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和体操队形的一些基本术语
(2012-04-22 23:05:02)
标签:
队列队形、口令体育 |
分类: 专业项目理论 |
基准学生
"以×××〈学生姓名〉为基准!"、"以右翼为基准!"
集合
口令:“成一(二、三┈)列横队——集合!或(按教师所指定的队形)——集合!"
要求:教师在下达口令后,面向站队的方向成立正姿势。学生听到口令后,按口令所指示的队形,迅速地依次排列于教师的左方,脚尖应站在一条线上。教师下达:"面向我成一(二、三.┉)列横队一集合!"或"面向我(按教师所指定的队形)——集合!"的口令
立正
口令:"立正!
要求: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一脚之长,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中指贴于裤缝,头正颈直,口要闭,下顿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整齐
口令:"向右〈左〉看——齐!"
要求: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向右(左〉转头,眼睛看右〈左)邻同学腮部,并通视全线。后列人员对正、看齐。
报数
口令:"报数!"
要求:从右至左依次以短促宏亮的声音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位"或"缺×名"。为上课的需要,往往用指定的数字报数,或几列同时报数。方法同上, 但教师应事先说明:如"一至三——报数!""各列——报数!"等
稍息
口令:"稍息!"
要求: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大半脚,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但应先恢复立正姿势,再换脚。稍息时,精神仍不能涣散,也不能随意相互说话
解散
口令:"解散!"
要求:听到"解散"口令后,迅速离开原位。
原地转法
口令:"向右(左)-一一转!"
要求: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向右(左〉转90度,身体重心落右〈左〉脚,左〈右〉脚靠拢右〈左〉脚。转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口令:"向后一一转!"
要求: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
各种步法和立定
口令:"齐步一一走!"
要求:左脚迈出约75厘米处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行进,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时,小臂稍向里合,手约与第五衣扣同高并不超过衣扣线,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20步。
口令:"正步——走!"
要求:左脚踢出(脚掌离地面约20厘米并与地面平行,腿要绷直)约75厘米处适当用力着地,体重前移,;右腿照此法行进,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摆臂时,向前摆肘部弯曲,小臂略平,手腕摆到第三,四衣扣之间,离身体约15厘米,手心向内稍向下,向后摆到不能自然摆动为止。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16步。
口令:“跑步——走!"
要求: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上体微向前顷,两腿微屈,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弹力跃出约80厘米,前脚掌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行进,两臂自然摆动,向前摆不露肘,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不超过衣扣线,向后摆不露手。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80步。
口令:"踏步!"
要求: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肘,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听到"前进"口令,继续踏两步,再前进。
口令:"立——定!"
要求:齐步和正步都是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跑步时,继续跑两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踏步时作原地立定,即左脚原地踏步,右脚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左(右)转弯——走
口令:"左(右)转弯——走!"
横队方向变换要求:以左〈右)翼第一名为基准,内翼用小步,外翼用大步标齐,成"关门式"转到90度后踏步,后列各学生对正、取齐。然后按口令立定或前进。
纵队方向变换要求:基准学生(列)用小步边行进边改变方向,转到90度后,照直前进,其他学生(列)逐次进到基准学生(列)的转弯处,转向新方向行进。转弯时,各列应标齐。
一(二〉列横队变为二〈一)列横队
口令:"成二列横队——走!"
要求:听到口令后,双数学生左脚向后退一步,右脚不靠拢左脚向右跨一步,站在单数学生的后面,左脚向右脚靠拢。
口令:"成一列横队——走!"
要求:双数(第二列)学生左脚先向左跨一步,右脚不靠拢左脚向前跨一步,站在单数
学生的左方,左脚向右脚靠拢。
一(二)路纵队变为二(一)路纵队
口令:"成二路纵队齐步——走!"
要求:听到口令后,双数学生右脚向右前方跨一步.至单数学生右方,左脚向右脚靠拢。
口令:"成一路纵队齐步——走!"
