亲自扶孙权下马,率兵出战,这以后众人的心里知道有所归属。张昭又担任孙权的长史,像以前一样接受重任。
孙权每次打猎,常常乘坐战马射杀老虎,虎曾经冲上前来攀住马鞍。张昭脸色严肃地上前说:“将军这样做妥当吗?作为一个君主,就是说能够统率英雄豪杰,统领各位贤才,难道是所谓在野外追逐野兽,同凶猛的野兽较量勇武吗?如果一旦发生灾患,用什么来面对天下?”孙权向张昭表示歉意说:“我年纪轻,
做事不能深谋远虑,竟然因此愧对先生。”但(孙权)还是不能就此罢休。张昭虽然直言规劝,孙权常常笑而不答。
起初,孙权打算设立丞相一职,众人商议应由张昭担任。孙权说:“当今是多事之秋,统率百官之职的人责任重大,不是用来优待谁的。”后来孙邵死了,百官又推荐张昭,孙权说:“我哪里是对子布有偏心呢?担任丞相事情烦琐,而他性格刚烈,(如果)他说的话别人不听从,怨恨就产生了,不能给他增加权
力。”就任用雍担任了丞相。
张昭每次朝见,言辞慷慨,脸上充满正气,他曾经因直言违背了皇帝的旨意,皇上不再召见他。后来蜀国使者来,称赞蜀国人的美德,而群臣没有人能应对的,孙权感叹道:“假使张昭在座,蜀国使者不被折服也会感到沮丧,哪里还能自吹自擂呢?”第二天,孙权派遣使者慰问他。就请求拜见张昭。张昭离席谢罪,孙权跪下阻止他。张昭坐定后,仰头说:“过去太后,桓王不把老臣嘱托给陛下,而指导陛下嘱托给老臣,因此我想竭尽做臣子的忠节,来报答他们的厚恩,也考虑如果我死了之后,有值得称道的了。而自己考虑事情目光短浅,违背皇上的旨意,长时间被皇上充用,没有料想又被皇上召见,能够在皇上身边
侍奉。然而我内心用来报效国家,志在忠心,完成自己的使命罢了。如果自己竟然改变志向,来讨取别人的欢心,这是我不能做到的。”孙权就告辞了。
张昭容貌端庄严肃,有威风。孙权经常说:“我与张昭说话,不敢随便。”整个吴国人都敬畏他。张昭活了八十一岁,嘉禾五年去世。死前叮嘱用帛素棺,入殓就穿平时的服装。孙权身穿素服亲临凭吊,追赠他“文侯”的谥号。
10、(1)【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及修辞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借代;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恢复(收复失地)的批判(讽刺)。
(2)【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由开头对无人领会登临意的慨叹,对统治者只知借天险以求苟安(南宋朝廷如六朝统治者一样出于自私的打算而苟安于一隅)的郁愤,转到对南宋有些人(“王谢”)空发议论(空谈)却无北伐(收复)行动的讽刺,再到最后转为抒发破敌取胜的豪情(收复失地的必胜信念)。
11、【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A。
【答案】(1)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
(2)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3)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解析】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共6分。
12、【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C E
【解析】C.原文第五段里“这一命题”指的是“变化即是常念”,而不是太极图。E、这一判断与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思考方式不相符合。
13、【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C
【解析】C项是西汉董仲舒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按今天的哲学观点来看,这一观点显然带有机械主义的色彩,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典型的思维特征。
14、【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①强调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皆有价值。(或“处处是活泼的生命,生命本身是值得尊重的价值”也行)②世界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事物相互统一和相
互联系在一起。(有代表性的命题是“天人合一”)
【解析】两方面都要强调,各2分。
15、【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①中国人思维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②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③中国人的有机世界观。④中国人强调对于“动态”的注意。
16、【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1)古典小说中好汉们在山林中落草,自由自在。作者写“自己今天也在这里落草”不仅写出了此处环境的优美,也表明作者沉浸在湖中的美景之中,幻想自己在此过上自由自在的山林生活。(2分)
(2)指此时昔日的朋友在睡梦中是否也像“我”一样回想起了过去的难忘的生活和“我”这个朋友。(2分)
17、【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①照应了文章的第一段。②表达了对过去知青生活的难忘与怀念。③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爱意。与后面写的现代城市里枯燥无意义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18、【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
【答案】从本文出发,“诗意的栖居”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环境的优美与诗意。(2)生活要融入山水和接近土地与五谷,要过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3)思想的自由和活泼,为自己的生活理想而敢于付诸实践。
19、【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
(1)以具体事例开题,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这样写能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主要话题——低碳生活。
20、【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本文的主要内容:(1)什么是低碳生活,并自然引出碳足迹的概念(2)低碳生活如何可行,即个人和社会如何尽量减少碳排量,来保护地球环境。
本文的主要观点:(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或间接加速全球变暖。(2)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日常生活开始,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解析】两个方面皆要答到,前一部分3分,后一部分2分。
21、【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F。
【答案】1、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一二氧化碳,因此我们还应该尽量减少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2、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快科技进步与革新,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减少和改善碳排放。例如在我国推广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等。
3、个人尽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来弥补和抵消其他领域的碳排放量,也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22、【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三人成虎:本义是比喻流言惑众。但很多人曲解“三个人变成了老虎”。
叠床架屋:本义形容重复累赘。但很多人曲解成“很多物品充满了房屋”。
23、【考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被”:是对一些人或者组织为了自身的形象和私利,完全忽视主体的存在,采用各种欺骗手段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的讽刺。【解析】“为了自身私利”1分,“忽视主体”2分,“欺骗和掩盖事实真相”2分,“讽刺”】分,共6分。
24、【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解析】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同样,我们内在的东西也使我们进步。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自己,你有怎样内在的东西,你有多少内在的东西,决定了你的前途和命运。你有权决定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