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中的《沔水》新解
内容提要:众所周知《诗经》小雅中的《沔水》是一首难读难解的诗,但本文拟从从上古有关流水,飞隼两个兴象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入手,对《沔水》作了新的认识,阐释诗的主旨是一篇爱情诗,并将其与上古时代的爱情诗做一个横向的比较,得出其是一首忠贞不渝的爱情诗!
关键字:《诗经》
《沔水》
爱情诗 兴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他就像一幅巨大优美的画卷,深刻的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上古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成为后世写诗的楷模,但其中《沔水》一篇,却是一首千古难解之诗,之所以难解,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诗有错简,如卒章开头明显是遗失了“沔彼流水。。。。。”两句,诗中语意多不连属,也有可能有遗简错简的情况。
(二)本诗用谜语较多,意思猜测不准。
(三)对本诗没有任何的背景交代,没有给我们寻找谜底的线索,因此,关于此诗历代治诗经者几乎都做出了令人不完全满意的阐述。主要有这几种观点,其一,《诗序》只留下“规宣王也”四个字,齐鲁韩三家没有留下片言之字;
其二,朱熹但云“此忧乱之诗①”方玉润干脆说“未详”,并说“其诗词意于宣王前后诸诗大不相类”故难诠释,姑阙之以俟识者②。
其三,王应麟为此诗找到了一条线索,他在《困学纪闻》中说:“宣王。。。。杀其臣杜伯而非其罪,则沔水之规、谗言其兴可见也”③。
最后,何楷赞同王应麟的观点,他还对何时作诗以及何人所作进行了估测,他在《诗经世本古义》中说:“是诗也,其作于杜伯遭谗将见杀之时,左儒九谏而王不听之日乎”
笔者仔细揣摩各家之言,似乎都有可信之处,但总觉得不符合诗之原义,于是斗胆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请大方之家指教!我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而且是一首女方表达对男方的忠贞之诗。这可以从它起兴的流水,飞隼两个兴象出发来阐释!关于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在开头起调节音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如《小雅
鸳鸯》第二章、《小雅
白华》第七章,但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氛围,或比附象征中心主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野有蔓草》、《桃夭》、《相鼠》《汉广》等篇,毫无疑问,《沔水》一篇属于后者,如果不能解释明白流水、飞隼二兴象所含有的寓意,整篇诗歌难以解释得清楚,明白!
首先分析一下流水这个意象,诗经中与水有关的诗篇有数十篇之多,如《汉广》、《江有汜》、《泉水》《柏舟》《淇奥》《竹竿》《扬之水》《匏有苦叶》《二子乘舟》《河广》等,这些以水起兴或与水与有关的诗绝大多数都与爱情有关。要不写单方思念情人,要不就是互相思念,或是相互劝慰!《汉广》、《泉水》是写男子思念女方;《淇奥》《竹竿》写女子思念男方;《扬之水》则是男女相互劝慰。水之性,柔也,自古水就是女性的象征,不是有一句老话说女人是水做的,女子看到了流水,就触物起情,想到自己的身世命运,男子看到了流水就思念自己的妻子,可见以流水起兴是先秦时期约定俗成来表达思念的意象。如《泉水》一篇中“毖彼泉水亦流于淇”中泉水流入淇,就像女子之嫁于他国难以回家。又如郑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④
其次,飞隼这一意象在先秦文学中较少出现现在得知的只有国语鲁语中有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的记载,这也是为什么上文所提到的难解原因之二,用谜语较多,其实随着甲骨文的出现,隼的本义是指会飞的鸟,因为它是一个指事字从隹从十,隹的本义是野鸡,十代表的是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各个方位,也即是整个宇宙空间,但它到底是那种鸟呢,我们无从得知,姑且把它理解为后世所说的鹰隼吧,这种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凶猛,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因此后世也把有能力的人称为雄鹰,把战斗力强的军队称作“雄鹰之师”所以飞隼可以说是男人的的象征,它有一种桀骜不驯的性格!上古人们生产力低下,对鸟类充满了神秘的崇拜色彩!因而由物及人,理所应当!如《尚书
皋陶谟》云:“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此是说禹行舜之德,兴舜九韶之乐,有凤凰来翔。用凤凰来仪隐喻禹治理天下的美德。而沔水一诗则用飞隼来形容男子品德的高尚!又如陈维崧的词《醉落魄
咏鹰》:“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⑤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词中鹰隼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可见它也是继承了诗经中用鸟类来托物言志的优良传统!
了解以上两点,沔水这首诗就好理解了,诗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两章,写女子处在矛盾中挣扎的痛苦以及想象中男子等待她的焦虑。第二部分写女子表达追随男子的决心,希望他不要变心!
沔彼流水
朝宗于海。
鴥彼飞隼,
载飞载止。
嗟我兄弟,
邦人诸友。
莫肯念乱,
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
其流汤汤。
鴥彼飞隼,
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
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
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
率彼中陵。
民之讹言,
宁莫之惩?
