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大学连续第3年获得IFLA国际竞赛奖

(2019-10-01 10:19:00)
标签:

景观都市主义

弹性城市

苏州大学连续第3年获得IFLA国际竞赛奖

 

评审团特别奖

Evolving the History Boxes

——Suturing the Memory of Site and Create Ecological Future


获奖作者:石占成、王怡倩、乔启进、李晓婉

指导老师:翟俊、付晓渝


我们把“common ground”理解为共同体,其他竞赛组大多都是从自然环境条件开始入手生成形式,我们就想能不能换个角度从人文这个点上进行切入,然后想到了共同的历史和记忆这个点。从火柴厂的演变再到场地形式的生成包括最后由周边历史抽象出来的的方格子的形式,都是从人文和历史演变抽象出来的。

具体的我们从场地里固有的火柴厂开始入手,它周边有个有烟囱工厂改造的学校,我们思考能不能利用它将周围的历史建筑全部联系起来,使其成为整个历史的一个示范区,成为一个共同体。


苏州大学连续第3年获得IFLA国际竞赛奖


提取一些代表性的元素放进场地进行叠加。比如说原来改造成小学的工厂当成一个盒子提取到场地内,然后旁边的职工宿舍也提取到场地内,最后再结合它的场地形式,这样就形成四个块儿。农业和工厂内部的火柴厂是一个块儿、提取过来的学校是一个块儿、职工宿舍是一个块儿、以及场地原来的农田又是一个块儿,这四个部分再加入历史迹象,就是火柴盒形式的生成逻辑。还有一个理念就是我们的四个方盒子的摆放方向是根据人流流向确定的,四个方盒子的高程是根据场地汇水线确定的,这些正是利用了翟老师上课时讲到的流动生成形式和手稿策略。


苏州大学连续第3年获得IFLA国际竞赛奖
      历史和农业。我们想把场地上的历史记忆保留在这个公共空间,然后让公众都能参与进去,继续使用并传承下去,而不是说把它当成博物馆放在那里。我们也是借鉴了场地周边的设计策略比如说学校原有的烟囱是保留的,是基于场地的历史文化延续它的文脉。所以我们提取场地周边的文化符号放到场地内,这四个盒子的意义就在这儿。

苏州大学连续第3年获得IFLA国际竞赛奖
     小场地的景观体验不能像大场地一样做纵深感很强或者说是实线分割的东西,我们对空间的分割是通过地形实现的。比如说通过地面的下沉和抬升,将不同的使用人群分隔开。四个盒子从地形高程上来说的话,它们是单独的子块儿,我们觉得一个小场地上能创造出四种空间从视觉上来看的话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同时我们还考虑了生态效益,我们的设计中有个关于雨水处理的屋顶花园,不仅是一个观景平台,雨水还可以净化后进行农田、树阵的灌溉。


苏州大学连续第3年获得IFLA国际竞赛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