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想象中的夏威夷"(之二)
——有关库克船长之死的"真相:" 神话、历史与现实的构建
文章来源: 豆瓣ID:JUNWK1334
关于萨林斯《土著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一书的书评
原文链接:http://book.douban.com/review/1192028/
其实我觉得这本书还能有个更好的名字,我们可以称它为《人类学家如何掐架:以萨林斯为例》。
简述事情的起因,是这样子的,萨林斯的研究以波利尼西亚与欧洲的文化接触为主,某年月日他做了一个关于库克船长在夏威夷被视作神灵的演讲,而该演讲激怒了另一位人类学家奥贝塞克拉,后者认为萨林斯的研究体现了一种西方中心主义,是从欧洲传教士到西方研究者对那些“没有文字的土著”的文化暴力,在他的观念中,是欧洲人对库克船长进行了神化,而非夏威夷土著本身,为此他写了一部专著来掐萨林斯,作为响应,萨林斯则写了这本《土著如何思考》进行反掐架的活动,并在其中将奥贝塞克拉描述为一个热衷于偷换概念的厚颜之徒。
我个人是觉得,人类学的研究其实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说到对材料的引用,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无视不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或者竭尽全力证伪对自己观点不利的材料,并不能作为品行端正与否的评判标准。此外我也没看过奥贝塞克拉掐萨林斯的那本《库克船长的神化》,所以观点难免会被带到倾向于萨林斯的那一面,不过考虑到萨林斯也算是个结构主义者,所以我的倾向性应该也是能够理解的。
关于库克船长在夏威夷的事,按照萨林斯的描述是这样的:英国船队船长库克率领两艘船到达夏威夷时,正巧赶上了群岛上的罗诺神祭祀仪式,土著将作为船长的他视作罗诺(事实上是整个船队都被认为来自另一个神灵的世界,而他们的船则是移动的神庙),对他进行大量的仪式和供奉,而库克出于不知道什么动机(可能是为了补给方面的考虑)也应允了这种对基督教徒来说属于亵渎的造神行为。他的船队绕岛屿一周正与祭祀一致,土著们也就将其视作罗诺。而后仪式结束,按照土著们的观点,罗诺神此时应当回到自己的世界去,于是祭司和民众便开始询问他们的船队何时离开,库克的船队应允了离去,但是在离开岛屿之后不久便遇上风暴,导致一艘船的桅杆断裂不得不回到夏威夷进行修理整顿。然而对于土著来说,罗诺神在仪式之外的时间突然回归,便造成了骚动,对船队的骚扰和偷窃行为也日渐增多,最终船队的一艘小艇被偷走,于是库克和他的海员们便与当地的国王(大头人?)协商,并试图将国王带上船去,以此作为交换来换回被偷走的小艇。年老的国王一开始相当配合,被库克拉着向船走去,然而他的妻子突然从人群中冲了出来,提醒他说他上船之后一定会被杀死,他的一些大臣也围绕在他周围,国王坐在地上极为沮丧,接着便发生了冲突,国王的护卫就将库克这个挫人杀掉了。在被杀时库克流出了鲜血(废话),土著们看到了之后喊叫着“他也会流血!他不是神!”(按照萨林斯的观点,这句话极好地说明了在此之前,人们就是将库克视作罗诺神),但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将其视作神灵,并按照岛上的习惯,把库克的尸体进行了分尸仪式,并将头盖骨和下颚等部位分到了不同的大头人手里此外,人们心中也依然觉得,罗诺/库克会在第二年的12月重返夏威夷群岛,一如神话传说。
奥贝塞克拉掐萨林斯的时候,抓住了以下几点(可能还有更多,但是从这本书里的引用我大致只能归纳出这几点):首先他对萨林斯说库克到达夏威夷时正遇上仪式表示怀疑,他所提出的理由是萨林斯举证的仪式说明来自于后来的文本,描述的是后来经过一位国王改革的仪式,并不能保证整个仪式的流程与库克时期一致;此后他也通过一系列文字方面的细节追究,认为夏威夷人在仪式中的表现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将库克视作罗诺,相反,他们的仪式是将库克引见给罗诺,从而给予他一个类同于夏威夷头人的身份;关于库克死前发生的冲突,奥贝塞克拉则认为,并非如萨林斯所说是因为船队去而重返(“夏威夷人如此熟悉周边的海域情况,怎会不能理解船桅受损这种极常见的突发状况?”),而是因为此前库克的船队为了埋葬一个死去的船员,拆毁了夏威夷人的神庙,并将船员葬于神庙中,亵渎了圣地。关于夏威夷人决不可能将库克视作罗诺神,奥贝塞克拉曾提到过一点,是说库克长着张典型英格兰脸,跟夏威夷人长得完全不同,他们怎可能将其视作自己的神?
