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不是新闻的新闻,何以惊动整个中国?

标签:
上海这个不是新闻的新闻何以惊动整个中国? |
上海这个不是新闻的新闻,何以惊动整个中国?
胡文
统计有新闻,发布需谨慎。
今天,来自上海《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一条消息,惊动了整个中国。
2月29日,上海发布《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据此,至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较2014年度的2425.68万下降10 .4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增长了3万多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较2014年度外来常住人口996.42万人同比下降1.5%,减少了14.7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降至40.6%。
要知道,全国各省市的年度统计公报,是一项例行发布,由于这份统计公报的大部分内容,比如GDP、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均已在人大等会议上公布,因此迟到的统计公报鲜有新闻可挖,难以为人们所注意。但是,由于近来年自媒体的野蛮生长,留意到了诸如人口、中小学生在校人数、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等相比GDP、财政收入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真实状况的数据,并对此进行了充分挖掘。这次,上海这条消息的爆出即属于此类。不信,你在上海本地媒体上找找,肯定难以找到这篇新闻。因为,这的的确确属于坏消息。
微信公众号“华尔街见闻”称,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据称这是十五年来的首次。
如果说常住人口的统计还有误差的话,那么在统计公报中,上海的小学生人数同样出现了下降,由2014年的80 .3万人下降到了79 .87万人。这一数据对上海总人口的下降,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是一项既定政策。1月26日,“文过是非”发表《北上广严控人口总量,深圳怎么跟?》一文,对于北上广人口进行了分析。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说,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上限要控制在2300万以内;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坚持综合施策,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500万以内;此前公布的广州“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也提出,落实国家对特大城市人口控制政策,适度控制人口规模。
截至2014年底,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分别达到2151 .6万人、2425万人。据此测算,未来五年,北京和上海分别还有不到150万和75万的人口增长空间。但问题是,一年间,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控人口增长的情况下,还是比2014年增加了18 .9万人,上海却减少了10 .4万人。两厢对比,上海的这一变化当然令人堪忧。如果这一趋势持续,那么上海即便不用严控,人口也达不到2500万人。这对上海来说,几乎是一个黑色幽默:你不赶人,已经有人用脚投票了。
众所周知,人口是一座城市最大的资本。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房价攀升,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人的因素。否则,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沈阳对大学生实行零首付购房,与其说沈阳市政府疯了,倒不如说沈阳深感人口流失之痛,其意在留住年轻人口。过去若干年,东北无论是经济陷落,还是楼市低迷,其根源都在于人口严重流失。因此,上海人口负增长,无疑是爆炸性的。接下来,广州、深圳所公布的人口数据都将为人所瞩目。
恰巧的是,上海人口下降是在上海楼市成为带头大哥飙涨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如同釜底抽薪,人们通过这个数据,似乎看到了房价顶部的出现。
上海人口下降,对深圳有哪些可以借鉴呢?简要归纳如下——
一、所谓城市竞争力,注定是以人口吸引力作为标准的。其它的,可能都是假象。
二、决定城市未来的,并不仅仅是人才,还包括各个层次的人力资源。这是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
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民营企业特别是创新性企业成长的基础,深圳要继续致力于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
四、保障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力度以及供应面要更大一些,使更多人们保有希望。
五、城中村的拆除重建,应当有合理规划和步骤,以便对外来人口的影响降到最小。
六、深圳的最大优势在于年轻。整个城市,要为年轻夫妇生育二胎创造全国最优的育儿环境,让他们用孩子为深圳投票,才是这座城市最大的荣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