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场地(规格、养护) 5
(2012-04-23 19:53:33)
标签:
田径、场地规格体育 |
分类: 专业项目理论 |
第六章
一.前言:
(一)田径场地的发展史:
1.“田径”的由来:
2.田径场地的演变:
①若干条直跑道:(田径场的祖先)
公元776年第一届古奥运会只有短跑一个项目。以后随着项目的增多,技术的提高,田径运动地不断发展变化。到公元648年才有了跑,跳,投掷五项运动。所以说短跑是世界体育史上最古老的一个竞赛项目。
②马蹄形:
马蹄形跑道一直延用到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③兰曲形
④三圆式:
⑤四角式:
四个圆心8个转折点 百米跑道斜插整个场地。
⑥半圆式田径场。
(二)半圆式田径场的优点:P129
(1)
直弯道转换自然。不改变运动员身体姿势和跑的动作结构。利与保持速度。
(2)场地的设计。计算,丈量和画法都比较简单。
1.按建筑材料分:泥土跑道,煤渣跑道和塑胶跑道三种。
2.室内和室外两种。
3.规格:标准和非标准田径运动场:1。形状不是半圆。
第一节
一.半圆式田径场的结构:
半圆式田径场是由两个半径相等的半圆(1800)弯道和两个相等的直段组成。其结构包括下列几部分:
1.纵轴线又称中线:
是设计绘图和修建时的基准线。
纵轴线上有两个圆心和一个中心点。
2.中心点:
中心点:
3.圆心:
4.内突沿和外突沿:
田径规则规定:
5.直,曲段分界线:
6.直段和直道:
7.分道宽和跑道宽:
规则规定:
8.分道线:
9.计算线(实跑线):
此外,还有分道线半径。计算线半径必须搞清楚。
二.标准半圆式田径场跑道的计算:P132
标准半圆式田径场的规格要求:
1.
2.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内突沿半径为37.898m。它具有以下优点:
①半径增大。离心力减小。便于运动员在弯道上发挥速度。(由于跑道半径增加了1.898m根据圆周运动公式F=mv2/r。一个体重为70公斤。跑速为10米/秒的运动员跑进时,可减少9.618公斤的向心力。
②弯道为120m直道是80m都是整数。便于计算。
③宽度增大,足球场宽64-70m。便于足球比赛。
(横轴增加3.80米纵轴减少2.16米)
(足球场长90-120米
3.
4.
5.
6.
(一)
1.
根据圆周公式:C1=2πR
计算线长=2πR
一个弯道长为:228.08÷2=114.04(m)
C1=2πR=2×3.1416×(36.50+0.30)=231.22
一个弯道长为:231.22÷=115.61(米)
2.
两个直段长=跑道全长-两个弯道长
一个直段长为:171.92÷2=85.96(m)
L=168.78÷2=84.39(米)
3.
跑道全长=两个弯道长+两个直段长
(二)
由公式C=2πR
C1=2π(r+0.30)=228.08(m)
C2=2π[r+(1×1.22)+0.20]=235.12(m)
C3=2π[r+(2×1.22)+0.20]=242.78(m)
C8=2π[r+(7×1.22)+0.20]=281.11(m)
由以上计算。得出第二分道以外各分道弯道周长计算基本公式为:
1.
注:
n代表道次
2.注意事项:
①弯道长度指的是计算线长度。
②使用的半径是计算线半径(R+0.30)或[R+(n-1)d+0.2]
(三)起跑线前伸数。栏位。接力区前伸数的计算:
1.前伸数的概念与种类:什么叫前伸数?
①前伸数——人们通常把在200m和200m以上(包括跨栏。接力赛跑)的分道跑和部分分道跑项目中,为了使各分道运动员所跑的距离相等。必须将外道(2-8道)各点(起点。栏位点。接力区各点)的位置在本分道内前移,这个前移的距离统称为前伸数。
②产生的原因:
③前伸数的种类:
a.
b.
c.
