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蒙蒙在春天时种下的一粒种子,经历一个长长的夏天,终于要开花了。这个小种子的成长一直让我们迷惑,因为我们一直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花?蒙蒙说是蚕豆,蒙姑姑说是豌豆,我一直认为自己从来没见过。总之,任由蒙蒙天天浇水,观察长势。夏天时晚上放到阳台上,白天拿到屋里,怕晒着;天凉点儿,就白天拿出去晚上带回来怕冻着,关心程度不亚于对人的关注。
这些天秋意一阵寒于一阵,我担心今年开不了花,结不了籽,对花的认识不再有结果,不免有些遗憾花儿的生长太不给蒙蒙面子,所以,早几天就提醒蒙蒙,估计今天看不到开花了,要有心理准备。虽然和孩子一样有些伤心。但又一想,不开花也有不开花的好处,可以让蒙蒙认真体会,不是每一种付出,都是有收获的,就算没有收获,那么,切身体会那一份耕耘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不想,花儿到期自开,花落自会结种,用不着人私下担心的。
话说这花儿看着就结花苞了。前天早上我一看,忽然就想起来,这不就是我小时候,每年都种的地雷花吗?一模一样的,可那么多天来我居然就不认识?直到要开花了?可见,人对绿叶和红花的关注不是一样的,可见人人想当红花而甘做绿叶相陪只能是一种口号。。。我对蒙蒙说:“你和姑姑都想错了,这个是妈妈小时候年年种的地雷花,哈哈。”说几遍,蒙蒙都不信,于是,我们就打赌,等花全开了再看结局,谁输了,谁就背一首金波的童诗或古诗。
赌输了要背诗,这个是国庆长假最后两天我和蒙蒙商量的结果。从二年级开始对孩子学习一直放任不管的我,也明白四年级后学校里的课程越来越重要。对学校里的功课我们很少关注,蒙蒙一直有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虽然有时候也管不住自己,在电脑游戏等的诱惑下也会草草应付作业,但按他自己的话说,数学能力稳拿全班第一(瞧瞧,他说的是能力,而不是成绩),语文保持前三名,英语在前十位,综合排名他自己相当满意,我们也就一笑了之。小学的孩子,成绩高低前后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要孩子有足够的学习动力,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十分的自信,就算他不是老师眼里最优秀,最听话的好孩子,又怎么样呢?所以,学校学习就一直由蒙蒙自己负责,包括每天的家长签字都授权孩子自己处理。我作为家长,只负责突击检查和考试。结果这“全不管”也会慢慢出问题。一放十一长假,蒙蒙的心就玩野了,老师留的作业,不到最后不着急;能混过去的,就不着急做了;该背的,只要开学不检查,就忽略不背了。不想,遇到了我最后一天的检查。哈哈,鹿死谁手呢?
开学以来语文学过三个单元,比较长的背诵,就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第二段。这个草原,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背过,看来足够经典。那就背吧。蒙蒙不会背。那好吧,给你二十分钟的时间背诵,只要从前读得足够熟,二十分钟应该能背会的。。。二十分钟后,检查,还是不会背。蒙蒙还一脸的眼泪。。。问他为什么,说是不喜欢背,没意思,所以不想背。。。越是不想背,就越是背不下来,不用说,还有检查的压力,在压力下自然更不会背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蒙蒙自己在体会。
该批评批评,该反思反思。沟通过后,我又让蒙蒙仔细给我讲一下这个段落的意思,然后,把一段分成几个长句,记住每个长句的关键词,一句一句地来背。不出几分钟,蒙蒙眼里还挂着泪,脸上却可以笑出花。很容易一句一句就背会了,而且还可以提出几个文章问题。不到十分钟,一个自然段就全流利地背下来了。“难吗?”“不难。”“那为什么以前记不住?”“没有人教给我这个方法,妈妈的方法好背。”
是啊,看来,我太相信孩子的能力了。再聪明的孩子,也需要家长的引导。我以为现在的教学和我们小时候一样,会让孩子大段大段地背诵,熟不知如果按学校的要求,孩子们的背诵作业少得可怜。在减压减负的高压下,学校已经减掉了许多对孩子终身有益的“作业”,减掉了孩子应该日积月累的经典诵读。他们还能自己积累多少东西?那些出版社早已编辑好的好词好句的书,还用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寻找吗?想想,也是可悲。可总得找个方法,让孩子把一项“作业”坚持下去,那就是背诵。
因为这次背诵的简单和成功,蒙蒙一下子对自己的弱点有了感觉。自觉和妈妈订了一个本学期的背诵计划。和本学期的课文相关的主题和作者,选一部分;他自己本学期的精读书籍(冰心文选,美文诵读,金波儿童诗)选一部分;古诗词180首和笠翁对韵复习加背诵。每天背新的,温习旧的。一周左右复习一次。孩子劲头很足,我自感督促责任重大,以前放手太多。是啊,蒙蒙毕竟是个孩子,有点小心眼儿,有些偷懒,有些贪玩儿,我不可能要求他十分守则,比大人还大人,那样,就不是孩子了。我该反思的是我自己,放手应该到什么程度。
背诵计划列好了,蒙蒙很认真。所以关于花开的问题,我们的赌物也就成了背诗。至少在他看来,现在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一定要认真完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这些词,蒙蒙在背诵的过程中会好好地体会。好词好句的积累,不是孤立存在的。脱离了一篇文章的好词好句是没有生命的。几次观察蒙蒙写作文的过程,觉得以前积累的字词用起来都很牵强,那种孩子不喜欢的,没有色彩的积累,不做也罢。从此每天坚持一段儿活灵灵的情境,有个半年的时间,还怕孩子体会不出文章的生命和色彩吗?
当然,这次也提醒我自己,懂事的孩子,也会有不懂事的行为。对孩子不喜欢的事情,一定要帮助孩子找个方法,想个通道,陪着他开个头,走下去。万事开头难,这个关卡,就多陪陪孩子吧。我们经常会说,“没关系,有妈妈在,我帮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说到做到,陪孩子开头做一件并不十分喜欢去做的事情。或许帮不上太多忙,可会给孩子无形的信心和动力。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就是一时的陪伴呢。
这个打赌,蒙蒙输了,今早,蒙蒙一边系鞋袋出门,一边对我说:“妈妈,我今天晚上回来加背一首金波的儿童诗啊!”
呵呵,我赢了。
2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