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上《南方日报》记者周豫姐姐才电话采访了我,两天后见报了啊!我比蒋方舟姐姐差远了啊,感谢周豫姐姐、编辑余老师和天空城所有老师对我的鼓励啊!有了天空城,小羽毛才能更惬意的飞翔啊!感谢所有关心我的同学们!我还要继续努力啊!
http://s11/middle/6594a6aanc9bd7092197a&690
《“小羽毛”妙解古文被赞“小蒋方舟”》
——天空城内俏皮语言写出真实生活
近日,天空城儿童创作社区中“小羽毛”解读文言文《嗣宗谨慎》的文章被《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首席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余少镭发掘,曾经当过“才女”蒋方舟编辑的他看过这篇“读后感”后感慨:“认真学习了‘小羽毛’的文章,依稀像当年蒋同学啊!”
文言文,对于不少“小羽毛”的同龄人,甚至成年人来说,都是颇为头疼、畏惧、排斥的中国传统语言形式。但“小羽毛”(原名任蔷羽,江苏徐州的初一学生)读来却有另一番乐趣。“其实,文言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读起来也可以很轻松,“躺着吃着东西,听着流行歌看古文,这样才不累。”她笑着说。
“小羽毛”平时很喜欢写作,尤其喜欢写诗。但无论是什么体裁,在她的作品里都可以找到吃和玩的乐趣,能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这些充满童趣的文字,的确能给我们成人写作带来冲击和启示,它使我们能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真正想什么,需要什么。”余少镭说。
【解】古文也可“无厘头”
看1800年前古人野炊卡拉OK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这句是《世说新语》里只有23个字的小故事,按照当下常规的翻译字面上的意思是:“晋文王称赞阮嗣宗说,每一次和他聊天,他说的话都非常玄妙深远,从来不谈论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言,说话;臧,优点;否,缺点……你还在这样一字一词地机器般地翻译和背诵文言文吗?千篇一律、似懂非懂、死记硬背,让多少孩子失去了阅读古文的乐趣?在余少镭看来,现在的孩子大部分对文言文这种传统语言形式畏惧和排斥也跟教育方式不当有关,“一直以来的文言文教育,由于采用标准化翻译等机械、填鸭的方式,使得古文的美被生硬剥去。”
不要每当阅读古文,就一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逼青年样,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无厘头”一点、发挥些娱乐精神呢?“读古文就要轻松一些,躺着吃东西,听着流行歌,这样才不累。”想想看,晋文王约阮嗣宗(阮籍)聊天,一定有很多精美的糕点,阮籍满嘴都是好吃的东东,答话都含含糊糊的,难怪司马昭听不懂啊!
“竹林七贤”在山间吟诗作赋饮酒放歌,到底是怎样的场景?魏晋时代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怎么能体会得到呢?其实,阮籍也是个“潮人”,在1800年前就搞起户外野炊,也常常卡拉OK、自驾游,和朋友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呢!但当时是晋文王(司马昭)当政啊,那人名声可不咋地,强迫他们给自己“撑撑门面”,阮籍可不乐意了。可人家是皇帝,不能得罪啊,没事,你想让我上你的“贼船”,我不会“潜水”啊?这才是席间“玄妙”背后的故事啊,童鞋们!
【读】很“潮”很轻松
听着流行歌、吃着话梅读《三国》
看着上面这些老辣而风趣的“吐槽”,还以为出自某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之笔,即使是孩子相比也属于“早熟”型的,没想到作者竟然是位爱看漫画、吃零食、喜欢编故事和讲故事的小姑娘。“小羽毛”早在几个月前便从小作家张佳羽的博客中得知了“天空城”这一儿童创作社区,并将这篇之前登在2011年第八期《小作家报》的文章发了上去,之后便颇受关注。“小作者能摆脱所谓‘作文’的套路,用俏皮鲜活的语言,写了自己真实的生活。这对一直以来中小学的作文教育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反动’。”余少镭评价说。
“这是我第一篇分析文言文《世说新语》的文章。当时,编辑姜莉老师解释了一遍给我听,又发了些比较枯燥的历史资料给我,然后我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去创作,他们都没有给我任何限制。”“小羽毛”说道。因为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忙,除了看书、看漫画之外,“小羽毛”最喜欢和同学聊自己编的故事,包括“戏说三国”、给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编各种不同的故事。
“其实很多漫画都很‘无厘头’啊!”才刚刚上初一的她还没有正式学习文言文,平时就喜欢看《飒漫画》的她看到里面“穿越”的三国场景,“看了《萌三国》挺有意思,但里面都是用现代的画面表现古代的场景,就想着去看看真正的古代战场和生活场景。”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暑假,“小羽毛”自己主动开始看文言文全本的《三国演义》,“我已经看到‘七擒孟获’这一章了。”在她看来,文言文理解不是非常困难,“我读《三国》时吃话梅,听着流行歌读古文,这样很潮,也不累啊。”“小羽毛”周围的同学大部分都嫌文言文“难,也不容易理解”,“也有些同学说我写什么都和吃、玩的联系在一起,觉得我好玩,叫我‘开心果’,我也喜欢给他们讲故事。”
【学】氛围、分享很重要多与人交流对孩子很有好处
“小羽毛”的爸爸妈妈做的是销售、会计工作,跟文学不太搭边,工作也忙,“小时候因为没有太多时间给她讲故事,就给她买书和网上下载一些古代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放给她听。”在任爸爸眼中,女儿是个倾诉和表达欲望和能力很强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时开始老师和同学们就都特别喜欢听她编的故事,同样的材料给她还能每次都讲得不一样。”
对于女儿对文言文这种“天生”的亲近感,其实跟学校、家庭氛围还是有关系的。他平时比较注意给孩子提供接触中国传统名著的机会,“五年级的时候,我给她买了套浙江少儿出版社的《西游记》,里面把相对难的古代章回体小说中的诗去掉了,只删不改,还是原著内容。”
另外,小孩子对新鲜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徐州方言很重,“小羽毛”刚开始学习普通话时特别兴奋,一回家就说。此外,学校一年级就开始背诵《三字经》,三、四年级开始背诵《弟子规》。除了氛围,在任爸爸眼中对孩子帮助最大的应该是“分享”和“讨论”了,“她喜欢跟老师、校长聊天,下课后讨论一些亲子沟通、房价等社会问题,这两天因为关注钓鱼岛事件又开始对军事、武器感兴趣了。”他笑着对记者说道。
“小羽毛”喜欢跟人交流,对于写作她并没有接受任何刻意的训练。写作是她最大的爱好,未来她想当一个作家,她表示非常喜欢蒋方舟,“姐姐文章写得好,人也很漂亮。记录下平凡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我觉得这很有意义。”两年前,“小羽毛”开始写博客,将自己的文章和学校趣闻挂在网上和朋友分享,目前已经有7万多人关注了,“但博客因为是完全开放的,有些人表达也比较偏激。孩子让我去看了天空城这个社区,我发现里面大多都是同龄人,也有很多老师、作家和画家。其实,坦白说孩子喜欢的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水平高还是低,我们家长自己也不是很了解,哪篇分数该高该低,但作家是业内人士,经验多,网站上朋友也多,也都是喜欢写作的孩子,这对孩子很有好处。”任爸爸说。
原文作者: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