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学子为何不愿离开广东?高考录取里的深圳密码

(2016-08-03 21:30:45)
标签:

深圳学子

为何不愿离开广东?

高考录取里

的深圳密码

深圳学子为何不愿离开广东?高考录取里的深圳密码

 

深圳学子为何不愿离开广东?高考录取里意想不到的深圳密码

 

胡文

 

2016年广东高考录取已经基本结束。在73.3万考生中,本科共录取28. 85万人,本科录取率为39.35%,比2015年提升2%。其中,一本录取率首次突破10%,达到11.2%。作为国内选拔人才最为重要的机制,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堪称一块试金石,折射出深圳家庭的教育理念乃至城市观、就业观的诸多变化。对此,“文过是非”盘点如下——

 

一、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上海交大等依然是高考象牙塔的桂冠。没有办法,这五所学校所能聚集和调动的资源依然是其它大学难以企及的。特别是帝都和魔都本身城市地位的加持,更使得这五所大学无出其右。除了有资格保送的学生之外,文科不进入全省前200,理科不进入全省前600,绝大多数学生与之无缘。想想看,清华在整个广东只招4名文科生,最低排位全省要到34!难怪不少深圳家长要选择让孩子出国申请海外名校。

 

二、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当然要尊重学生的愿望。但告诉你一个事实吧:文科的选择面越来越小,理科的选择面越来越大,不少原本只是面向文科招生的专业,也变成了文理兼招。总体而言,文科的录取率有所降低。而其中一个最大的背景是,计算机乃至数学成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当然,文理分科也快成为历史了。

 

三、对于大多数比较优秀的深圳学生来说,前往中山大学或者华南理工都是不错的选择。一则离深圳较近,二则学校实力在广东已经是受屈一指。可能比较纠结的是中山大学,将鸡蛋放在了广州、珠海乃至深圳几个校区的篮子里。广州也就罢了,如果要在珠海校区呆上四年,依然让学生和家长十分纠结。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日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招生,理科不进全省前6000名、文科不进前1300名,恐怕依然是然并卵。与之类似的是,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没有好的名次,即便大学就在家门口,也是枉然。

 

四、相比之下,深圳高等教育的短板的确显然无疑。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深大托底,那么众多深圳学子的选择十分有限。但另一方面,在深大与中大之间,深圳高校的数量太少了——不仅与北京、上海差距巨大,与广州也不在一个层面上。如果站在内地反观深圳,深圳确实是发展高等教育的一块宝地——至少与北上广同在一线。在选大学正在变成首先是选城市的当下,深圳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机会。

 

五、正因为上述,南科大、港中大(深圳)的招生可以说是瞄准了所有深圳家长的痛点。要知道,如果要上中大最好的岭南学院,文科全省排名不进前200、理科不进前1000几乎没有可能。但是,深圳作为科技、金融十分发达的城市,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十分之大。这,便是南科大、港中大(深圳)乃至哈工大(深圳)的重大机遇。

 

六、深圳学生不愿离开广东的倾向依然十分突出。除了气候和生活习惯,饮食依然占有很大因素。正因为如此,东北和西北高校中哪怕依照传统观点十分不错的大学,仍然被深圳学生所忽略。一个深圳文科班的选择更加令人瞠目:最北不超过北京,最西不超过武汉。

 

七、大学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越来越被学生和家长所看重。相比之下,浙大、武大、厦大可以说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它们比同档次大学更受青睐。这也提醒人们,选大学,不仅是选城市,同时也是选环境。尤其新建的大学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八、相比之下,前几年报考香港高校的热度在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港大、港科大的收分十分之高,在与北清持平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奖学金,那么香港高校的竞争力并不占优。另外一个原因是文化融合以及发展前景等因素,使得一些学生和家长存在顾虑。对香港高校来说,在香港光环渐渐退却的背景下如何在内地抢人,是一大考验。

 

九、复读现象在深圳少之又少,因而毛坦厂现象在深圳无从谈起。这主要还是与深圳家庭的理念特别是选择较多有关。复读最大的变数依然在于高考的不确定性。与其赌一年后的高考,不如利用好一年的时间,放眼长远。因此,出国留学一直都是深圳学生和家长的备选之一。随着对高考认可的海外高校越来越多,这种选择也更加便利。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


黑暗里的一丝光亮:A股保卫战进入“国家动员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