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字在南昌方言中的独到之处
2010年12月15日的第一场雪不期而遇的降临了江西动感都会南昌。诚如李商隐在《喜雪》中描写到“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一片壮美的景象笼罩了这座英雄城。可惜雪只曼妙盈空了两天而已。也只消两三天就融化了。但是“融化”一词在南昌话中不是这么叫的,叫“醒雪”。
“醒”《说文解字》云:醉解也。从酉,星声。其实还有一个字“酲”它和醒在古代可以通用,因为《说文解字》云:“酲”醉而觉也。从酉,呈声。即“醒”的本义指醉意消失,变得清醒。亦指睡醒。为什么会指睡醒呢!因为喝醉了最普遍有效的方法就是睡一觉,睡完了醉意气也自然全无了。著名的词人柳永在其名作《雨霖铃》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欧阳修《醉翁亭记》的:“醒能述以文”中的“醒”即用了其本义。在南昌话中“醒”的含义引申得十分广泛,醒水,醒气,醒雪。为何会由人之醒引申到物之之醒呢?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得知,比如南昌话中糖放久了容易受潮称为“醒掉来”;做糙米卷时要把米糖放到锅里熬成糊称为“熬醒来”,还有铝匠做脸盆时,拿所有的铝器,如废气的铝锅、铝碗、铝勺放到经高压火煮的大锅里去融化成铝水,也称为“熬醒来”,再倒得模子里面去。这样,就可以这般理解了,醒由人之醒,引申到物之醒的原因是:“人未睡醒之前是不动的,醒来才能动起来,就有了从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趋势。所以“醒雪”一词用来形容’雪的融化是多么的形象和生动啊!又因为液体是流动的,流走了自然就消失了,没有了,进而引申为“消除”的意思如:“等她气醒了,再回家来。(周立波《山乡巨变》)。
写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问水本来就是液体,何谈醒呢?“醒水”一词在南昌方言里是普通话中“泄密”的意思,如一伙人在一起密谋一件大事,其中有一个人对这事不满,他就会威胁别人说“信不信我让它(密谋的事)醒水”众人就会央求他不要弄得醒水啊!这样大家都冒有好果子吃。这是因为水是万物之源,南昌人认为水这个东西很难琢磨透,说它柔吧,它有时又是刚的,如果你从较高的桥面上往下跳入水中,你此时会觉得水面就像一截坚硬的长城,瞬间接触的那一刹那,无比疼痛。我小时侯屋后有一条河,河面有一座桥,夏天我们就从桥上跳入水中游泳,还好桥与河面距离不算长,但这种刺激的感觉太爽了,简直无法形容,我至今都无法忘怀!怪不得西方伟大的哲学家泰勒斯会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了。琢磨不透的水,就像大自然留给人的一个秘密。因此。“醒水”即“醒秘密”。据《醒世姻缘传》载“童奶奶道:“这话我不醒的。即可证实。
由此可见:“醒”字在南昌话中的含义多么丰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南昌方言既传承了古代汉语而又不乏创新活力,它的审美价值将有待于更多的人去发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