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怎算?
(2010-10-08 19:07:21)
标签:
梁芷珊讀市生意杂谈 |
分类: 2011香港信報專欄-讀市生意 |
看着渐渐长大成人,成为社会更重要支柱的八十后、九十后,甚至是千禧后,我们这批生于八十前的,常常挂在口边的话是「不知他们将来怎算!」
对不起,年青人,像这样的话,我也经常讲,而且是肺腑由衷之言,即使我知道你们是听不进耳里的。
我又发觉,其实每一代都是这样地被上一代看不起的。我们何尝不是在一片「一蟹不如一蟹」揶揄声中长大?总之,若要由「目前」这个据点望向未来,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都将会活于无法想象的明日世界之中。
还记得十多年前去旅游,跳上出租车,发现了卫星导航驾驶系统,当时我视作惊天大发现。原来,驾车认不得路不要紧,只要输入地址,计算机会发声教人转左转右,最后总能把你带去目的地。十年过去,我不认为近年学驾车的人,还会自己认路。驾驶,就连基本的东南西北也不需要懂,一百米以外的风景,已经完全没有一个概念。
现时在东京,由高岛屋去歌舞伎仃,出租车司机都依靠导航;在伦敦心脏地带的酒店车司机,连送我去希斯路机场都要输入资料,还要不停问which terminal,因为他若不回答导航的问题,指示就不肯出来。
十年前,当我们估计未来愈来愈多人依靠导航驾驶时,就已经开始说「不知他们将来怎算」,结果是怎算呢?就是「我们」与「他们」将永远同在,彼此还是要共容共存。
其实,我们这种表面食古不化的人,不是要抗拒种种体贴的发明,而是过于相信做事应该「行一套概念」,并认为机器不足依靠,如果导航失灵,我们希望自已还是有能力往目的地方向走的。
但是,导般系统的存在意义,在于一些计算机可以记载及分析的硬资料,根本不应该霸占人脑的珍贵记忆空间,在未来,凡事都只会「行一套系统」。在完善的系统之中,人为的喜好及选择,已沦为一个起动的操控步骤,而不是成就每件事情的重要主导。
说实在,这样的大方向也无可厚非,就好象,如果早知道计算器会变得如此普遍,每个人都可轻易拥有,你当年还会坚持花大量时间去背念「九因歌」吗?问题是,懂得念三七二十一、九七六十三,并不代表你能够计得比计算器更精准。
当我们看着自己在一场斗争之中,将必定要输,并成为难以立足的小众,就会选择归顺。我们又很懂得将应有的危机感歪理化,一言以蔽之曰杞人忧天。正如现在已极少人争拗存钱在银行的危险性了,因为大家都明白,即使拗赢也没有用,你还是没有其它更好的处理积蓄方法,便唯有跟大队,祈祷不要出事,「就算出事都有很多人陪」。
我自己也是会教下一代把钱存入银行户口的人,同时也开始对小孩必须背乘数表的坚持有所动摇。至于驾驶,世界这么大,总有你不认得路的地方,熟悉导航系统的运用,是否比拒绝接受协助,来得更识时务?
看来,叫我们杞人忧天的事,还陆续有来,以后,如果自己不能融入大部份人的系统之中,怎算?以后,如果自己不被允许成为孩子社交网络中的朋友,怎算?以后,如果老花眼看不到电话上的短讯,怎算?以后,如果做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上一代角色,怎算?
做人,不要只问别人会怎算,还要问自己该怎算。千算万算,或许最重要的是与时并进。多听别人说的,以开放态度接受不同思维,适量的危机感,就留给自己作为警惕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