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消费疲软?一个数据最有说服力!

标签:
2018上半年消费疲软一个数据最有说服力! |
2018上半年消费疲软?一个数据最有说服力!
胡文
7月16日,针对经济日报记者关于近期消费比较疲软可能引发下半年经济下行担忧的提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的一番解读,值得注意和剖析。
毛盛勇说,我不太同意你刚才的观点,我觉得从各方面的情况综合来看,消费依然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态势,整个消费市场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一是从价格来看。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这是一个温和上涨的水平,一方面说明市场的供求还是保持基本平衡,另一方面,这些年来整个消费品市场的供给是非常充裕的,但价格还能保持温和上涨,这是有比较好的需求在持续扩张,否则这个价格是没有支撑的。二是从进口来看,今年上半年,货物进口增长11.5%,1-5月份服务进口增长11.4%,货物进口11.5%的增速里面,除了一部分大宗商品的进口增长比较快以外,很多消费品进口增长也比较快。比如化妆品进口增长了一倍,还有水海产品进口量也增长在12%以上。进口的增加说明国内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三是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大家担忧可能是看五六月份数据有点波动。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是9.4%,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增长9.8%,二季度增长9.0%。9%到10%之间的增长水平也是不低的。这里有一个原因,汽车类商品的销售,因为受7月1日汽车进口关税的调整,五六月份汽车类商品的销售有比较明显的回落,而且汽车类商品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还比较高,大概占到13%左右,拉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如果扣除汽车类商品销售短期因素影响,实际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月份的增速就不是8.5%,是10%左右,6月份的增长速度也不是9%,接近11%。而且二季度和一季度比,如果把这个因素扣除,二季度比一季度的速度还是加快的。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还是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四是从服务消费来看,近年来中国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一方面表现为实物消费里升级类商品增长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服务消费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最近这些年在居民消费支出里,服务消费的比重每年大概提高1个百分点。目前居民消费里面,服务消费的比重约为50%。居民消费里面,服务消费的比重能够持续的提高,这说明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用现价计算,比实物消费增长速度要快。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的消费还是保持了一个比较快的增长势头,而不是疲弱。
在这段解读里,毛盛勇的主要依据是四个:一、CPI温和上涨;二、消费品进口增长较快,这在下半年会更加明显;三、扣除汽车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依然可观;四、服务消费比实物消费增速更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的影响和权重的确不容忽视。5月22号,财政部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中国将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将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降税幅度分别为40%、25%;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平均降税幅度46%。这对5、6月的进口汽车消费带来明显影响。
但从上半年数据看,总体来说,汽车消费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平。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16日发布,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9亿辆。2018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达1636万辆,高于去年同期1594万辆的登记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99万辆,私家车保有量达1.8亿辆,2018年以来保有量月均增加166万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目前,全国58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7个城市达300万辆以上。载货汽车保有量达2470万辆,2018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载货汽车达172万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156万辆的登记量,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3.96亿人,新领证驾驶人1325万人。其中,男性驾驶人占70.7%,女性驾驶人占29.3%。
在上述数据中,机动车保有量月均增加272.6万辆,私家车保有量月均增加166万辆,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据。其中,更值得留意的是,新增载货汽车达到172万辆,月均增加28万辆。如果说私家车属于纯消费概念,那么载货汽车实际带有扩大生产的意味了,至少说明经营者对物流运输的前景看好,投入加大。
从新增驾驶人来看,月均新增达到了220.8万人,这一水平实际上意味着下半年的汽车月均增量扔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年汽车消费依然可以看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