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达尔文的阴谋

(2005-12-16 20:50:4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
《达尔文的阴谋》:根本就没有阴谋
(美)约翰·丹顿著
新星出版社
向洪全 刘建立 译
字数:269千 定价:22.00元
The Darwin Conspiracy
by John Darnton
您喜欢《达芬奇密码》,想要买一本《达尔文的阴谋》看看?那我希望您不要看我以下的书评,因为我不得不把这本书最大的包袱抖出来,因为——呃——这本书除了这个包袱也实在没有太多内容。如果您不介意看到一个结论的话,我要说:《达尔文的阴谋》不是一本好书,你看完会失望的。
既然写的是一本悬疑类通俗小说的书评,我也暂时不揭开谜底,先说说《达尔文的阴谋》的基本情节。
生物学家休·霍伊姆曾经在厄瓜多尔的小岛上观察鸟雀,不消说,他也是个达尔文的崇拜者,然而休对达尔文有着超越其他人的兴趣。他一直疑惑为什么达尔文在乘坐“小猎犬号”航行10年之后才发表旷世名作《物种起源》?为什么达尔文在晚年一直疾病缠身,心事重重?于是他回到伦敦,开始翻阅关于达尔文的各种鲜为人知的资料,随着他挖出的“宝贝”越来越多,有关达尔文的生平和事业的一个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在休调查达尔文的同时,他遇到了哥哥卡尔的前女友贝丝,两人发生的关系,在贝丝的帮助下,休不但发现了达尔文的秘密,而且也了解了哥哥的真正死因。
好了好了,说了半天,达尔文到底做了些什么呀?他是弗洛伊德的爸爸吗?他造出了核武器吗?或者他的书里有藏宝图?可惜,实际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是达尔文剽窃了一个人的思想。读者也能感觉到这一点,但这个人是谁?这成了本书最大的情节动力。这种张力到了本书的最后1/4部分逐渐加强,直到真相大白——原来又是悬疑小说常见的做法,达尔文剽窃的那个人是书中描写的很多,但看来可能性最小的那个人。
就这么完了?就这么完了。任何通过《达尔文密码》来想像《达尔文的阴谋》的读者肯定会失望。没有谋杀,没有警方的追捕,没有秘密组织,也没有关系重大的宝藏,只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算得上算不上“惊天”且不说,要命的是它没有延展性——达尔文是剽窃的又怎么样呢?《物种起源》这本书已经摆在那儿了,顶多在上面加个作者名,对世人没有太大影响,对主人公的影响也顶多是让他们出名赚钱。这个秘密不但没有延展性,甚至也没有什么过程,在书中只说了达尔文在一次事故中目睹了被剽窃者的死亡,他并不是谋杀犯;之后发生的事也仅仅是他一直心事重重,直到有个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出来勒索他,他才急匆匆把《物种起源》给出版了。这顶多叫“达尔文的心事”,跟“阴谋”有什么关系呢?
就这么点事儿,却写了269千字,怎么写的呢?当然是灌水。书中抄写了大量达尔文所著《乘小猎犬号航行》的内容,其中大多和他的“阴谋”毫无关系;还有很多关于达尔文女儿的日记摘抄,里面写了好多她和姐夫偷情,以及生下私生女的事,也跟阴谋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还有关于主人公“休”故事,他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下,和达尔文以及达尔文的女儿的命运类似;他和哥哥的情人上了床,和达尔文的女儿做过的类似;他哥哥也因为一个秘密痛苦不堪以至自杀,和达尔文类似。我天,这里面的写作技巧也太直露了吧。更可怕的是,“休”搞上的女人居然是达尔文女儿私生女的孙女!
而在关键内容——两人如何解谜这点上,却完全是敷衍了事,只不过是两个人找到了一个文献,然后又找到了一个文献,最后找到了最重要的文献,其中基本上没有什么推理的内容,我想,如果他们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个最重要的,是不是这本书写两万字就够了?
总之,《达尔文的阴谋》只是 《达芬奇密码》的又一部拙劣的跟风之作,它唯一的价值是让读者了解达尔文时代的社会风俗,它和推理、悬疑这些读者所期待的东西都不相干。说句题外话,如果真想读悬疑小说的话,建议去看《物种起源》——世界上有那么多物种,到底是谁干出来的?看着作者层层剥笋的推理,最后得出一个惊人但是难以辩驳的结论,那才叫真正的惊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