2.前伸数的计算方法:
(1)起点前伸数的计算方法:
例:400m起点前伸数。
L400m起点前伸数=2π[(n-1)d-0.1]
L200m起点前伸数=π[(n-1)d-0.1]
L800m起点前伸数=π[(n-1)d-0.1]+切入差
L4×400m起点前伸数3π[(n-1)d-0.1]+切入差
所以Ln=mπ[(n-1)d-0.1]+K
提问:
例:求400m第三。八道起点前伸数?
解:直接代入公式得:
从公式:
看出:①前伸数与弯道数有关,弯道数越多,前伸数越大,切成倍增加。
②前伸数与分道宽有关,分道越宽。前伸数越大。
③前伸数与道次有关。越是外道。道次数n越大。前伸数就越大。
④前伸数与内突沿半径R无关.
(2)栏位点。接力区各点前伸数的计算:
每米前伸数:
——当第一分道的运动员前进一米时,其余各道运动员所跑的距离则多一米。这多跑的距离叫每米前伸数。
第一步:求出外道每米前伸数。
每米前伸数=某外道的前伸数/第一道弯道总长
如:第六道400m跑每米前伸数=37.70/228.08=01652cm
分析:
第二步:求出栏位点或接力区各点前剩余的曲段长C1余
例:400m栏第一栏位点的C1余
第三步:求出栏位或接力区前伸数:
Ln=每米前伸数×该点前剩余的曲段长C1余
得前伸数计算公式:
提问:
4×100m第一接力区前沿从第三道开始在直道上因为:第三道一个弯道长为C3=121.39m.而第一接力区前沿的位置为:110+14.70(前伸数)=124.7
故应在直道上:124.7-121.39=3.31(m)
例2求4×400m第一接力区后沿的前伸数?
第一接力区后沿第八道在直道上。因为第八道接力区后沿在直道上,所以不需求前伸数:
因为第八道一个弯道长为140.56m,而接力区后沿位置为:90+50.03(前伸数)=1430.3
故后沿在直道上:143.03-140.56=2.47(m)
解:直接代入公式得:前沿:C1=114.04-110=4.04
难点:准确求得C1余
1.
解:代入公式得:
4×400米接力区第一接力区后沿:C1余=114.04+10
4×400米接力区第一接力区前沿:C1余=114.04-10
2.
解:直接代入公式得:
(3)
(4)
4×100米接力区C1余的计算:
第一接力区后沿:C1余=228.08-90
第二接力区后沿:C1余=114.04+10
第三接力区后沿:C1余=114.04-90
4×200米(4×400米)接力区C1余:
4×200米第一接力区后沿:C1余=228.08+10
4×200米第二接力区后沿:C1余=114.04+10
课外作业:
1.
2.
3.
4.
1.
2.
3.
(四)切入差的计算:
1.概念:
已知 AC=AB=DZ=S
求:CZ=?
解:根据勾股定理DC=
(五)弯道上长度的丈量和计算:
1.
①弦长的计算:
指导:
已知△AOB为等腰三角形。OA=OB
求弧AB所对的弦长AB=?
则AD=OAsinθ
又因为AD=1/2AB
所以AB=2OAsinθ.
②弧段所对圆心角的计算:
根据:弧度=弧长/半径
得圆心角∠AOB=Ln×57.29580/Rn计
这是因为:
a.
b.
因为弧度=弧长/半径
而一个圆等于3600所以1弧度单位=3600/2π=1800/π=57.2955779510
2.正弦丈量法:
——就是以弦量弧长的方法。即:已知弧长,用正弦定理计算其弦长。进行丈量的方法。
4.
例1.
已知起跑至第一栏为45m
解:
因为L1=A’B’=45m
所以θ=L1×57.29580/R1计=45×57.29580/36.3=71.037730
1/2θ=71.037730/2=35.5188650
第二步:求弦长=?
弦长AB=2×36×sin35.5188650=41.82(m)
例2.
已知弧L3=A’B’
=14.70m
R3计=OA’=OB’=38.64m
第一步。求θ=?
