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职讲堂] 栾学钢:关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

(2013-12-08 22:59:33)
讲座时间:20131130日晚八点至九点三十分
讲座专题:关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
主讲嘉宾:栾学钢
主持人:王桂莲、江兴龙、张闯、潘克江
文字整理:河南彭超
秘书组:马超、 巩先娜、阳军、吴黎霞   
活动流程:讲座——互动释疑——专家点评
嘉宾简介:
栾学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工学硕士,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兼高职工程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会主任。曾被教育部职成司聘为中职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组长、全国中职改革创新示范教材评审专家、全国中职专业教学标准评审专家等。
参与本次活动发言的有:专家组长于万成、主持人王桂莲、主持人江兴龙、主持人黄冈张闯、秘书长马超、特约嘉宾苏伟、四川职教老兰、重庆彭职黄成玉、兴安岭医唐秀荣、吉林化院郑金辉、广西北职谭兴来、河南信阳杜华、河南安阳骆瑞清、陕西靖边罗、北京刘铁、整理钦农覃一静、吉林航校李永力、湖南陶瓷杨湘钧、河南安阳骆瑞清等19位职教同仁。

【活动概述】
【讲座纪实】
(一)开场白
主持山东王桂莲
今晚我们请来了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全国优秀教师栾学钢教授。栾教授是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兼高职工程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会主任。曾被教育部职成司聘为中职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组长、全国中职改革创新示范教材评审专家、全国中职专业教学标准评审专家。栾学钢教授为我们分享《关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以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为例》。
下面我们欢迎栾教授!
主讲嘉宾栾学钢:
  大家好!
王老师和各位主持人好!在线的同事们好!
2013年11月9日,在北京参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会议,遇见于万成老师,他催我再搞个讲座。
我说江郎才尽,没有什么可讲的呀!
盛情难却,我说那就讲讲教材吧。
众所周知,教材是“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教材的解读。
我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而是普通的教师,所以不可能对教材、对课程论甚至对教育学有专深的研究,只是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过程
主讲嘉宾栾学钢
今天打算讲涉及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四个问题。
今天想谈:一是教材的设计层面,二是教材的界限层面、三是教材的结构层面、四是教材的微观层面。
一、 教材编写在设计层面要贯彻6字指导方针
    1.教学思想体现“宽”字。
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平台课程,不求其高,但求其宽。
宽——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宽也有利于教材的综合和模块设计。
  2.教学目标控制“适”字。
这个度很难把握,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师的积累的教学经验才能处理好。
    讲深容易讲浅难,写深容易写浅难。
越是面向较大范围的教材,就应该越浅。普通高中是不是这个样子呢?发达地区的版本比全国版本更深一些呢?职教教材与此同理。
    3.教学要求注重“用”字。
    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而不是束之高阁。
编写教材要尽力做到前后呼应,左右照应,上下响应。
好课程、好教材:不在于写出多少知识点,而在于能够运用多少知识点。
    好的教材类似烹调美味,差的教材类似冷拼。
    4.教学重心放在“能”字。
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教材编写的重心。
    要通过内容、形式、步骤等多维度立体交叉持续培养。
    5.教学内容反映“新”字。
这个“新”不是前沿,而是定论。
    实践证明已经成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都要及时引入。
教材编写也是项遗憾的艺术,这种遗憾如果说限于出版的时间节点是可以理解的,否则就不能容忍。
    比如说,教材编写时已经知道有新的国家标准实施,却没有及时采用,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样的教材屡见不鲜。
  6.教学实施适应“活”字。
教材的编写要为教学的灵活性预留接口。
  如课外活动的安排,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发明的布置。
应该有明显的活动信号和接口,让师生知道这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主持长王桂莲:
    是,教材我们大家每天用,但还真是很少去探究他的来源。
主讲嘉宾栾学钢:
    王老师讲的来源我正在注意,但是还没有头绪,等梳理出来也会向大家汇报。不过透露一下,正在留意晚清民国时期的职业学校教材。包括机械类教材,很有感触啊!
    四川职教老兰:
    个人认为,国省指导,市校自编教材更适用,但水平确实有限。 
    国编不能适用全国,地区差别太大。
 