要求:做动作前每个学生前后要有一步距离。听到口令后,右路学生左脚向左后方跨
一步至左路学生后面,右脚向左脚靠拢。
体育教育教学过程随着学生的快乐情绪的反应,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以往的队列与队形的练习,老师严肃的下达口令,学生机械的练习,使学生感到枯燥泛味,本人由音乐演奏会的指挥而获得灵感,把手势运用于队列队形的调动,经过长期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手势运用
1、向右看齐:下达口令时教师右臂向左挥摆,当“齐”字出口之后骤停至胸前平屈(右手成掌、掌心向内)。
2、向前看:(接向右看齐)前臂上摆,手由掌变食指伸直,其他四指握紧,手、腕放松再上挑,手略高于头。
3、稍息:(接向前看)用手指学生脚。
4、立正:(接稍息)右手收回与学生一起做立正动作。
以上四个动作浑然一体,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韵律感,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美、体育中的刚柔美,给学生身带来愉悦。
5、向右转:右手经腹前沿顺时针方向画平圆(快速有力)。
6、向左转:右手经腹前沿逆时针方向画平圆(快速有力)。
7、二列横队成四列横队走:当“走”字出口的同时,屈右臂于体侧再快速有力前伸,手的食指与无名指伸直,其他三指握紧(示意学生向后跨一步)。
8、四列横队成二列横队走:当“走”字出口之后,右臂经上至左沿逆时针方向走立圆再迅速向右摆至侧举(示意学生向左跨一步)。
9、分队走:当口令下达到“走”字的同时,两臂经胸前前伸并拢再外展至侧举(两手成掌、掌心向下)。
10、并队走:口令下达到“走”字的同时,两臂经侧举至前举并拢(两手成掌、掌心向下)。
11,成角线走:当下达口令的同时,两臂屈臂前举至前举两臂交叉(两手成掌、掌心向下)。
以上的三个动作,幅度大,形象深刻的揭示了口令的内涵,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之感。
12、成曲线走:当“走”字出口的同时右手在体前画“S”形。
通过动作与口令的完美结合使指挥艺术化、形象化,消除了学生紧张压抑的情绪,令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口令运用
口令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其在体育教学中,经常用于队列、队形的变换与训练及广播体操、课的准备活动、领操的节拍呼数等三个方面。
口令总的要求是严肃、正确、宏亮、清晰、熟练。其结构一般包括预令、中间停顿、动令三个部分。
1.预令—要清脆有力,引起学生的注意,预令的长短要根据队伍大小、学生年龄、练习场地、环境风向等具体情况而定。
2.中间停顿—中间停顿是为了便于学生有所准备,要考虑在不破坏口令的连续性及其完整结构的条件下,停顿适宜的时间。
3.动令—要短促有力、宏亮清晰。
4.在队列指挥通常用口令中。行进间,动令除(向左转走)、(齐、正步互换)和(跑步换齐步)时落在左脚,其他均落在右脚!
三、队列和队形的一些基本术语
队形——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所排成的队伍的形式叫队形。
列——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叫列。
路——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叫路。
翼——队形的左右端叫翼。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正面——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叫正面。
后面——与正面相反的一面叫后面。
间隔——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左右相隔的间隙叫间隔。
距离——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叫距离。
队形宽度——两翼之间的横宽叫队形宽度。
队形纵深——从第一列(站在最前面的学生)到最后一列(站在最后面的学生)的纵长叫队形纵深。
伍——二列或二列以上队形中前后重迭的学生叫一伍。
纵队——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叫纵队。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
横队——学生(单个的或成队的)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叫横队。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
基准学生——教师指定作为行动目标的学生,叫基准学生。如“×××(学生姓名)为基准!”、“以右翼为基准!”等。
排头——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一个或几个学生叫排头。
排尾——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一个或几个学生叫排尾。
当纵队向后转时,排头变为排尾,排尾变为排头。
预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
动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预令和动令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四、队列与队形口令与动作要领
1.纵队,横队整队集合
口令:“面向我成×路纵队或×列横队——集合!”
