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论 |
《精神的宇宙》
(美)弗雷德·艾伦·沃尔夫著
吕捷 译
商务印书馆
定价:32元
Fred Alan Wolf
The Spiritual Universe
The Spiritual Universe
本人是科普读物的“铁粉”,在楼下图书批发市场看到这本《精神的宇宙》就要上手翻翻。发现这本书是探索灵魂的,耶,不管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里面肯定会有古今中外关于灵魂的各种说法的汇总。看看人家的汇总是节省能量的好方法,于是我买下了它。
果不出所料,作者在开篇就讲了一大通阿奎那眼中的肉体和灵魂、亚里士多德的肉体和灵魂、柏拉图的灵魂物理学、毕达哥拉斯的物质之神圣数学、埃及的死亡哲学等等等等关于灵魂的说法。我注意到作者也是一个科技界的人士,多次表达科学界对于灵魂的认知是错误的,甚至它提出的问题就是错误的。下面他会说什么呢?
果不出我所料,作者在第五章开始说大爆炸理论,从第六章开始说量子力学。作者说在宇宙的“欧米伽点”中会容纳所有人的精神生活;说灵魂游离于负能量电子之汪洋大海。看到这儿,我对自己说:这不是一部科普著作。
这是因为作者的理论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围。科学的真理有两个基本要素:其一,它是可以被用实验证实或证伪的;其二,它可以被纳入已经存在的科学知识之网中,和其他科学领域的理论能够相互验证。而作者的观点既没法证伪,也不能纳入现有科学体系之中。所以说,《精神的宇宙》已经不能算是一本科学书,而成了一本哲学著作。
既然是哲学著作,下面就把作者观点简要托出。本书作者认为,不存在一个又一个单独的灵魂,而有一个总体的灵魂充满了宇宙。而人们所误认为的“灵魂”其实是自我,它是灵魂陷于对某种量子状态的观察时产生的错觉(还记得量子力学中对于观察者和“实在”关系的描述吗),这种观察好比是弦上的节点,而自我是两个节点的一段振动的弦。有时候灵魂沉入到某种观察中,并且希望观察到的状态能不断持续,就会造成“上瘾”,善、恶和吸毒等问题就由“上瘾”而产生。现在人越来越专注于自我,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和各种不良的精神状态,其解决方式就是倾听灵魂的话语。
这种观点靠谱吗?还是挺靠谱的。不过我觉得它靠谱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没有什么新东西。作者的观点和佛家的观点几乎完全相同,他的书中也表示他的灵感来自佛学。而灵魂进入“自我”的观点使人想起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通过实体表现的描述,还和精神分析“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看法暗合;达尔文主义者和热力学家也早就指出,人的灵魂是宇宙中的负熵“迷米”(mimi,仿造gene,指称自我复制的信息)复制自己的手段,“自我”就是一个巨大的“迷米复合体”,这和作者“灵魂”和“自我”关系的看法不谋而合。
虽然没有什么新观点,但本书还是值得一看。这是因为科学家写的哲学书的独特风味。科学家的思辩能力往往比不上哲学家,所以他们的思辩往往是“简化版”的,适合我这样的中人之智。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以科普的体例写成的。美国科学界有写科普的好传统,因为科学分科越来越细,彼此很难理解,所以科学家普遍把科普著作当成发表自己学术观点的阵地。既然事关前途,自然不会像国产科普那样哄哄小孩,而是会把家里的宝藏悉数捧出。《精神的宇宙》虽然讲的不是科学,然而却是不错的“科普”,他的观点我基本可以看懂,不然也不会有上面的一段总结,如果换了黑格尔的《逻辑学》或者福柯的《词与物》,我会对编辑说:“饶了我吧,我把食道都快吐出来了,还是倒不出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呀”。
前一篇:这个书评真他妈的难写。
后一篇:你应该从事更高层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