我友敬矣
谗言其兴!
起句“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这流淌不息的水,不就是女子绵延不断的情思吗,这滔滔不绝的情思就像决堤的河水,奔向心上人那像大海一样宽阔的心胸,其思念之长、之深、之烈,可见矣!“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对方也在焦急的等待着自己,所以一边飞翔一边在张望,张望女主人公的到来。联想到对方也在等着自己,心中积蓄的情绪就像涛涛的江水,汹汹涌澎湃的奔向大海,这四句诗就存在互为表里,虚实相间的艺术特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们之间的关系得不到众人的支持,于是女子便由愉快转向忧愁“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兄弟不同意,邦国之人也不赞成,更何况还有父母的反对!可以推测这个男子是外邦之人,所以心中怎能不忧愁不已,这四句与《将仲子》中女子的心境相似“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
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第二章仍用水流,鹰飞起兴,第二句由首章的朝宗于海发展为其流荡荡,情感的波澜明显比首章更为壮阔,浩浩荡荡的流水像极了女主人公
时跌宕起伏的内心矛盾,但一想到男子在徘徊张望,没有看到自己时的失望与焦虑时的情状只用“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想到跟着你会行踪不定,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会儿下决心跟你走,一会儿又出于道德规范又停下来了,内心的纠结常使我忧虑不安,没有一刻能忘记这忧愁的!一个愁肠百结,温柔敦厚的女子形象呼之欲出!
最后一章有学者认为是遗失了“沔彼流水。。。。”我认为不然,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也正在于此!前面两章中女子的情感已如涛涛的江水奔涌不息了,她对男子的思念以描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如果下文再一次重复渲染,似乎没那个必要了,相反,不写的话反而韵味无穷,这就相当于后世不完全句法的应用吧,能引起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此诗能脱离同时代作诗的窠臼,也不失为一种
创新吧!前两章中,女子的感情是激荡反复、让人难以琢磨。渐渐地女子的心情平复下来,他用近乎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来面对他们之间的问题,她知道,男子久等他而没来时,心中肯定充满了疑虑,
此章的关键字是一“友”字,诗经的开篇《关雎》中就有“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言语由此可知,此处的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应该指代的是恋人!因而此章就写了女主人公模仿《扬之水》中男女主人公的口吻写下了“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的话语,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此诗中的女主人公比《将仲子》中的女子更为大胆,她既有《将仲子》中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又有《扬之水》中女子对待感情时的坚决与自信,可谓得上集两首诗的
精华于一身了!可以想象,任何一位男子,面对这样一位推心置腹的女子怎能不感动呢!
诗解到此,语义间连贯性,不言自明了,此诗韵律跌宕起伏,主人公的情感由激越而逐渐趋向稳平和,真不失为一首好诗!要充分理解
好这首诗,笔者认为 要正确处理好诗与史的关系,前人治诗,好以史证诗,提倡“诗史说”不曾想这会丧失诗歌的本来面貌,曲解诗歌本意!如前文所提到的王何之说,只因王应麟先生在《困学纪闻》中找到了一条周宣王杀杜伯的记载:公元前785年,周宣王的妾女鸠想私通杜伯,他不从,女鸠便在周宣王面前反诬杜伯,宣王听信了她的谗言,杜伯的朋友左儒九谏宣王,宣王不听,把他和杜伯一起杀了,杜伯的儿子便写了这首诗!咋一看挺有道理的,但从这一角度来说,此诗开篇用流水、鹰飞起兴,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却很难解说得清楚!这也是这首诗悬而未决的原因吧!因此,诗史的看法只是一个偏见,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诗是有血有肉的活东西,史诚然是它的骨干,然而假如单凭内容是否在史书上幸而有征这一点来判断诗歌的价值那就仿佛从X光透视里来鉴定图画家和雕刻家所选择的人体美了!⑥”说得多么幽默风趣啊!另外笔者比较认同清代学者方玉润先生在其著作《诗经原始》中所言:“诗歌是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只有就诗论诗,才能直达诗歌的本源,正确的理解前人的情感世界,做出原始的,难能可贵的阐释”这也是他把著作起名为《诗经原始》的缘由!至于他本人把这首诗标注为“未详”这也是一种难得的见解,众所周知,清人受朱熹理学的影响之深,表现在诗歌领域多是依附前人之说,而他敢于说未详, 其治学之严谨!实在令人敬服!
综上所述,小雅《沔水》是一首爱情诗,它细致的描绘了女子想与外邦男子私奔的决心,但又
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而处于两难抉择的境地中的无奈与矛盾,难能可贵的是女子用十分坦诚,简洁的话语表达出了这样复杂的感情,对后世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所流传下来的佳话也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书目:
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朱熹
1980年第一版第...
‚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
ƒ王应麟《困学纪闻》 世界书局民国26年5月初版
④《诗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⑤钱钟书《宋诗选注》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