θ=L3×57.29580/R3计=14.70×57.29580/38.64=21.797250
2/1θ==21.797250/2=10.8986250
第二步:求弦长AB=?
AB=2×OA×sin10.8986250=14.54m
课堂练习:
求400m第四,五,六道起点前伸数的弦长?
已知L4=弧A’B’=2π[(4-1)×1.22-0.1]=22.37m
R4=OA=39.66m
求弦长AB=?
第一步:求θ=?
第二步:求弦AB=2×39.66×sin16.077610=21.97m
已知L5=弧A’B’=2π[(5-1)×1.22-0.1]=30.03m
R5=OA=40.88m
求弦长AB=?
第一步:求θ=?
第二步:求弦AB=2×40.88×sin20.941980=29.22m
已知L6=弧A’B’=2π[(6-1)×1.22-0.1]=37.70m
R6=OA=42.10m
求弦长AB=?
第一步:求θ=?
第二步:求弦AB=2×42.10×sin25.53250=36.29m
5.
缺点:丈量点多,丈量复杂。一条跑道就要有一个丈量点,容易出错。
400m跑起点正弦丈量数据:
道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正弦长 |
0 |
6.98 |
14.54 |
21.97 |
29.23 |
36.29 |
43.14 |
49.76 |
课外作业:
1.
(d=1.22m
2.
3.
已知R=OA=OB=36m
Ln=弧A’B’=55m
(注:弧A’B’=(45+6×35)-200=55m
解:依题意得:(以第三分界线为基准点)
第一步:求θ=?
θ=A’B’×57.295780/R1计=86.81180
1/2θ=43.40590
第二步:求弦AB=?
AB=2×OA×sin(1/2θ)=2×36×sin43.40590=49.47m
例3.用正弦丈量法计算200m第六道起点前伸数弦长?
要求绘图解
解:依题意画图
求弦AB=?
L6=弧A’B’=π[(6-1)×1.22-0.1]=3.141592654×[5×1.22-0.1]=18.85m
θ=L6×57.29580/R6计=25.53250
1/2θ=25.53250/2=12.76630
第二步:求AB=?
AB=2×OA×sin1/2θ=2×42.10×sin12.76630=18.61m
例4.用正弦丈量法求400米栏第一道第一栏的正弦长。
已知:弧A’B’=45m
R=36m
求AB=?
θ=A’B’×57.29580/R1计=71.027851230
1/2θ=71.027851230/35.513925620
AB=2×36×sin35.513925620=41.82m
(注:sin35.513925620=0.580900807
2.余弦丈量法的计算
为克服正弦丈量点多,丈量复杂的缺点,出现了余弦丈量法计算。
(1)
余弦丈量法——是以一个基准点丈量弯道上一组弧长的方法,其丈量线成放射状向外延伸,故又叫放射式丈量方法。
(2)
基准点:就是我们丈量时所选择的固定点A点。
放射点:就是我们丈量测定的具体点。
余弦定理: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角对边长。
3.计算:
例1.求400米第三道起点位置余弦长:
解:依题意绘出右图
已知:R=OA=36m
R3=OB=R+(3+1)×1.22=38.44m
R3计=OB’=R3+0.2=38.64m
求AB=?
第一步:求θ=?
L3=弧B’C’=2π[(3-1)×1.22-0.1]=14.70m
θ=L3×57.29580/R3计=21.79730
第二步:求AB=?
AB=14.28米
例2.求400米栏第五道第一栏的位置
解:依题意,假设基准点为第一道第一栏,绘右图:
已知R=OA=36m
R5=36+4×1.22=49.88m
R5计=R5+0.2=41.08m
弧B’C’为第五道第一栏前伸数。
求:AB=?
第一步:求θ=?
L5=弧B’C’=[228.08-45]×(5-1)×1.22-0.1]=24.1081m
θ=L5×57.29580/R5计=24.1081×57.29580/41.08=33.624461440
第二步:求AB=?