    
主讲嘉宾栾学钢:
    教材的使用范围不同,要求也不同。
    重庆彭职黄成玉:
    校本教材与科技发展要相结合。
    主持人江兴龙:
    国家层面的教材水平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就了解我们有个计算机老师擅自抄写基本计算机教材,水平不高,出版社要他销售3000本。
四川职教老兰:
    但也有小问题,与各校特色有差异,我们应该立足基本,突出特色,作为一个职教长工,我反对政府层面要求过多。
    将过多要求放给学校,取消统编教材,一律改为参考教材,还学校,老师,学生选择权。 管的越宽,效果越差,管大放小,教育教学管方向,主要是思想政治方向,象我们这种理工科,由需求决定 
    
主讲嘉宾栾学钢:
    方才四川职教老兰提出地域差别大,在这种情况下,“浅”就是“普适”的、“基础”的。
广西北职谭兴来:
    学生去到企业发现老师教的都已经过时了。

二、教材编写在界限层面要注意4种体例区别
   1.教材不是学术专著,
    不宜旁征博引,求深求全。
    不能晦涩难懂,要通而不俗。
职业教育教材不能偏于艰深,要点到为止。
    不能贪大求全,要提纲挈领。
    不能追求前沿,要采用定论。
我们毕竟是学校,教的是学生,不能想讲什么就说什么,要把成熟、定论的东西传播给学生。
不是学术研讨,不是观点碰撞。
2.教材不是国家标准,
不宜统一规范、强制执行。
教材是根据专业教学标准,贯彻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是学生上课和复习的参考材料,除思政类课程之外,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因此,也就不能统一规范,应该是百花齐放。
在不具备自行编写教材条件的学校,应该积极采用经过教育部审定的国家规划教材,保证教学的质量规格。
3.教材不是设计手册,不宜罗列数据,刊载规格。
工程技术基础类教材时常要引用一些设计数据和图表,编写时以满足原理叙述、规格阐述、例题和习题运用为度,不能过于庞杂,占用过多的篇幅,甚至喧宾夺主,重在掌握运用查找和使用的方法。
4.教材不是使用说明,不宜详论条文,细议守则。
在教学改革中,职业院校的教材,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材,如果处理不得当,非常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不宜将教材写成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也不宜写成生产操作规程。
因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毕竟存在差别,既要训练有“术”,也要清楚其“道”。
    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高度凝练,达到举一反三之效。
三、教材编写在结构层面要顾及5个组成部件
1.怎样写前言?
编写缘起、编写意图、适用范围、责任者及分工、致谢等要交代清楚。
    一般在1000-2000字。前言的严谨程度往往是全部教材的缩影。
前言是读者选择教材和教材评奖的重要参照,建议主编负责,亲自动手,写好前言。
2怎样编目录?
各章、各节之间要有严密的、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联系,既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也有助于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
    题目要编到三级,每章或者每节相对均衡,切忌大章、大节。
    我个人理解,“节”就是45分钟或者50分钟教师正常讲授能够完成的教学量。
   概述”如果需要,最好按章设置一节,是对全章共性问题的基本交代,是叙述全章内容的必要前提和准备,而不要写成全章的内容提要。
3.怎样编例题?
没有例题的教材不是好教材。
每本教材、每一章都要有原创的例题。
先选特殊题后选一般题,先选简易题后选复杂题,先选理想题后选实际题。
    例题的解答要体现规范性。给学生树立样板。
4.怎样编习题?
没有习题的教材不是好教材。
严格来说,甚至不能算教材。
每本教材、每一章都要有原创的习题。
所有习题都要试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看看涉及的参数、表格、规格、公式等是否在教材中能够查找到。
学生一旦发现教师编写的教材马马虎虎,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热爱!
   习题最好与教材对应,学生能够参照完成。
    思考题要确实能够引发学生思考,问答题要有无可置疑的结论,判断题要选择关键节点抓住典型错例,选择题要防止人为制造错误。
标准化考试有其独到之处,但是我非常反对将标准化考试泛化,到处都用。
    比如,选择题,从4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命题时必须制造3个错误。本来很多事物没有那么多的错误,是为了标准化考试人为制造的错误,混淆视听,让学生陷入正确和错误之中不能自拔,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远没有那么复杂,更多的就是两个选择,对还是错!
5.怎样列文献?
书末的参考文献这个部件与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文献能够看出作者对相关文献的知晓和利用程度。
从层次看,上下各要参阅一级;从数量看,选3-5本同类主流教材;
    从类型看,要兼顾标准、手册、图册、样本、教材、专著、专论、专利;
    从引用看,随文、图、表、式等标注最为理想和规范;
    从年代上看,以近5年来的文献为主。
    随意翻看一本教材的参考文献,按照这些要件对照,基本上就能够判断这本书的编写背景。


