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ZT:做快乐高效的父母(下)/方新
标签:
转载 |
/方新
转载来自:心若有晴的blog
但是,很多诊室里出现的家庭都不是这样的。举个例子,我的诊室里,爸爸妈妈只要一来就在诊室里吵架,这个孩子原来是中国最好一所中学的学生,爸爸在外面有外遇不回来,这孩子的学习一落千丈,最后辍学,孩子就毁了。我让爸爸画了一个图,画一下你们三个人的关系,爸爸是这样画的,这么大个是他,然后第二个是他女儿,他们俩中间有交集,妈妈最小也有交集。我又让妈妈画一个图,妈妈画的图是她在上头,老公跟他一样大在下头,女儿在这。从这个图你能看出什么问题?强势女人。一看这两个图,这两个人没法不打架,这个女的要在这个男的上头,而这个男的要在这个女的上头,还要比她大,所以他们永远在打架。
最常见的中国家庭,就会出现爸爸在这,妈妈在这,孩子在这。如果这个女的道德修养不是很好的话,她为了维持感情的平衡可能在外面找情人,如果她道德修养非常好就会把情感连接投身到儿子身上,两个连接这么紧会造成什么问题?这个儿子永远都是妈妈儿子的角色,将来长大谁也离不开谁,将来爸爸挣钱回到这个家庭,回不来了,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是局外人,两个人在聊天,插不上嘴,偶尔说一句谁也不搭理他,挣一堆钱没用。这母子俩特别重要的冲突,会发生在将来有媳妇的时候,他将来也会找一个特别强悍的媳妇依恋,这种关系非常不健康。
还有“父亲和奶奶结婚了”。举个例子,妈妈带着儿子就诊,儿子14岁,仍然洗完澡后不穿内裤。从心理学上讲保持儿童的状态,为什么这样呢?且听他家庭的背景,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问题的体现。家庭背景是,爸爸特别小的时候奶奶就守寡了,爸爸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先要钻到奶奶的屋子里跟奶奶聊天,妈妈做好饭再出来吃,晚上爸爸又要陪奶奶看电视,等奶奶睡觉,爸爸再回到妈妈的房间。这就是“爸爸和奶奶结婚了”,而“妈妈和儿子结婚了”,妈妈和儿子缠的非常紧密,儿子就拒绝成长。
网瘾大家都觉得是网络的原因,其实根本就不是。我跟这个妈妈讲:“这种家庭结构,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必然的,但是有一样好处,你儿子长大以后,你丈夫为你婆婆做的所有的事,你儿子都会为你做,因为是模板”。
我想说什么呢?每种学科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不要单受你职业的局限,有时候知识越多越反动,尤其知识女性,因为知识太多了,你就会非常认知忽略情感。举个简单例子。比如小孩,晃个大脑袋刚学会走路,一下就摔到了,知识女性会怎么样?因为她学习了很多知识,孩子要学会自立,不能太娇惯他,一哭就抱他,就等于强化了他哭,知识女性就说:“自己站起来,你现在刚一岁,大脑皮层还没有发育完全”,孩子就会感觉,妈妈说什么我不懂,但是我很疼,妈妈根本不管我,然后就自己站起来了,他可能真的像妈妈想的那样学会自立了,但是情感上也会跟父母产生隔离,不去感觉自己的快乐、悲伤、愤怒,就去做那个事。这种人长大以后也许会有成就,但他会很冷酷,或者叫比较淡漠。
比如,大家说积极进取好不好?好。但是太积极进取会怎么样?会太累,没有享受的时间。安逸好不好?舒服。但是太安逸的社会成就就差。家庭里一个积极进取,一个安逸,这个家庭太好了。关键是互相欣赏,两个人相互欣赏,这个孩子两种行为模式都学会了,该积极进取的时候积极进取,该安逸的时候就安逸。但是,社会中常常存在的是另外一种现象,积极进取的会永远骂这个安逸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会有两种倾向。如果积极进取的太厉害了,有一种孩子就会表现积极进取,每当他休息的时候,这个骂声就会出来,他就会害怕,他就不允许自己休息,不允许自己安逸。另外一种现象,我现在手上治的还有一个,妈妈是部委非常重要的人物,爸爸是安逸的小职员,妈妈老骂爸爸,这个孩子是个女孩,她就讨厌妈妈,她让自己永远不慌不忙的,其实她学习可以更好一点,只要稍微有点积极进取,但是她不想成为那个样子。夫妻之间应该彼此欣赏,要合作。
