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商·职场·人际】「拜托之道」--如何有效请别人帮忙

(2013-08-22 21:16:58)
标签:

心理学

情商管理

eq

职场

人际

分类: 情商管理

http://ww3/mw600/65962e59jw1e7vqwed0blj20c8082gmh.jpg

 

 

人生中,总有需要别人拉你一把的时候;职场上,工作也愈来愈难只靠自己独力完成。懂得「拜托」他人,让别人愿意支持自己、借力使力,不但不丢脸,更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影响力。

怎么「拜托」容易成功?不是低声下气,摆出哀兵政策,别人就一定会买单;也不是装得老成世故,像是谈桩交易或买卖,就能让对方心甘情愿的跟你站在同一边。

曾经在台湾红极一时,却因为30岁时创业失败,背上1.6亿元的巨额债务,历经人生大起大落后,这十几年转战中国演艺圈,再创生涯新局的主持人曹启泰,在接受《Cheers》杂志采访时直言,「拜托」绝不是一种「术」。

拜托的成败,取决于背后的心态,所有说出的话,都是顺着心态而来。换句话说,为什么有些人出去拜托总能成事,有些人却总是换来闭门羹?差别就在于看待「拜托」的想法不同。

一句话,透露出曹启泰对这两个字的深刻体会。事实上,离开台湾到对岸打拼,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即使生活琐事,往往都需要靠人提点。在曹启泰去年出版的《一张单程机票》一书中,他写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刚到中国时,许多朋友总提醒他要「以暴制暴」,好先声夺人。如果出租车司机绕路,就要斥责他;服务生态度不佳,就要扯开嗓门骂。但相信人性本善的曹启泰不以为然,即使朋友怒骂服务生招呼不周,他反倒宁可用温和的语气说:「不好意思,为了要证明你高尚的服务质量,想请问你可不可以拿一条毛巾给我,而且要很快,拜托!」结果话一说完,服务生立刻帮他拿来毛巾,比朋友用骂的还有效。

 

洞悉人性:帮对方想过,开口不卑不亢

日常小事,却足以看出曹启泰独到的「拜托之道」。大部份人在有求于人时,多半只看到自己的处境,急着告诉对方需要他的帮助,好解决眼前的难题。却忘记被拜托的对象也是个「人」,更别说试着去理解对方考虑什么?需要什么?他帮助自己,有什么风险或是好处?

不管状况再糟糕,曹启泰仍然能把对方的立场,看得跟自己的需求一样重要。这种体贴与对人性的洞察,或许就是让许多人愿意帮他,而在他开口求援的当下,也能够不卑不亢的理由。

2009年,因为中国法规的限制,他手中同时主持的6个节目一夕间全部中止。在他「被迫休假」的2个月当中,一位友人邀请他参与竞标上海世界博览会汽车馆的展演内容。

于是,他约了另外两位朋友到咖啡店会面说明,希望请他们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过,朋友听了面有难色,支支吾吾地不愿立即答应,毕竟13天后就要提案,现在曹启泰手中却只有一张A4大小、简单写着制作需求的标书。

看出两人对事情的可行性没有信心,曹启泰干脆提出,从现在开始到提案完成,所有过程花费都由他买单。若提案成功,功劳是大家的;提案不成,对他们也没有风险。果然,解除这项疑虑后,朋友终于决定放胆加入团队。最后经过3轮的提案,他们拿下2010年上海世博会汽车馆的标案。

「他就算带着目的,也不会让目的不利于你,」和曹启泰合作了20年的经纪人Coco指出。

就算是向人借钱,曹启泰通常在开口前,已经先想好还款计划,包括借款期限、摊还期数、利息计算、担保条件、兑现工具等等,展现出自己愿意负责的态度,也让对方相信他有能力办得到。

如果对方拒绝,被客户形容为「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的曹启泰,也不会垂头丧气,能够坦然视之,因为今天被拒绝,不代表明天也是

除了掌握人性,对曹启泰来说,每次「拜托」并非只是单向地期待对方付出、自己接受,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自己也同样可以为对方创造价值。一次他到朋友家借钱的经验,就是最好的例子。

 

创造价值:今日的拜托,变明日的交情

为了周转财务,他临时到朋友家调头寸,却听到门里传来两夫妻的争吵。曹启泰没有因此打退堂鼓,但也没有大剌剌地劈头就开口要借钱,反而先关心两人的家务事,当起和事佬。

事情化解后,朋友问起他为什么造访,他只是笑笑地说了声「再说吧」就离开。隔天,朋友特地打电话致歉,又再度追问他登门造访的原因,他仍旧只回答「再说吧」就挂了电话。

不想在朋友困扰时再增添他的困扰,所以曹启泰尝试以其它管道解决。只是眼看当天轧支票的「3点半」时限快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决定在朋友午休快结束之前,拨电话过去:「没办法了,别的地方我今天都试过了,请你帮个忙吧。」果然,不仅顺利借到钱外,朋友还给了他更好的借款条件。

人际交往都是「互相」的,让人3分,往往能得到5分回报。就像这次经验里,朋友先感受到了他的关心与诚意,若是能帮的忙,又何乐而不为?于是每一次的「拜托」,反倒成了延续情谊的过程,也让对方觉得帮助自己是件「值得」的事。

「我想是我潜意识里明白,所有的关系都来自交往,而交往里不外乎:交流、交易、交换,最终产生的就是,交情。」曹启泰在著作《我爱钱》的序言中如此谈到。

「拜托」两字的组合,曹启泰认为是一种「有礼貌」的请求,不用哀求,更不需委屈。「姿态是没有用的,心态才有用。有了心态,自然有姿态。不要强做姿态,先做好心态。」他对「拜托」的意涵做下最精辟的批注。

 

Please...该怎么拜托不同的人?

拜托别人时,即使从对方的需求出发,但面对不同个性、特质的人,也要先观察他们所在意的重点,才能进一步做好沟通,达到效果。

请托对象 专业型

在某个领域的专业非常强,对工作也有一定的坚持。拜托他时,要先正确且具体的肯定,再顺理成章地委托他,因为「非他不行」。例如对方是设计师,不能只是说「好棒的作品喔!」而是说「这个作品的这种红色效果很棒。」激发他对工作的坚持,来帮助你完成任务。

 

请托对象 合理型

他很重视时间,比较性急,向他拜托时,冗长的开场白或闲聊最好避免。委托他事情可以直接地说:「请容我单刀直入地说,我有件事想拜托你。」并尽可能的具体说明内容。重要的是,要传达对于彼此的好处,一旦他被说服,就能很快决定。

 

请托对象 义工型

他乐于助人,所以对他说话时,可以用「能够拜托的只有你了」、「你是我最后的希望」等句子。但不要忘记要不断表达感谢,这会让他很开心。

 

请托对象 明星型

他比较好表现,所以接受拜托时的判断基准是「自己能不能受到注目」。不妨用「做这件工作会受到主管注意」、「媒体可能会来采访」等话语吸引他。

 

请托对象 负面型

提出否定意见是他的口头禅,但即便如此,并不表示「他不做」。所以不需要想办法说服他,而是要先倾听他的不平心声,再动之以情来拜托:「不要这样说啦,拜托啦!做啦做啦!」

 

请托对象 逃避型

他只要感觉到好像要被拜托时,就会摆出「我很忙」、「我事情很多」的态度。最好的做法是,针对他容易害怕风险的特点,预先告诉对方「这对你没有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