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贷余额首破万亿大关:风险或在远方?

标签:
深圳房贷余额首破万亿大关风险或在远方? |
深圳房贷余额首破万亿大关:风险或在远方?
胡文
今天,深圳媒体报道楼市的两条消息,值得关注和剖析。
一是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一些媒体以“深圳1月房价同比大涨52.7%,又是全国第一”为题对此加以报道。二是不少媒体采用了新华社一篇题为《深圳楼市须祛“虚火”》的报道,但关注重点在深圳住房均价突破5万元,或者房价连涨16个月投机炒房致深圳楼市风险增加等。
在“文过是非”看来,这两条新闻的重点并未充分挖掘出来,在此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7项指标中,深圳的指标都位居全国第一。但恰恰是1月份同比上涨52.7%这一数据,几乎没有什么意义。这是因为2015年深圳房价的暴涨,是以3.30楼市新政为标志的,即在2015年4月份开始深圳房价才出现飙涨。因此1月份的同比上涨数据并无多少价值。类似的,接下来公布的2、3月份数据,深圳毫无悬念依然会是全国第一。但是这一消息几乎如同旧闻。
相比之下,上海、北京、广州新房1月同比分别上涨21.4%、11.3%、10%这些数据就显得更有价值。
那么,在27项深圳位居全国第一的指标中,哪项指标最具价值呢?“文过是非”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环比指标。即新房2016年1月对2015年12月的环比指标。那么,深圳是多少呢?深圳新房价格环比上涨4.1%,位居全国第一。众所周知,2015年12月深圳房价已经位居高位,因此,这个环比指标才反映了深圳楼市的现状和趋势。如果2月份继续环比上涨,那么深圳今年房价上涨的压力将十分之大。
在环比方面,上海、南京、厦门、合肥、北京和武汉以2.6%、2.5%、2%、1.5%、1.1%、1%分别位居第二至七位,这表明,除了上海外,南京、厦门、合肥、武汉这些二线城市的动向值得特别关注。
在新华社《深圳楼市须祛“虚火”》这篇报道中,以下信息特别重要——
来自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的统计显示,2015年12月末,深圳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0286亿元,首破万亿元关口,同比增长29.2%。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977亿元,同比增长2.2%;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7420亿元,同比增长40.0%。2015年全年,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408亿元,增长2.1倍。
从2015年12月情况看,深圳房地产行业贷款质量依然良好。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0.22%,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为0.11%,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0.20%,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人行深圳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显示在整体贷款质量有所下降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贷款质量仍然向好,风险整体可控。”。
人行深圳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深圳按揭平均成数高,2015年12月份达到65%,远高于“北上广”三市,同比高3.2个百分点,与70%的最高贷款成数限制相差仅5个百分点,可谓将贷款杠杆几乎利用到了极致。
对于越来越多的“首付贷”,人行深圳中心支行表示,商业银行应加强贷款人资质审查,对于利用首付贷的贷款申请,应拒绝受理。此外,P2P及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应做出明确规定,禁止相关机构发放用途为购房首付款的贷款。
对于社保1改3的传闻,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峰认为,深圳在一线城市中,限购条件最宽松。可考虑进一步收紧限购,起码要与其他一线城市保持一致。
“文过是非”认为,这篇消息中“深圳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0286亿元,首破万亿元关口”的信息最具新闻性。由此,可作以下分析。
一、买房依然被认为是最具保值功能的投资行为,这几乎成为一种民间共识。
二、尽管深圳房地产贷款余额首破万亿,但贷款不良率的下降显示周小川的话不假——这依然是银行最为偏爱的业务。
三、深圳购房按揭平均成数达到65%高于“北上广”的现象,固然说明深圳买房动用杠杆的比率更高了,同时也说明深圳房价飞涨,迫使购房者不得不将杠杆用到最大,否则害怕追不上。
四、深圳楼市的风险可能不在当前,而在于将来及其不确定性。对于市场上的“首付贷”,相信相关管控的出台已为期不远。
五、深圳购房资格社保1改3,几乎没有悬念,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