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之差:一个楼市大利空已在路上!

标签:
一词之差一个楼市大利空已在路上 |
一词之差:一个楼市大利空已在路上!
胡文
一个房地产大利空,已经在路上。
10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正紧锣密鼓制定》的电讯稿,其字数不长,但十分重要。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住房的基本属性是消费,国家反对房地产投机的取向不会变,房地产调控政策会继续发挥效应。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会适时出台。
宁吉喆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针对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分化现象,各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房地产调控效果是好的,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也取得进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经同比连续下降,反映了全国一年多来去库存的效果。
“文过是非”发现,一些网站在报道这条新闻时,采用了诸如《宁吉喆: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制定 会适时出台》的标题。显然,两者的区别十分之大:一个是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一个是房地产长效机制。那么,到底宁吉喆的原意到底是什么?
经过查询,中国网报道了宁吉喆回答记者提问的全文。具体内容如下。
北京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房地产市场。我们知道,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之后全国各大城市都推出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北京等一些城市前一段推出了共有产权房,并且提出“新北京人”的概念,其中新北京人可以分到一半以上的房源。请您评价一下十八大以来,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效果以及这一系列调控措施的效果?您觉得这些调控措施对于在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意义在哪里?谢谢。
宁吉喆:你的问题里已经把答案说了,就是房地产调控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房地产行业总体还是在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这几年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一线城市和热点的二线城市房价涨得很快。因为土地有限,人口又集聚,经济也集聚,当然还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像投资投机的因素在里面起作用,所以大家看到了涨价现象。同时,确实在三四线城市,因为过去住宅建设得比较多,确实存在着较大库存,国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提出去库存,其中包括房地产去库存。所以,针对分化的形势,对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只要涨得过快的,政府就会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从需求和供给等方面采取措施,现在来看效果还是好的。像北京、上海提出共有产权住房,还有一些租售并举的政策,这些政策对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进行了合理调节。同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也采取了一些重要政策,比如在棚户区改造中,增加货币化的购买,推出了针对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商品房政策,针对三四线城市就很有效果。我刚才公布的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经同比连续下降,就反映了全国一年多来去库存的效果,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一些县城去库存进展更大。我们从上述两方面都看到了成果。正像你刚才提到的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住房的基本属性是消费,国家反对投资投机性的取向不会变,但对于居民正常的住房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我相信房地产调控政策会继续发挥效果,特别是将会逐步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谢谢。
“文过是非”认为,如果不是口误的话,宁吉喆所提的确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而非“房地产长效机制”。这是一个重大区别。
如果回到2016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部分,其中“长效机制”的提法是这样的: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在几天之后举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对房地产的阐述则是这样的——
在此之后的常用提法,都是“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说法。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长效机制以及长远的制度安排,实际上都是更为宏大的系统性制度安排。但“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则要狭义的多。其意思至少是,房地产调控机制将长期化和制度化,这已经是另外一个概念。显然,这是一个重大利空。
如果结合宁吉喆的原话以及新华社报道中“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会适时出台”这句话来看,利空以及加码的意味就更为明显。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