而萨林斯反掐奥贝塞克拉,就是抓住了他的这句话,开始发挥。本书的第一到第三章萨林斯逐条反驳奥贝塞克拉的观点,而在第四章中,他用了整个章节分析对方的这个概念本身,是如何地带有所谓“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正是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种揪住一点不放借题发挥的掐架方式,在不少人类学家的作品中都能见到,顺便说,我个人也很喜欢用这一招来跟人口水大战,所以读来特别有亲切感。
根据萨林斯的分析,奥贝塞克拉的书中运用了大量类似于“显然……是不可能的”,“按照常理……”,“我觉得……”之类的句子,而这种叙述和推理的方式,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将自身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强加到土著世界观上的一种表现。按照列维
-布留尔的阐释,野性思维是经验性的,而其经验的来源,永远都千变万化,并非西方哲学思想中的所谓逻辑能够解释。在此萨林斯引用了福柯所引用过的博尔赫斯那个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分类的著名湖绿(这个例子真的很有名,不过我还是把它打出来,以后有机会自己也能用。顺便,因为现在的小朋友都天真得叫人觉得可怕,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这个确实是赫尔波斯的湖绿,不是真的……):
其中写到,“动物被分作:a、属于皇帝的;b、防腐的;c、温驯的;d、乳猪;e、诱惑性的;f、传说中的;g、丧家狗;h、包含在目前分类之内的;i、狂暴的;j、不可数的;k、拖着漂亮驼绒尾巴的;l、其他等等,m、刚打破大水罐的;n、远看像苍蝇的。”这种分类方法简直是一个奇迹,我们要以巨大的跳跃才能理解的事物,以寓言的方式,显示在另一种思维体系的异国情调中的事物,就是我们的界限,是我们完全不可能那样思维的界限。
从文献材料中萨林斯可以轻易地举出其他许多例子证明夏威夷人将其他许多离奇的事物也视作罗诺神,比如甜薯。(由此他还极冷地嘲讽了奥贝塞克拉:夏威夷人还将甜薯视作罗诺呢,难道就证明甜薯长得比一个英格兰人更像夏威夷人?233
)野性思维有其自身对世界的观察方式和角度,并非基督教的西方思维能够理解,或者进行推理。基督教世界的思维延伸了犹太教的一神论,即第四章尾注17所引用的Henri
Frankfort的观点,神与人之间所做的本体论区分把古代希伯来人的宗教与其他近东神学区分开来:“神的绝对超验是希伯来宗教的基础。神是绝对的,万能的,不可名状的,超越了每一种现象,所有存在的唯一原因……结果,每一种具体的现象就是贬值的……自然对希伯来思想来说就表现了神性的空虚……神并不在太阳、星辰和风雨中,他们都是祂的造物并听命于祂。对神的超验这个坚定信仰所做的每一个缓和都是堕落。在希伯来宗教中
——并且只是在希伯来宗教中——人和自然之间古老的纽带被破坏了。”说得更明白一点,如奥古斯丁批评柏拉图或说是希腊式、认为世界是神的身体这一宇宙观,
“一个人践踏任何东西,他肯定会因此践踏了神的一部份,而且,在杀害任何活的生命时,神的一部份也肯定被屠杀了”。而奥古斯丁及其西方的继承者们,则幸免于这种渎神的方式,因为“上帝是从虚无中创造出世界的”。
相比较之下奥贝塞克拉的立场就显得极为单薄。反复被萨林斯拖出来掐的另一点,是奥贝塞克拉经常有意无意地强调自己斯里兰卡土著的身份,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同样也是属于弱势群体、来自于“无法开口、没有文字”群体的土著,有着与像萨林斯这样持有自上而下观察的西方人类学研究者对抗的大义名分。然而他的土著身份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他确实可以由此占据道德的高度,有些指控甚至直接到试图给萨林斯定性并且扣上帽子的程度;然而从单纯的人类学角度来看,他的斯里兰卡土著身份并不表示他的思维方式就能代表夏威夷人,天下的土著思维模式各有不同,他这种简单粗暴地将自身的思考回路加之于夏威夷案例上的行为,其实又与所谓西方中心主义有何区别。此外,至少我个人是觉得,人类学的研究并没有简单的对错之分,道德上的批评,其实也是毫无意义的。
拓展阅读:“在结构中吐纳:从萨林斯与奥比耶斯科尔之争说起”(作者鲍江 社会人类学研究室研究副研究员
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卷34,2007年第6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