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ES看“残酷”未来:别说的士,就是专车,都会被全部干掉!

标签:
从ces看“残酷”未来别说的士就是专车都会被全部干掉! |
从CES看“残酷”未来:别说的士,就是专车,都会被全部干掉!
胡文
未来,一定更美好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史上面积最大、正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CES),可以帮助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看待未来,包括今天的的士和专车之争。
在这届展览上,传感技术的大量涌现堪称最大亮点。传感技术已不再满足于“藏”在幕后,而是大摇大摆走到台前。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从自动驾驶技术,到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已经呈喷薄之势。
成本降低是传感器使用普及化的重要原因。在技术上,多个传感器嵌入单一产品也变得可行。新华社报道援引美国消费技术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肖恩·杜布拉瓦茨的话说,“在本届展出的2万件新品中,如果说有1.5万件嵌入了某种类型的传感器,那我一点也不会感到吃惊”。
传感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必将催生更多应用和服务。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表示,利用这一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帮助治理雾霾等。
如果说,这种变化让你依然感到遥远的话,那么传感器在无人驾驶汽车上的运用,将离我们越来越近。根据谷歌最新发布的无人驾驶汽车月度报告来看,谷歌找到了应对恶劣天气的办法。
谷歌在其无人驾驶汽车车顶装备了最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这套传感器可以侦测到当前的湿度以及云层情况,通过不同的天气情况来调整汽车的运行速度。这是传感器发展的最新态势,也是智能机器与周遭环境进行融合发展的最新态势。
与此同时,CES显示,人机智能互动将越来越成熟。
1995年,语音输入的错误率大约是100%;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已下降至5%;未来10年,这一错误率将可能降至零。不要小看这一步,这将是改变人机交互方式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发展之一。
机器变得更加智能还体现在,它们不仅努力理解人们的指令,更试图理解人们的情感和需求,并期待给出恰当合理的建议。这一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就比较典型。比如,情侣约会时,灯光亮度会自动调低,音乐会变得浪漫,视频系统会推荐最适合你们的影片。
在拉斯维加斯采访的秦朔有一个强烈的体验:通过声控,汽车越来越像移动互联的计算机。他认为,机械、动力是关于汽车业的传统联想,但今天的汽车,更需要提供的是移动中的生命体验(smartmobility),以及车与生活的更好连接。汽车是未来的数字娱乐中心之一;汽车通过深度学习掌握路况、车况、市况,可以越来越有脑子进行高效移动,并根据导航线路在“AutoMode”下自行控制,解放主人;汽车和办公室以及家中智能设备的无线连接,将使家、车、办公室的联系变得无缝。除了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也都有类似趋势。
路透社报道,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运输学院1月8日周五发表研究报告称,平均而言,无人驾驶汽车遭遇的事故少于传统汽车。
这项研究是由谷歌委托进行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遭遇了一系列轻微事故。这项研究的范围是谷歌旗下逾50辆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德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州行驶了130万英里(209万公里)。每行驶100万英里(161万公里)传统汽车发生4.2起事故,无人驾驶汽车则为3.2起。传统汽车各个严重程度的事故率都高于无人驾驶汽车。
谷歌称,旗下无人驾驶汽车过去6年遭遇17起事故,不过没有一起是无人驾驶汽车的责任。
可以预计,随着传感器技术以及人机智能互动不断取得突破,虚拟现实、无人机、超高清显示等都将日渐成熟。其中,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传感器技术的集大成者,最有可能最先取得突破。
美国消费技术协会预测,2020年前将会出现第一辆全自动驾驶的汽车,2030年将会售出100万这样的汽车,到2045年半数以上售出的汽车可能都是全自动驾驶的。
这就是我们即将面临的现实,即便是中国也离之不远。如果回到的士和专车之争,显然我们看到了更为残酷的现实:不仅是出租车,甚至是专车,还有汽车培训、汽车维修乃至汽车制造本身都会被重新解构。
首先是汽车培训被干掉了,因为未来的汽车首先是声控的——只要你会说话,就会开汽车,汽车变得像傻瓜相机一样。学车中所谓最难的倒车移库,就会像手动档汽车的“半坡起步”一样,从此逐渐消失。
其次,不要说汽车维修、汽车营运,就是汽车制造也会完全变形。未来,人们再没有必要一家一户购买汽车了。因为汽车厂商直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汽车并直接将汽车投放到城市路面上,人们根据自己需要随时预订汽车,只需下车时刷卡支付车费而已。的士、专车这些形态的传统交通方式,未来都将不复存在,而只能以全新的面目重新出现。
而更为残酷且而可预见的现实是:人工将会被智能机器人大量取代。人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机器人,先是取代了自己,最终干掉了自己。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特别声明:“文过是非”均系原创作品,转载时需注明作者“胡文”及出处,并附带二维码图标。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