AB=22.72米
第二种解法:
解:选轴线OK与内突沿的交点A为基准点。
依题意绘右图。
已知:
起跑至第一栏为45米
OA=R=36m
求AB=?
第一步:求θ=?
弧KB’=L5=30.03+45-258.11/4=10.50米
θ=弧KB’×57.29580/R5计=14.644739530
第二步:求AB=?
AB=10.93米
400米跑起点余弦丈量数据:
道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余弦长 |
0 |
6.98 |
14.28 |
21.24 |
27.86 |
34.11 |
40 |
45.54 |
4.基准点的确定和测量
①六个固定的基准点:
即:四个直曲段分界线的交点处内突沿的外沿,加上纵轴线与弯道内突沿焦点处的内突沿外沿。如图示:
如:200m.400m.800m.都以第一道起跑线与内突沿焦点处的外沿为基准点。
②任意基准点的选择:
a1.先确定第一道第一栏的准确位置,然后以其为基准点。确定放射线以确定其它各道第一栏位置
b2采用从已测定过的放射线基准点来测定下一组放射线的基准点的方法。
总之,选择适当的基准点,是为了缩短丈量的量程。提高精确度。给丈量带来方便。
课堂作业:
1.求200米栏第五道第五栏的放射线长
解:依题意绘出右图:
已知OA=R=36米
OB=R5=36+(5-1)×1.22=40.88米
OB’=R5计=R5+0.2=41.08米
弧B’C’为第五道第五栏前伸数
求AB=?
第一步:求θ=?
L5=弧B’C’=[114.04-(16+4×19)]×[(5-1)×1.22-0.1]/36.30=2.9022米
θ=L5×57.29580/R5计==4.0478060070
第二步:求AB=?
AB=5.5818米
2.求:400米栏第七道第六栏放射线长?
解:依题意绘右图。已知R=36米
求AB=?
第一步:求θ=?
L6栏=[114.04-(45+5×35-200)]×[(7-1)×1.22-0.1]/36.30=18.7044米
θ=L7×57.29580/R7计=24.625048470
第二步:求AB=?
AB=18.36米
3.分道余弦丈量法的计算:
(1)
(2)
(3)
公式推导:
已知(n-1)道弧度长弧AA’为1米。
θ为弧AA’和弧BB’所对圆心角。
R(n-1)计为所求分道之前一道计算减半径。
Rn计为n道计算减半径。
求:n道分道前伸差Ln’
第一步:求相邻道每米前伸数。
因为θ=弧段长/半径=弧AA’/R(n-1)计=1/R(n-1)计
所以n道相对于内侧邻道的每米前伸数B’B”为
弧B’B”=θ×半径-1=1/ R(n-1)计×Rn计=1/ R(n-1)计=Rn计/ R(n-1)计-1=[Rn计- R(n-1)计]/ R(n-1)计
=d/ R(n-1)计
第二步:求分道前伸差:
①Ln’=d×C1计/ R(n-1)计或Ln’=C1计×d/ R(n-1)计
例:200米分道前伸差Ln’200m=d×πR1计/ R(n-1)计
如:200m第三道分道前伸差:
L3(200m)=1.22×3.141592654×36.30/[36+(2-1)×1.22+0.2=3.7180米
400m分道前伸差:Ln’400m=d×2πR1计/ R(n-1)计
如:400m第三道起点分道前伸差:
L3(400m)=1.22×2×3.141592654×36.3/[36+(2-1)×1.22+0.2]=7.4361米
②栏位,接力区分道前伸差
同理:Ln’=C1余×d/ R(n-1)计
注:C1余表示该点前剩余的曲段长度。
例:求400米第五道地契栏分道前伸差L5’=?
