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看到大家在讨论幼儿蒙氏教育,不是很明白这个幼儿蒙氏教育是个什么体系的早教方式?不久前看见自家小区旁开设了一个蒙氏早教活动中心,更有了一种想去了解的冲动。开始阅读《蒙氏教育》一书后,知道它是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于1909
年在其著作《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及1936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开始推广,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文中提到“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成为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读到这一段话时,给我的感触很深,它为我在幼教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在教学活动中也
“约束”着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能安静下来。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加的强烈了。因为在此时我的角色变成了“主人”,而孩子们的角色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听话等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给他的,因此当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们能安静一时,但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蒙氏教育的理念是“爱和自由,平等和规则”。蒙特梭利在文中说道:“我们不认为一个人只有当他像哑巴一样默不出声和像瘫痪病人一样不动弹才是守纪律,此时,他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们,而是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们自己的主人,当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们就能很好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