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
(2010-03-04 09:17:34)
标签:
杂谈 |
写一般的小文章,最常用的就是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两种。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余光中还有一首乡愁诗是《乡愁四韵》,内容如下: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这两首诗分别用四组不同的意象表达了“思乡”这同一个主题。横式结构常从三五个不同的方向上印证同一个主题,因此显得材料丰富,思路开阔,气势磅礴,语言优美,表达感情往往比较强烈,有一唱三叹的效果。许多记叙文可以用这种“横”的结构来写。
比如《我的欢乐》,可以这样结构:每个人都有欢乐的时候。我的欢乐在沸腾的球场……我的欢乐在静静的书房……我的欢乐在“爱心小队”的光荣榜……也可以这样结构:每一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欢乐,小时候,我的欢乐是一份凉爽荚味的冰激凌……上学后,我的欢乐是一张获得高分的成绩单…...现在,我的欢乐是…。”
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语言功底比较好,横式结构是较容易模仿的。像《我的理想》,《我的梦》,《我的珍藏》,《
纵式结构,就是围绕一件事情(主要材料)层层描写,步步深人。比如写“我的欢乐是收藏,我初期不懂收藏,走了弯路,后来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教育了我,经过多次学习领悟到真谛,现在已经达到什么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时时有我的欢乐……”
纵式结构的优点是线索集中,中心突出,事件发展有一个过程,容易产生高潮。往往可以使故事一波三折,委婉曲折,分析问题时层层深入,说理透彻。不易之处是需要一件比较新颖比较重要的核心事件,如果故事简单,就无法深入下去,显得单薄浮浅。
像《我学会了
【实践训练】
评一评
下面这个片断节选自一篇横式结构的文章,这几个角度安排得妥当吗?为什么?
当我不厌其烦地一遭又一遭为同学解惑,直到她感到豁然开朗时,同学说:“你真棒!”我惊讶,望着她那张充满激动而又热情洋溢的笑脸,我想,我没有出众的才华,可我依然可以用我的热情感动身边的同学,因为我有一颗善良的心。
当我为即将远行的老师轻轻吟唱一曲《一路顺风》时,我清楚地看见老师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那固劳累而深邃的眼睛里闪着晶亮的泪花。我相信,我的歌一定很美,要不,怎么会把老师感动?我为自己骄傲,因为我还拥有一颗温柔的心。
1.从识字开始,我们开始了以书为伴的生活。关于读书,我们都有许多经历,许多收获,也有许多感悟。请以读书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点拨:题目虽然说文体不限,但不外乎记叙和议论两大类。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看有没有一个独特精彩的故事作为核心。读书生活人人熟悉,不存在跑题的问题,但是大同小异、人人熟悉的生活里让人眼睛一亮的故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相比较而言,带抒情议论的文体更容易出彩。可以试用分类分段法,给读书生活下一个定义。举例如下:
(1)读书像走路
(3)读书如交友 读书如交友,要主动……读书如交友,要广博…… 读书如交友,要选择……
(4)
2.永远的记忆
3.我喜欢
读一读
书
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曾在电视里看到过不少文学家的书房,正对着小窗,小窗外面是一片绿色惬意的世界,偶尔也会冒出一点点红,一点点黄,颇有诗意的梦幻和深邃;四壁都是书架,使人一进书房便油然感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人的身心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宁静。
于是,我开始羡慕起这些文学家,开始幢憬且欲拥有一间那样的书房。尽管我知道拥有一间那样的书房对于一个不满14岁的小书生显得有些奢侈。因为我现在真正意义上的书房只是我家阳台的一角——一张写字台、一个深绿色的调光灯和一把长靠背椅子,还有头顶上几根竹杆和那些似乎永远也晒不干的衣服。我是多么企盼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啊!
我理想中的书房是宁静的,窗外有绿色,不奢望像台湾作家余光中在《沙田山居》里描写的“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二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那样,但书房里一定是要像他在《三间书房》中说的那样——“墙壁全嵌了书橱,从地板一直到天花板,一眼望去,卷帙浩繁,颇有书城巍巍的气象。”从而让我那蓬勃的激情在其中发酵,稚嫩的生命在其中成熟,孤单的灵魂在其中充实,朦胧的认识在其中清晰。每一次看书,可听到圆润而不逆耳的细细的书页翻动声;每一次写作,思绪就会从笔尖顺畅地涌出;每一次小憩,顺着窗口往外看。就会在窗外的绿色世界中找到一份自己才能体会到的快乐;每一次思考,如清凉圣洁的山泉润过干渴的心田……最后,使我登上一个又一个新高度,为我的生命增光添彩……
但是,构成这样的书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决非造布景似地将书架立起来、将书请进来就能大功告成,更何况,在不多的几间房间里,挤出原本似乎更具实用价值的一间来作我的书房,老爸老妈会同意吗?当然不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的愿望在近几年是不能实现的。对此,我很沮丧,也很伤心。
一日,我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灵的单间。”显然,罗曼·罗兰这个“心灵的单间”指的便是书房。但是这一句话却在我心中久久萦绕,不能忘却。因为在我看来,“心灵的单间”还应有更深一层的涵义,那就是心中的书房。我想,只要把书房搁在心中,每一次看书、写作小憩、思考人生——就会心中有书,书中有我,书我合一,给人一种心灵的广袤与宏大,使原先渺小的自我有一份从容和深厚,这不是比拥有一间真正的书房更有意义吗?蓦地,我不再失落,不再怅然,而像整个心都沐浴在阳光下,有说不出的欢阮。
朋友,请你也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灵的单间”吧!
【点评】
●小作者由羡慕到向往,再转折为看到现实中的不可能之后的沮丧、伤心,最后因罗曼·罗兰的一句话而豁然开朗。文章起承转合,作者显然进行了一番思量。●文章以心情的变化为主线,作者在情绪的起起落落中,对书房的认识逐层推进,表现出很强的把握文章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结尾对书房认识的转换似乎太快了点,让读者有些愕然,文章在这个地方就显得有些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