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我见之不同

(2011-02-03 03:30:25)
标签:

杂谈

 今天通告取消,明天下午有电影的记者会,可能导演不想让大家全都熊猫眼去见媒体

 下午睡到五点多,起来又去练功和健身,来香港之后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做这两件事了,以前很喜欢在香港逛街的,哪里有卖什么的,哪里卖的便宜又好,朋友们都要问我,所以我前年在这边时就像北京驻香港办事处的接待办的,谁来都找我做导购,哈哈,不过这次来香港一次都没逛街,没时间,也没心情

 我的好多朋友说喜欢香港,很喜欢来这里旅游和购物,但是让他们在香港真正的呆上一段时间他们就觉得不行了,最主要是觉得这里生活节奏太快,那种压迫感让人喘不过气,还有香港的天气太闷热,日常消费太高,语言等问题...

 初来香港,我也是这么觉得... 首先感受的是天气的不适,确实是热,而且很潮湿,不管你动和不动都一直在流汗,这么说吧,就像北京这几年最热时候的桑拿天,你想想北京一年最多也就两个月,可这里恰好相反,除了两个月其它时间差不多都是那样天气,但是再热的天你都会见到穿着笔挺西装打着领带的人,奇怪吧,这是因为所有的大厦都会开冷气,如果没有外套,坐在里面工作真的会冻的你鼻涕直流... 这里的生活节奏确实快,走在中环,总感觉大家都是急急忙忙的,没有谈天说笑的,全都是低着头往前冲,还有坐地铁的时候,有座位的全部低着头,即使没睡着也一定在闭目养神,积攒精力应对出了地铁站之后繁忙的工作,不幸站着的也都是无精打采的,恨不得站着都能睡着... 消费也确实比北京贵不少,虽然说买衣服什么的便宜,但是生活又不是只穿衣服,我去过的地方应该也算不少,每到一个地方我常常以出租车的价钱来衡量这个城市的物价和消费水平,咱北京出租车起步价10块钱,3公里,每1公里加多2块,可这里的起步价是18块,2公里,每200米就要再多2块钱,最新的资费标准还要再按照行驶距离的不同而加价,少则几块,多至几十,还有 如果过海去九龙就惨了,上百块基本上只是起步价而已~~

  我说的这些你别害怕,其实并不是香港不好的方面,而是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不同形式而已,说到不同,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还有些生活观念和方式的不同,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

  香港岛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一面临海,一面环山,真正一马平川的地方很少,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以前总开玩笑说等我中了五百万怎么着怎么着的,可我有天走在天后的马路上,抬头看见一家房屋中介的二手房广告,我打量了一下,根本就没有一千万以下的,看来这五百万放在香港来说还真是微不足道... 可是在地价这么贵的情况下,马路对面却是维多利亚公园的六个足球场和铜锣湾运动场还有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占地多少我估计不出来,但你想想,就这个地段,相当于咱北京的国贸,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新街口,厦门的中山路,都盖上楼卖出去估计又能卖出几个首富来,而且这些场地几乎全都是免费开放的,并配有24小时免费热水淋浴,每天十一点关灯之后还有人专门打扫,难怪我那双球鞋怎么穿都穿不脏呢,原来人家球场都比我家里的地板还干净...打开香港地图,本来已经很小的地方,但每一个区域都有绿色的小方块地,也就是说,不管你面向何方,基本上每步行十分钟内就会有一个公共体育场所,如此方便的全民健身环境,真的不得不让我们这个奥运体育强国的公民羡慕不已,看来我们的社会体育工作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由此可见,香港人多么喜爱和重视运动,并不是只懂得做经济的生意,全民健康的生意也同样深入人心...

  香港的社会体育制度也是极其规范的,你说人家香港人工作忙吧,生活压力大吧,但好一点位置的健身房在中午和晚上下班时间都是人满为患,和圣诞期间尖沙咀的LV店一样,还要排队等待入场,若非亲眼所见,我也不敢相信,看来健身运动在香港这个社会文明相对进步的城市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超越了它所固有的普通表面意义,不仅是身体的健硕,更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铜锣湾的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地晚上五六点以后也全都是爆满,就拿我熟悉的足球场来说,每一块场地一晚上至少要进行三场正规的足球比赛,都是穿着正规的比赛服装,有裁判的那种,他们有着很多级别的专业,半专业,业余联赛,用这种方式来鼓励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有组织有纪律的方式,让每一个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即锻炼了身体健康,又充分 的感受到竞技运动的魅力和团体合作的精神,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每一个城市,都有我们所感受的不习惯,同样,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也同样会体会到它与众不同,别样的魅力

 

 

                                                                          作于2010年6月某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情回轩尼诗
后一篇:理解万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