    五、教材编写在微观层面要把握7个技术尺度
     这是最后一部分,介绍几个教材编写时的微观技术性问题。
1.文字洗练而又叙述清楚
     ——处理好字数与内容的关系。
     文字多不一定讲清楚,文字少也可能说明白。
2.图表恰当而又辅佐正文
     ——处理好图表与正文的关系。
     图表占用篇幅,要起到会聚重点、表达方法的作用,事半功倍。
    3.框架清晰而又内涵丰富
——处理好“骨架”与“血肉”的关系。
    4.突出核心而又适当拓展
    ——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教材处理核心内容要不惜笔墨,拓展内容要惜墨如金。
    5.便于理解而又表达科学
    ——处理好术语与俗语的关系。
   通”不一定非得“俗”,术语要强化,俗语要弱化。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不同,术语的正确运用是区分标志之一。
    6.既见树木而又看到森林
    ——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不可偏废。
7.学习借鉴而又尊重产权
    ——处理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创或经验积累,一定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
权。
上述对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的解读,纯属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不是我的经验,而是我的追求。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祝各位都有机会编写好教材、使用好教材、评价好教材,为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三(互动释疑)
主持人江兴龙:
    有的人随意讲课,认为这是职教的特色。
主持长王桂莲:
    大家在编教材的时候要认真仔细,最好没有错误。
    秘书长马超:
教材的编写应该慎之又慎。
北京刘铁:
    前言1000字,我觉得偏少。
    特约嘉宾苏伟:
    语言不在多,而在精!
主讲嘉宾栾学钢:
    有些教材不注意前言,所以写得少些,看不出来龙去脉。其实,前言那页纸,写1000,还是2000都是那页,为什么不好好写写呢?2300字比较合适,排版刚好两面。
主持长王桂莲:
    其实我觉得一页就可以了。
    不需要那么多吧,我们的书都是一页。
    北京刘铁:
    如果没有单独的课程说明或者教材使用说明,那么前言中应有相应的内容,如此,1000字应该不够。
整理钦农覃一静:
    本人以为前言只是一个基本的交代,使用者注重的是使用的效果,和前言没有多大关系。教材不同于文章,没有所谓的精彩、高潮、核心章节,它要求每一章、每一节都要适用、精彩。
主讲嘉宾栾学钢:
    有些国家的教材,每个版本的前言都保持印刷,连续下来,相当于记录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变化历程。
我觉得修订版、第2版、第N版的教材一定要交待清楚,与前一版有哪些变化。
主持长王桂莲:
    高教社05年我们编的教材就是这样写的前言的。
    但现在有时就简化了。
    主讲嘉宾栾学钢:
    按照板式要求,前言页要单独排,所以,利用好这两面纸,传递更多有用的关于课程和教材的信息而已。具体还要根据情况。有时,教材还有出版说明,基本阐述了来龙去脉,前言的任务就减轻了很多。
主持长王桂莲:
   前言就说这些,基本大家能够理解了。
    还有其他的问题么?
主讲嘉宾栾学钢:
    一起讨论很愉快!




四(专家点评)

专家组长于万成:
栾学钢院长是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工学硕士,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兼高职工程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会主任。曾被教育部职成司聘为中职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组长、全国中职改革创新示范教材评审专家、全国中职专业教学标准评审专家等。
如何编写职业学校教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栾院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教材编写在设计层面要贯彻:“宽”、 “浅”、“用”、“能”、“新”、“活”等方针
二、教材编写在界限层面要注意4种体例区别
三、教材编写在结构层面要顾及5个组成部件
四、教材编写在宏观层面要做到5个统筹兼顾
五、教材编写在微观层面要把握8个技术尺度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材的开发,特别是校本教材的开发,对于我们教师来讲非常重要。
感谢栾院长精彩的演讲,栾院长工作非常繁忙,但每次只要我们请他给群里的教师们讲座,他总是愉快地答应。感谢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辛苦了栾院长。
真诚地感谢所有为群讲座的专家、教师和朋友们,感谢所有为群工作的教师们;我们真诚地欢迎大家加入到我们的大讲堂中来进行交流、互动,把您在教育教学中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