解:代入公式得:L5’= C1余×d/ R(n-1)计=114.04-[(45+6×35)-200]×1.22
③部分分道项目起点分道前伸差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Ln’=Ln-Rn计×L(n-1)/ R(n-1)计
注:Ln’表示n道分道前伸差
Ln表示n道前伸差
L(n-1)表示所求分道前伸差之前一道的前伸数
这一组公式适用于800米起点和4×400米起点各分道前伸差的计算。(因为他们含有切入差)。同时也适合其它项目起点,栏位和接力区个分道前伸差的计算。
(注:前伸数是这组公式中的主要数据)
例:求800m第三道起点各分道前伸差L3’
解:直接代入公式得:
4.
L3’=d×2πR1计/ R(n-1)计=1.22×2×3.141592654×36.3/[36+(2-1)×1.22+0.2]
=7.4361米
第二步:求θ=?
θ=L3’×57.2958/R3计=11.02630
第三步求第三道分道余弦H3=?
H3=7.37米
400米跑分道余弦的数据
道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分道余弦长 |
0 |
6.98 |
7.37 |
7.15 |
6.94 |
6.75 |
6.56 |
6.39 |
课外作业:
1.用余弦丈量法计算男子400米栏第五道第七栏的放射线长?
解:依题意绘图:(以第一道第七栏为基准点)
已知:OA=R=36m
求:放射线AB=?
第一步:求θ=?
L5(第七栏)=弧B’C’=C1余×[(5-1)×d-0.1]
θ=L5×57.29580/R5计=7.7744×57.29580/41.08=10.84320
第三步:求AB=?
AB=8.74米
2.求女子200m栏第七道第四栏的放射线长?
(起跑至第一栏为16m,栏距19m)
解:依题意绘出右图:(以第一道第四栏为基准点)
已知:OA=R=36m
OB=R7=36+(7-1)×1.22=43.32米
OB’=R7计=43.52米
求:放射线AB=?
第一步:求θ=?
L7(第四栏)=弧B’C’=C1余×[(7-1)d-0.1]/R1计
θ=L7×57.29580/R7计=8.1628×57.29580/43.52=10.74660
第二步:求AB=?
AB=10.41米
三.跑道的画法
准备工作:
①应了解场地的情况:如:周长,半径,直段长,跑道宽。
②找好弯道的圆心和直,曲段分界线的位置。
③内突沿和外突沿上做好各种距离的标志。
④掌握和计算好各种需要的数据:如:各种正弦,余弦的数据。
⑤准备好画线使用的器材:如:画线器。钢尺,钉耙尺,白灰等,铁钓。
⑥将跑道扫净,平整和洒水。
(一)分道线的画法:
1.分道线的规格要求:
分道线宽5cm。白色。分道宽1.22米或1.25米。分道线宽包括在左侧分道内。
2.画法:
①直道分道线的画法:
②弯道分道线的画法:
③直弯道交叉处,百米分道线(直曲段分界线后)可不同,用白帆布代替或用虚线代替或浅褐色线代替。
(二)分道跑项目起跑线和终点地段的画法
2.终点线宽5厘米,终点线最后5米处,每隔1米画一行于终点线的直线,线宽5厘米,应与跑道直段内外突沿垂直,其后应与第一直曲分界线重合。
3.具体画法:
①终点线和直道起跑线:
采用勾,股,弦(6.8.10)米计算法画或垂直平分线画法。
②弯道上分道线和部分分道跑起跑线:
(200m.400m.400m栏.4×100m.以及800m.4×400m)等部分分道跑和分道跑弯道上起跑项目的起跑线。第一道在第一或第三直曲段分界线上。其它各道在各自相应前伸处。画线时。应使起跑线的延长线通过弯道圆心。
(三)
径赛项目中1500m.3000m.5000m.10000m和3000m障碍跑 比赛都不分道。为了使所有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所跑的距离相等,因此,起跑线必须画成一条弧线。
1.起跑后进入直道项目起跑线的画法:
例:1500m跑的起跑线在第二直曲段分界线后14.04米处。画法如下:
