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大真
吴大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55
  • 关注人气:5,0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葛花瘦肉汤,长夏的必备佳肴

(2011-05-19 08:38:41)
标签:

吴大真

养生

葛花

长夏

腹胀

水肿

大便稀溏

闹肚子

葛花瘦肉汤

扁豆

猪瘦肉

分类: 花养女人幸福一生

    前面我们介绍了葛花有解酒的功效,而接下来,我将给大家介绍一款适宜夏天食用的美味佳肴—葛花瘦肉汤。

不同的季节时令应对应不同的饮食原则,吃对了,便会事半功倍,对健康大有益处。而这道葛花瘦肉汤,就和长夏湿邪盛的季节特点有关。

著名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言:“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这里所说的“长夏应脾而变化”,是指人体的脾脏与长夏之季相应。从中医学范畴讲,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此时湿为主气。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脾脏主运化,喜燥恶湿,湿乃邪气,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的阳气。

炎炎夏日,身体一旦受湿气侵袭,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令气机不畅,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水湿运不出去,就会导致腹胀、水肿、大便稀溏。水湿困脾,就会吃不下饭,胸闷想吐,其病机就是湿邪困脾。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很多人容易在夏天发生腹泻,其实从中医上来讲,夏天闹肚子除了是细菌和病毒所致,更主要的是是湿气入侵的原因。湿的属性其实和水是一样的,水属于阴,所以湿也是阴。它进入身体以后会侵入经络,从而会阻挡气在体内的运行。由于脾主生化气血和运输气血,且喜燥而恶湿,所以一旦体内的湿气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就会导致脾功能受困,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就像腹泻、痢疾。又因为湿是阴邪,所以它必然会伤害它的对手阳气,正如清代大医叶天士所说“湿生则阳微”。所以湿气使气血都被调动到外面去后,致使体内阳气不足,人体里面较为虚弱,而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所以闹肚子也就不奇怪了。即然湿邪危害健康,我们就得想办法预防。如何预防呢?首先就得从饮食上入手。

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饮食适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在夏季饮食原则上主张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而且一次不要吃的大多,但可以增加进餐次数。所以在湿邪为患的长夏季节,汤水宜清热利水、健脾化湿。我国南方地区大多天气湿热,所以不少人有吃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有较好的祛湿作用。可是有人会说,我是北方人,不喜欢吃辣。没关系,我们的葛花这时候又可以帮上忙了,现在就介绍一下这款葛花瘦肉汤的做法。

要做这道葛花瘦肉汤,需准备好材料:葛花15克、扁豆50克、淡菜15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3片。将各材料分别洗净,把扁豆、淡菜、瘦猪肉、生姜切好,葛花用纱布包裹好,然后把所有材料一同下锅,加入适量水煲汤。待汤煲沸后开始改文火煲一小时左右。汤煲好了,这时取出葛花包扔掉,加入适量食盐调匀。另外还可以将猪瘦肉和扁豆捞出来,拌入酱油佐餐食用。美味的葛花汤做好了,饮用起来清润可口又能健脾化湿,而且男女老少都适宜食用。

我们来看看这道汤的神奇之处。中药葛花性平味甘,能醒脾、清肺。一般脾湿是由于脾失健运,饮食不化或水湿郁内引起的。《医林纂要》认为葛花可以“醒脾”。《滇南本草》上就说葛花“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饮食不思,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可见它对健脾也是有效果的。另外《会约医镜》还记载:“葛花,生用消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是说要让葛花发挥健脾的作用,也可以炒菜来吃。葛花常见的炒菜搭配有:配鸡蛋素炒、葛花炒肉片、葛花炒粉等,而且葛花也可以做陷料包饺子或包子。这些也都非常简单,一般用温水将葛花浸泡10分钟,清水洗净备用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加入扁豆呢?中医认为扁豆性平味甘,也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本草纲目》里记载它能“止泄泻、消暑、暖脾胃”;还有淡菜,又名红蛤,属贝类,能补养肝肾,养人体后天之本。由此可见,这道葛花瘦肉汤对于夏季养脾祛湿有很好的效果。

这次大家应该记住了吧,即便在烈日当空炎热难耐的长夏,也不宜为了解暑而吃过多偏凉的食物,以避免给身体带来不适。煲上一锅葛花瘦肉汤,健脾胃又营养,真是美味与健康同在。

 

西红花鈥斺敾钛龅拟満焐鹱逾 西红花鈥斺敾钛龅拟満焐鹱逾
吴大真《花养女人幸福一生》光盘版 

花养女人幸福一生在线连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