做成熟的父母。家庭有家庭的发展规律,我们个人有个人的发展规律。大家知道,一开始两个人恋爱,等到妻子怀孕哺乳的时候,是丈夫非常容易外遇的时期,然后七年之痒,在丈夫40多岁的时候也出现外遇,因为那时候生活基本安定,丈夫开始走下坡路,他要找年轻女性证明自己是有能力、有吸引力的,根据家庭的发展规律,所有的人要共同经营这样的家庭。
最近我在咨询一个案例,这个女性30多岁,丈夫因为有外遇跟情人住在外面去了,她说我也不要孩子,这个孩子就给了爷爷奶奶,她到我的诊室来,我问她:“为什么来”,她说:“我要成熟”,我说:“你为什么要成熟,成熟好吗?你知道成熟意味着什么”,成熟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男人可以不成熟,说不要孩子不要老婆了,跟情人住在一起去了。很多女性就承担了抚养孩子的重任,如果你成熟的话,你现在就得白天去挣钱,晚上回家带孩子,挣的钱得够保姆钱、孩子的钱、自己的钱,这就是成熟,成熟就是担当。
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经常会问:“儿子,妈妈是第一次当妈妈,妈妈真的不怎么知道这个事怎么办”,我儿子真的会告诉我:“你就这么做”,要跟孩子保持互动。
还有一个重要的,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各位都是积极进取的人,当老师跟训孙子一样训你的时候,怎么办?我既然能上北大,肯定从小是所谓的好孩子,我给我儿子开家长会,老师能表扬别人的孩子100次,一次都不表扬我儿子,我就如坐针毡,然后提醒自己,我儿子还是挺好的。老师表扬谁谁谁捡纸屑,谁谁谁给班级奉献小抹布,谁谁谁贡献墨水,回去我就跟儿子说:“你们班上需要这个东西,你跟妈妈说啊,妈妈到超市买20块小抹布给你们班,这对咱们家算个事吗”。但是,这个老师私下里会问我:“你怎么教育的你的儿子,我觉得他特别棒”,我想,这不是双重标准吗,你培养你的儿子,希望像我儿子这样,在班级上面怎么一点不表扬,老师是有双重标准的,小孩不知道这些东西,老师对事件的认识非常重要,老师有他的一些局限性。
如何对待老师对你孩子的批评,不能全听也不能不听,我知道有很多特别要强的父母,在那边被老师训完了之后,回家转脸冲自己的孩子就去了,你要分析一下,像我儿子,有时候说话被批评,被罚写作文,我就让他在被罚写的作文里写上:“作文是拿来表达对世界的情感,如果犯了错误,就被罚写作文,这个人是会讨厌写作文的”。
网络成瘾,绝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一定在之前就有问题了;并不是上网就是网络成瘾。我先生给儿子配了专门玩游戏的电脑,我跟他讲:“你要玩游戏,不要让游戏玩你”,什么意思?自我管理能力。玩完了自己就关了去学习,不用我操心。
早恋。小孩的早恋,此恋爱非彼恋爱,恋爱内容特别健康,不是成人之间的恋爱,不用那么慌张,可以跟你孩子分享,你们班哪个女孩漂亮,你们班哪个男孩帅。
http://img.trendsmag.com/trendsmag/article_image/200801/1_2_1200540218144.jpg 方新:心理权威专家。行为疗法、催眠疗法、心理创伤专家。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委会委员。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中方秘书长,中德班“行为催眠组”中方教员。曾以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身份留学德国。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督导师。(来自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