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桑建强:2010高考化学临阵磨枪系列之二

标签:
转载 |
一、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特点一: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1、控制在考试说明之内
4、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基础上,重视考查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各知识板块间的综合,逻辑性、综合性、灵活性进一步增强。
特点二:加大试题容量,突出对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特点三:注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如:2006年有15个空要用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来填。占63%。
2007年有18个空填需填化学用语,占67%。2008年有18个空填需填化学用语,占67%。
2009年有19个空与填化学用语有关,占60%
特点四:注重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
特点五: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融入
试题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着眼于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如2008年第28题以一个探究混合物组成的实验为背景,由潜入深多角度设问,突出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区分作用。如2009年第27题异常现象的探究分析
特点六:以人为本,问题设置有梯度
近几年试题综合度在加强,这只是增强了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不是有意增加试题难度,无论是有机题还是无机题及实验题在问题设置上都有较好的梯度与台阶。
二、北京市高考题考点归纳
1、选择题考点统计
考查要点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 |
√ |
|
√ |
|
|
热化学方程式 |
|
|
|
√ |
|
物质的量 |
|
√ |
√ |
|
|
原子组成、分子结构、晶体、氢键 |
√ |
√ |
|
√ |
√ |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
√ |
√ |
√ |
√ |
√ |
化学平衡 |
√ |
|
√ |
√ |
√ |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 |
|
√ |
|
√ |
√ |
电离与水解 |
√ |
√ |
√ |
√ |
√ |
有机物 |
√ |
|
√ |
|
|
无机物(包括气体制法) |
√ |
|
√ |
√ |
√,√ |
STS |
|
√ |
|
|
|
阿伏加德罗常数 |
|
√ |
|
|
|
化学实验 |
√ |
√ |
√ |
√ |
√ |
小结
出现频率较高有: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离与水解、化学实验、常见无机物及应用
2、非选择题知识点分类统计
从概念与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实验、计算等方面进行统计
近几年知识点考查分布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概念、理论 |
33 |
43 |
34 |
40 |
38 |
元素化合物 |
21 |
17 |
18 |
17 |
19 |
有机化学 |
20 |
15 |
21 |
16 |
17 |
化学实验 |
21 |
15 |
25 |
20 |
24 |
化学计算 |
13 |
18 |
10 |
15 |
14 |
由上表可看出:对概念与理论的考查依然是重点;对有机与实验的考查有加强的趋势;对计算与元素化合物的考查有所弱化
(一)有机板块
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主要考点如下:
1. 根据信息确定分子式,结合性质写出结构简式,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 根据有机化学框图中箭头所示反应,推断官能团、结构简式、性质及反应类型。
3.
有机推断与有机计算相结合,确定分子式或结构简式。
新增内容:
1、逆合成分析
2、有机物研究方法与一般思路
3、顺反异构体
|
2006年 |
2005年 |
|
题号(赋分) |
总分 |
总分 |
|
新增教材内容 |
5(6) |
15 |
47 |
原有教材内容 |
其余试题 |
93 |
61 |
可以看出,2005年化学试题中的新增教材内容占总分的43%
启示
1. 注重新增知识点的落实
有机化学研究方法:确定元素组成、分子式;确定结构的物理方法
2.注重方法训练和能力培养
结构确定 知识迁移、应用。
3.注意难度控制
有机合成:重思路、不重内容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考查典型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二)无机化学板块
将基本理论、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及简单计算结合起来,考查推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主要考点如下:
1. 元素:位置、结构、性质。
2. 无机化学中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反应的框图(以几种元素结合或物质分类)。
3. 化学用语: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元素及其化合物考点分布
|
钠 |
铝 |
铁 |
碳、硅 |
氮、磷 |
氧、硫 |
氯 |
铜 |
2005年 |
√ |
|
√ |
|
|
|
|
|
2006年 |
√ |
√ |
|
|
|
|
|
|
2007年 |
|
√ |
|
|
|
|
|
|
2008年 |
|
√ |
√ |
|
√ |
√ |
|
√ |
2009年 |
|
|
√ |
|
√ |
√ |
|
√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
(三)化学实验板块
主要考查观察、设计、操作等实验能力。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实验中的创新能力。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及考点特点分析
1、实验基本操作和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素材;
2、实验室安全问题及事故处理方法在考试中得到体现;
3、物质分离、提纯和检验方法是每次考试必考内容;
4、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性质验证仍是高考的常规考点
5、物质制备实验中问题分析是近几年高考侧重点之一;
6、对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优化最佳的实验方法是近年高考的一大亮点;
(四)化学计算板块
预计:今年有实验探究但不会完全开放
主要考查推理能力和处理简单数据的能力。重要考点如下:
1.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简单计算。
2. 根据化学方程式(关系式)的计算。
3. 综合计算,定量解决化学问题。
综合板块
突出学科内综合的特点,加大知识间的整合,更深入考查思维特点和思维品质。重要考点如下:
- 结构、周期律、元素化合物的综合。
-
理论、实验、计算的综合。
3. 三部分以上的综合。
非选择题特点
一、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实验题和有机答题难度也有所增加。有机题情景陌生度有所增强
三、对学生从信息题中提取化学本质的能力要求较高
四、试题都有很清晰的特点,都是起点比较低,落点比较高。加大了对实验的考试力度,对实验设计进行了考察,也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
五、实验在悄然升级。陌生的原理,未知的现象,多种可能的结果,仍需讨论的细节,构成了今年的无机实验大题。这种探究性实验,较充分的达到了考查考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仍然没有单一的无机推断题。观察04年到09年北京卷的化学部分,纯种的文字类,框图类推断题逐渐转化为结合实验,化学计算的推断杂交题目
七、工业生产的考查仍受到青睐,在此出计算题的比例较高
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的具体情况说明了对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化学永恒的主题。
“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在高考化学试卷中体现得十分充分,高考化学重点考查学生的接受、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
学科思想方法在高考复习中的形成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化学学科思想主要包括着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思想、守恒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平衡的思想、构建模型的思想和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的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