手势:①成纵队集合时,教师将右手握拳,手臂成90°角前上举。
②成横队集合时,教师将左手握拳,手臂成90°角于体侧上举,右手握拳,手臂于体侧平举。
2.解散
口令;“解散”;或“今天的队列练习训练完毕,解散”。
要领:听到“解散”口令后,迅速离开原位。
3.由左向右、由右向左不同形式的报数
口令:“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报数!”
要领: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依次以短促宏亮的声音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
4.看齐
(1)口令:“向右(左)看——齐!”
要领: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向右(左)转头(约45°角),眼睛看右(左)邻同学腮部,并通视全线。后列人员对正看齐(右左的间隔保持10公分,约一拳宽)。
看齐时,身体姿势仍应保持正直。如发现自己的位置与基准同学不在一条线上,立即以碎步调整。如是二列横队向右看齐时,第二列的基准学生,应取一臂之长的距离,向第一列基准学生对正,第二列其余学生动作同第一列。
一般应是向右看齐整理队伍,除必要时才用向左看齐。
(2)口令:“以×××为准向中看——齐!”
要领: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按照向右(左)看齐规定实施。基准学生听到“以某人为准”时,左手握拳高举,听到“向中看齐”后,将手放下。
(3)口令:“向前——看!”
要领: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立即收头转正,恢复原来姿势。
(4)口令:“右(左)手成一臂队形向右(左)、(中)看——齐!”
要领:右(左)、(中)基准学生不动,其他学生将右(左)臂侧平举(一臂距离)时并迅速移动脚步,其余动作同向右(左)看齐的要领。
(5)口令:“两臂侧平举向右(左)、(中)看——齐!”
要领:右(左)、(中):指前排中间的学生。如10人为一横排,可以指定第五名或第六名学生为中)基准学生原地不动并将两臂侧平举,其他学生迅速移动脚步并将两臂侧平举,其余动作同向右(左)看齐的要领。
(6)口令:“向前——看!”
要领:全体学生立即收头(基准学生除外),将两臂放下,还原成立正姿势。
5.停止间(原地间)转法
口令:“向右(左)——转!”
要领: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向右(左)方向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靠拢右(左)脚,转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口令:“向后——转!”
要领: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转动时两大腿靠拢并保持适当的用力。
6.行进间转法
口令:“向右(左)转——走!”(齐步)
要领:左(右)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左),身体向右(左)转90度,同时出右(左)脚,向新方向行进(备注:喊口令时,向右转走的预令和动令都分别落在右脚上;向左转走则相反)。
口令:“向后转——走!”
要领: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从右向后转180度,出左脚向新方向行进。转时,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备注:喊口令时,预令和动令均落在右脚上)。
7.多种走(跑)队形变化的步法和立定
口令:“齐步——走!”
要领:左脚迈出约75厘米处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行进;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时,小臂稍向里合,手约与第五衣扣或肚脐同高并不超过衣扣线,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20步。
口令:“正步——走!”
要领:左脚踢出(脚掌离地面约20厘米并与地面平行,腿要绷直)约75厘米处适当用力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行进;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摆臂时,向前摆肘部弯曲,小臂略平,手腕摆到第三、四衣扣或胸腹之间,离身体约15厘米,手心向内稍向下,向后摆到不能自然摆动为止。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16步。
口令:“跑步——走!”
要领: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弹力跃出约80厘米,前脚掌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行进;两臂自然摆动,向前摆不露肘,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不超过衣扣线,向后摆不露手。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80步。
口令:“踏步!”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听到“前进”口令,继续踏两步,再前进。
口令:“立——定!”
要领:齐步和正步都是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跑步时,继续跑两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踏步时原地立定。
8.步法变换
步法变换从左脚开始。
齐步换跑步,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两臂自然摆动。听到动令,即换跑步行进。
跑步换齐步,听到口令,继续跑两步,再换齐步行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