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月百城房价指数:哪些城市买房最需要当心?

(2016-05-01 22:15:15)
标签:

哪些城市买房

最需要当心?

4月百城房价指数:哪些城市买房最需要当心?
 
4月百城房价指数:哪些城市买房最需要当心?

 

胡文

 

5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2016年4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1467元/平方米,环比(与上月相比)上涨1.45%,涨幅较上月收窄0.45个百分点。

 

据澎湃新闻报道,自去年5月份房价止跌回升后,百城住宅均价已经连续十二个月出现环比上涨。整体来看,4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同比继续双涨,环比涨幅略有收窄,同比涨幅继续扩大,已连续9个月双涨。

 

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71个城市中,涨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惠州、昆山、中山、厦门、苏州、廊坊、南京、珠海、东莞、武汉,已经不见一线城市踪影。

 

从涨幅排名来看,一线周边城市代替北上广深,涨幅位列前十。这也意味着,上述十个城市的环比涨幅均超过了四个一线城市。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惠州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为6.3%,而相比较之下一线城市的上涨幅度开始收窄。其中,深圳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2.84%;上海环比上涨0.92%;北京房价的环比涨幅为2.03%;广州则环比上涨1%。

 

整体来看,4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涨幅收窄、同比涨幅进一步扩大,环比上涨城市数量明显增多,较上月增加了11个。

 

中指院报告称,廊坊、惠州等一线周边城市投机需求增加、房价上涨过快,政府紧急出台限购、提高首付比例、规范开发商行为等政策,为楼市降温;而南京、苏州等城市房价水平较高且上涨势头较快,政府出台限价政策,平抑房价涨幅;吉林、长沙等部分城市库存压力依然严峻,政府通过提高贷款额度、给予财政补贴等措施刺激需求释放,鼓励库存去化。

 

同比来看,2016年4月,住宅价格同比2015年4月上涨的城市个数为50个,较上月增加7个。其中,深圳上涨59.88%,居首位,涨幅扩大2.72个百分点;惠州上涨31.07%,紧随其后;东莞、苏州等8个城市涨幅在20%-30%之间;武汉、廊坊等5个城市涨幅在10%-20%之间。

 

数据显示,深圳房价4月份依然惯性上涨。“文过是非”查询发现,其环比涨幅已较3月份的3 . 63%和2月份的5 . 41%的涨幅大幅收窄。而在民间,深圳楼市一向更有“非涨即跌”之说。伴随着4月成交量的腰斩,深圳楼市的调整已经是板上钉钉。更多数据显示,深圳房价在连涨18个月后已经首次出现微跌,尤其是二手房。在未来半年内,深圳楼市若有10%甚至15%的调整均属正常,这对刚需一族来说实为利好。从一线城市涨幅收窄,二三线城市房价走高来看,无疑是对去库存最为有利的局面。其实,今年以来,惠州、东莞、中山等位居环比涨幅榜首已多次出现。问题是,一旦一线城市掉头向下,二三线城市的上涨势头也势必停止,届时政策是否又会作些微调,这还需要持续观察。

 

“文过是非”认为,在关注环比上涨城市的同时,应该关注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因为年后是去库存政策密集出台的时间,如此之大的力度都不能阻止房价下跌,可见去库存压力重重。在这些城市购房,需要十分谨慎。

 

从披露的数据看,西宁、绵阳、江阴、南宁、成都、吉林、三亚、鞍山、唐山、徐州是房价降幅最大的十个城市。其中,徐州和唐山降幅最高,分别达到了2 .44%和1 .96%,显示去库存举步维艰,特别是唐山去化周期达到了13年,房价走低并不意外。在这些城市中,值得关注的是三亚,其与海口已经形成了背离走势,且三亚新房价格同比下降超过10%,显示三亚房价神话已然破灭,正在漫长的价值回归之路上。这也说明,没有产业人口而仅以候鸟型人群支撑的房价,是难以维系的。

 

十大城市中,仅成都同比下跌4.05%,其余九个城市上涨,上海、南京涨幅超过20%;武汉、北京涨幅在10%-20%之间;天津、杭州、广州、重庆(主城区)涨幅在10%以内。

 

在省会城市中,除成都堪忧外,西宁、南宁、哈尔滨和长沙都不乐观。西宁和南宁主要是由于人口和经济总量较小,哈尔滨主要是人口流失严重。至于长沙,主要是楼市库存太大,且非商品住宅存量占比较高,拉低了楼市均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


黑暗里的一丝光亮:A股保卫战进入“国家动员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