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人类学家】——庄孔韶教授

标签:
复旦人类学中国当代人类学家庄孔韶文化 |
【中国当代人类学家】——庄孔韶教授
http://s2/middle/6593f653gad5d087e0b81&690
庄孔韶教授师从中国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位民族学(人类学)博士(1988)。1990-1994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和访问学者。1994-1998年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主任兼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2003年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并从2010年任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发展咨询与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影视人类学学会副会长。
1989年出版中国大陆第一本《教育人类学》。庄孔韶多年实行人类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主编一个学科完整系列教材,包括研究生教材《人类学通论》(2003,国家图书奖)和本科生教材《人类学概论》(2006,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教辅读物《人类学经典导读》(2008,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校双语教材《Anthropology》(2008)。庄孔韶的文字与电影合璧是其大学人类学课堂改革和教材编写的鲜明特征,《人类学概论》影视部分包括7部人类学纪录片。
他的重要论文还有:《中国乡村人类学的研究进程》(农民社会的认识之一);《回访和人类学再研究的意义》(农民社会的认识之二);《“蝗虫”法与“鼹鼠”法》(人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取向评论);
1995年庄孔韶倡导“不浪费的人类学”的文化展演设想,实际是为了推动文化表现的多元方法综合实践。其代表作反映在围绕他的学术专著周围的多种文体与影像表现的作品中,如他的《独行者——人类学随想丛书》五本系列等。
与医生的科学主义戒毒思路不同,庄孔韶在小凉山发现并推动以文化的力量战胜人类生物性的成瘾性的“虎日”戒毒法,直接导致地方人民高戒毒率和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效果,被认定是一件方法论意义上的大事。他的戒毒实践论文及拍摄的《虎日》电影,荣获多项国际嘉奖,包括亚洲地区“最佳实践”奖。他一改以文化诠释为主要目的的影视人类学路线,推动应用的影视人类学(applied visual anthropology)方向。2006年应邀赴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做专题演讲。在2009年在昆明,他还成功组织并主持了第16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