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复旦-人类学之友
复旦-人类学之友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04
  • 关注人气:8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周一书之《寻求尊严》(In 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

(2013-10-04 10:12:54)
标签:

每周一书

民族志

philippe_bourgois

文化

分类: 每周一书推介
http://s15/mw690/6593f653gx6D3nhGHkaae&690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 TITLE="每周一书之《寻求尊严》(In 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 />

Bourgois, Philippe.1995.In Search of Respect: Selling Crack in El Barrio.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从本书的题目看,这似乎是一本关于哈莱姆东区(East Harlem)毒品交易的书,但是毒品贸易并不是本书的中心议题,而是各种现象的载体。正如作者Philippe Bourgois在前言中所说:“……市中心贫民区长期以来的毒品滥用仅仅是个症候——一个深层次的、动态的社会边缘化和异化形象的符号。作者的研究目的是分析这种带有抵抗和自毁性质的街头文化产生的社会环境。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类学家受文化相对论影响,试图将贫民区的街头文化合理化或是做窥阴癖式的赞美,而忽略了发生在穷人身上的真实的苦难。这种倾向不仅阻碍了学者对贫困和种族歧视等做深入探究,亦是失责于被研究人群。作者对人类学者刘易斯曾经风靡一时的“贫困文化”论作了毫不留情的驳斥,指出其在方法论和理论范式(所谓“人格范式”)的致命误区。

在本书中,作者将历史和社会的视野与个人命运结合起来分析,有背景框架,又有个人遭遇作者访谈的每一个毒贩身上,我们都能看到施加于他们生活中的强大的结构性力量。作者在本书中反复强调的是以哈莱姆为代表的街头文化、波多黎各移民文化和围墙之外的主流文化的多重作用将本书的研究对象陷于深渊之中。在民族志写作方法上,作者与传统民族志中人类学家有意营造的不在场不同完全呈现访谈对话作者让我们了解他与受访者之间的互动,而他的情绪和价值判断也影响着受访者的陈述。就是在这种互动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立体性和复杂性。这也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阅读本书并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而是充满着恐慌、愤怒和沮丧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本书对暴力的直接呈现有关。书中描绘的赤裸裸的街头暴力、种族倾轧和性侵犯着实让人触目惊心。而更让人触动的,是生活在哈莱姆东区的每一个人被结构性力量裹挟,无法真正把握自己的无奈。或许这就是作者的目的——让读者直面生活现实,呼吁疗治社会的伤痛;让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人都对书中主人公们的痛苦和挣扎感同身受;让读者意识到帮助弱势群体消除结构性创伤的道义责任。(邹骏飞同学推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