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飘摇

(2012-09-26 06:35:41)
标签:

杂谈

马亚顺

梦死醉生

分类: 梦版个人日记

记得面相大师邵向阳在《峡谷行》中写了很多关于人生的哲理,其中浅显的知识如文化层次与一个人官运的关系,财运好坏和一个人官运事业运的关系等等。它以吴缘这个取材于现实的人物交往面相点点滴滴的变化,阐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识人识面,看心看眼。有时候一个人周围的朋友就是他人品的写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勤奋,应该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潜在因素,也是一个人面相发生变化的根本,所以做人要做有弹性的人,这样人才能改变命运。而勤奋,很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坚韧和向上的程度。

毛泽东说嚼得《菜根谭》,可做百事。好久没翻了,刚翻了下,发现了很好的几句话。以下打出译文。

“在人生路上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磨练到极点就会获得幸福。这样的幸福才会长久;对知识的学习和怀疑交替验证探索研究,探索到最后而获得的知识,才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这句话对易学者更实用我觉得。人生不易,我辈更应奋斗,没有艰难困苦的人生嚼之如蜡。人生应该是奉献付出的过程,而不是享受娱乐的过程。纵看目前的官二代、富二代、高富帅等字眼,似乎时时刻刻冲熏着人们的细胞。如果你是很懂历史的人,你会发现,历史上解释的人生价值不是这样的,人生也应该不是这样的。享乐受娱乐固然诱人,事后静思人生,一无是处,只能继续麻醉。能静思的人也是有点清醒意识的人,只不过欲罢不能而已,可这比人云亦云、趋之若鹜的人要强很多。

《菜根谭》首句:“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事,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给了人生一个最基本的基调!一个人如果能超越天地,不入名利;修德忘名,读书深心,真正做到不为名利所动,谈何容易?一个人年少不更事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只是经验的积累过程。对一个而立之年的人来说,身边发生的事情,不能仅仅停留在积累的过程,更应该有梳理领悟的过程。郑智化的歌中有一句:是不是忘记思考?

《菜根谭》名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人品和事业都是锻炼而来的,所以人生应该是不断锤炼的过程。

易学大师邵伟华人生也是很艰辛的,当过干部、工人,干过体力活,晚年才功成名就。易学是社会学,没有丰富的人生,那有饱满的题材;没有饱满的题材,那有丰厚的回报。板凳要坐十年冷,邵伟华做笔记做的手都能长茧。现在很多人批判他的理论,可是在批判前,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努力付出?

快过中秋了,又发现了一句:细听夜阑人静时从远处传来的钟声,可以把我们从人生的梦境中唤醒;静看清澈的潭水中倒映的月影,可以发现真正地自我本性。一个人志向淡泊,必定会受到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怀疑;一个人生活简朴谨慎,大多会被行为放荡的人所妒忌。

一个而立之年的人,虽不要求其能熟练驾奴人生,但至少要能适应、反思人生。而反思的时候,知识的作用会突显出来。现在社会很多人怀疑读书的作用,百家讲坛易中天这样回答:“无用之用。”确实,读书,不见得真正有用。但不读书,可能会有用时方恨少的痛楚。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读书是人生的枢纽,是唯一后天改命运能突显其功的手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自从学易后,渐渐品味到这句话的韵味了。

                                                                                                                                                                                          梦死醉生

                                                                                                                                                                                       壬辰年仲秋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