第一种:直接画法,第三直曲段分界线上离内突沿外沿0.30米处。以此点为圆心向第二直曲段分界线以100m为半径画弧与跑道内突沿延长线和外突沿相交。此弧为1500m起跑线;以同样方式以103为半径画集合线。(此法:半径太长。不便操作)
第二种:抢道切入差连接法:
①确定起点和基准线:
②计算出各道为切入差分别为:0.01,0.03,0.06,0.11,0.18,0.26,0.36
③由基准线沿着各道的内侧分道线量出各道的切入差而得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成一条弧线即为1500m起跑线,另外,在起跑线后3米处画一条与之平行的虚线为集合线。
第三种:放射式丈量法:
此法以内外沿为半径,向后丈量各自的放射式余弦长。丈量点在弯道分道线上。把各点相连。即为1500m起跑线。在起跑线后3米处画一条与起跑线平行的集合线。
第二钟,第三种画法。按事先计算好的数据进行丈量,画线由于丈量距离短,便于操作。被广为采用。
1500m赛跑起跑线各道分道线的放射线长度(d=1.22
道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余弦长 |
13.84 |
13.99 |
14.03 |
14.08 |
14.22 |
14.47 |
14.81 |
15.24 |
15.75 |
2.起跑后进入弯道项目起跑线的画法:
在3000m.5000m.和10000m跑项目中。起跑线都在弯道上,这三个项目分别在第三或第一直曲分界线上起跑。测量和画法相同,规则规定:“在弯道起跑(不分道跑)时,必须力求每个运动员所跑的初段距离相等”。故起跑线画法如下:
第一种画法:
第二种:正弦丈量点连接法:(直弦画法)
由第一分界线至个分道线直弦长度表(分道宽1.22米
道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直弦长 |
0 |
0.14 |
0.51 |
1.01 |
1.64 |
2.37 |
3.21 |
4.14 |
5.16 |
第三种余弦点连接法:(投射线画法)
第二.三种画法。操作简便。误差小,常用
由第一分界线内突沿点至各道分界线放射线长度:
道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余弦长 |
0 |
1.23 |
2.49 |
3.78 |
5.12 |
6.48 |
7.88 |
9.31 |
10.78m |
3.中长跑比赛的第二组弧形起跑线的简便画法:
①1000m.3000m.5000m跑比赛,在第三直曲段分界线上的内突沿外沿B1点.2000m.10000m比赛在第一直曲段分界线上的内突沿外沿取B1点。
②由B1点向跑进方向量取14.89米,交第四道分道线右侧外沿于B4点
③以B4为基准点,分别向各外道跑进方向做放射线交B5,B6,B7,B8四交点,其长度为:B4B5=1.23m,B4B6=2.49m,B4B7=3.78m,B4B8=5.10m(B5,B6,B7,B8各点分别在第五,六,七,八道分道线右侧外沿之交点)
④在OB4延长线上,离B4点0.20米处取B4’。连接B4’ B5,B6,B7,B8成弧。即为第二组弧形起跑线。
⑤第五道左侧分道线。应以白色以外的其它醒目颜色从B4点画至抢道线标志线EF处。也可在第五道左侧分道线上每隔10米左右向圆心倾斜插上小标志旗。
中长跑第二组弧形起跑的目的:
①克服以前众多运动员在弯道上一组起跑时的蜂拥现象,避免或减少运动员跑出时受伤和犯规。(如二十六届运动会3000m决赛时,挤,推,拉,使运动员摔倒,失去了夺牌机会)
②是有利于起跑后的疾跑速度的发挥。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中长跑的比赛中第二组弧形起跑线放射线丈量数据表
|
R=36米 |
R=37.898米 |
||
分道宽 放射线长 |
d=1.22米 |
d=1.25米 |
d=1.22米 |
d=1.25米 |
B4B7 |
14.89m |
15.24m |
14.95m |
15.30m |
B4B5 |
1.23m |
1.26m |
1.23m |
1.26m |
B4B6 |
2.49m |
2.55m |
2.49m |
2.55m |
B4B7 |
3.78m |
3.88m |
3.78m |
3.87m |
B4B8 |
5.10m |
5.23m |
5.09m |
5.22m |
800米赛跑的各道切入差
道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1.22 |
0 |
0.01 |
0.03 |
0.07 |
0.13 |
0.21 |
0.30 |
0.42 |
|
1.25 |
0 |
0.01 |
0.03 |
0.08 |
0.14 |
0.22 |
0.32 |
0.44 |
|
(四)抢道线的画法:
抢道线标志线——运动员在部分分道跑项目中。当跑过一定距离后,才能由外道向里道切入,这条跑完规定距离可以开始切入里道的线叫抢道标志线。
以800m和4×400m接力区为例其画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画法:
第二种画法:(采用量点法)
(五)接力区的画法:
4×100m和4×200 接力区还应在个分道接力区后沿的10m处画一条虚线为预跑线,预跑线宽5cm。不包括在10m预跑区内。
四.非标准田径场的设计:
设计方案①半圆式:凡空地长与宽比例接近2:1或3:2的,可设计半圆式田径场。
(一)考虑因素:
(1)有利于教学,训练和组织竞赛。如:地点的选择。地势教高的位置,以防止积水,地点适中,交通方便,地势开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2)第一道的周长为整数。如:200m
(3)留有足够的余地。余地宽不少于1米。
(4)根据场地条件和使用的需要确定分道数和分道宽。一般为4-6条。不少于4条。分道宽为1.22m。不少于1米。
(二)
1.丈量空地长度和宽度:
2.初步计算弯道外突沿半径。
因为地宽=2r+2(余地+跑道宽)
所以r=[地宽-2(余地+跑道宽)]/2
设余地为1.00m跑道宽为6×1.22=7.32米
r=[70-2(1+6×1.22)]/2=26.68米
3.计算两个弯道第一分道计算线长C:
r取整数或保留一位小数。r取26米
C=2π(r+0.30)=2×3.1416×26.30=165.25米
4.计算直道长L:
两个直段长2L=2×71.36=142.72米
5.计算跑道周长:
跑道周长=2个弯道长+2个直段长=165.25+142.72=307.97米
经过初步计算后。跑道周长为307.97米。可修建一个300米的半圆式田径场。
6.调整跑道全长为整数,缺点设计方案:
以余地利用率度为原则进行调整(充分利用余地为田赛项目用)
为了使用方便,可将跑道307.97米的周长调整为300米。在周长上调整减少7.97米,其调整方法有二:
第一种方法:修改直段长:
将多出的7.97米分别在两个直段上扣除:7.97/2=3.98米
各直段长为71.36-3.98=67.32米,弯道不变。
因此。可设计一个周长为300米,直段长为67.32米。两弯道长为165.25米的半圆式田径场。
第二种方法:
原设计的X1=26.30米
重新设计的X2=?
C1: X1=C2:X2
因为165.25:26.30=157.28:X2
所以X2=C2×X1/C1=157.28×26.30/165.25=25.03米
场地的建筑半径为r2=X2-0.30=25.03-0.30=24.73米
因此。可设计一个周长为300米,半径为24.73米直段长为71.36米,弯道长为157.28米的半圆式田径场。
7.绘制田径场设计图:
比例尺可采用1:100或1:500
绘制田径场平面图方法步骤P147
(二)四角式田径场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田径场平面图绘制方法步骤:
①确定场地纵轴线。
②确定场地的中心点
③找弯道圆心:自中心点沿纵轴往南北各量42.98米为O1,O2即南北弯道的圆心。
④画直曲段分界线:通过O1,O2作纵轴线AB的垂线CD与EF。
⑤画弯道的内,外突沿线。
⑥画直段和直道。(两端各延长32米)
标明R
课外作业:
1.径赛跑道分道线。各项目起点线和终点地段的画法?
2.有一块空地长115米。宽51.76米。请设计一个适宜的半圆式田径场。并绘出平面图,标出设计数据。(已知跑道宽=1.22×4
第二节
田赛场地:
一。设置田赛场地的注意事项:
①要充分利用田径场上的空地。合理安排田赛场地。以保证田赛项目的教学,训练,竞赛和锻炼的顺利进行。
②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进行设置:
a.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场地进行教学和课外活动。
b.要考虑各项设置一个标准场地供代表队训练比赛用。
③学校田赛场地的设置。既要考虑规则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不一定完全按规则要求进行设置。
④要注意避免或尽量减少田赛与径赛以及田赛与田赛项目之间使用时的相互干扰。
⑤学校田径场多数为综合运用的田径场。为便于早操,课间操。两直段中间的场地。尽量不要设置沙坑和铅球场地。
小型半圆式田径场上田赛场地的布局:P153 图6-18
二。投掷场地的画法:
(一)推铅球场地:
场地画法:
第一种画法:正切量法:
①在投掷圈内先画出一条与投掷方向垂直的直径。两端交于A。B两点。两端各延长750m通过圆心O向落地区作垂直于AB的纵轴线OT
②在纵轴OT上截取10米之长OE,然后从E点向两侧作垂线CS。使CE=ED=3.64米
③连接OC,OD并向前延长,则∠COD即为400角的扇形落地区。
④根据学生或运动员的水平。每隔1米画一条投掷距离标志线(弧)。
第二种画法:弦量法:P153
①确定投掷方向,作垂直于投掷方向的直径AB两端各延长75cm
②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圆心角400。700所对的弦长分别为0.73米。1.224米
③分别以A。B为圆心,以1.224米为半径画弧与前半圆相交于C。D点,连接OC。OD。则∠COD=400。最后延长OC。OD为适当距离。即成为400落地区。
④根据学生或运动员成绩水平。每隔1米画一条投掷距离标志线(弧)
(二)投掷铁饼场地:
铁饼投掷圈直径为2.5米,故400圆心角和700圆心角所对的弦长分别为0.855米和1.434米。
(三)掷标枪场地
画法:
①先画两条相距4米的平行线构成助跑道
②分别以起掷弧的两端为圆心,8米为半径向后在助跑道的中间画弦相交于一点。此点即为起掷弧的圆心。
③把起掷弧的圆心与起掷弧两端连接并向外延长。即构成标枪落地区。落地区的角度约290。
④以O为圆心,以8米为半径,向投掷方向画弧交投掷区平行线于A,B两点构成起掷弧。
⑤起掷弧线宽7厘米。从起掷弧两端向外各画长0.75米。宽7厘米的直线。一线与助跑两平行线垂直。
⑥根据学生水平。每隔5米画一条投掷距离标志弧。
所有画线的宽度都不包括在规定的长度(距离)和角度线之内。
(四)掷手榴弹场地。P155-156
三。跳跃场地规格:
(一)跳远和三级跳远场地:P156
①跳远和三级跳远的沙坑,宽至少2.75米,长一般6-9米,沙坑内沙面与跳板表面在一个水平面上。
②起跳板长1.21-1.22米,宽19.8-20.2米。厚不超过10cm起跳板离沙坑的距离跳远为2-4米;三级跳远为9-13米
③三级跳远,跳远的助跑道宽1.22-1.25米,长至少为40米
(二)跳高场地:
①跳高用的沙坑或海绵包,长至少5米,宽3米。
②跳高横杆垂直的左,右两侧地面上。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4米的延长线。线宽包括在落地区内。
③跳高助跑道的长度不短于15米。
第三节
一。修建田径运动场地的基本要求:
①有利于田径运动的教学,训练,竞赛和群众性田径运动开展的原则。(交通方便)
②注意选择地势高,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便于排水和供水的地方修建。
③要留有足够的余地。田径场的纵轴通常为南北方向。以减少阳光。风向对运动的影响。
④合理安排各种田赛场地。
⑤有条件应尽量修建成400米的标准半圆式田径场。
二。田径运动场的修建:
三。田径场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课外作业:
1.设置田赛场地的注意事项?各投掷场地的画法?
2.修建田径运动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