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限购之后的汽车上牌:正在变成一地鸡毛?

(2015-01-28 08:40:53)
标签:

深圳汽车上牌

正在变成一地鸡毛?

限购之后的汽车上牌:正在变成一地鸡毛?

 

胡文

 

深圳仓促出台的汽车限购及汽车公证和上牌正有变成一地鸡毛的可能。如果不能打通关键环节,收拾这地鸡毛很可能要到春节之后。

 

1月26日,深圳公证处发出首份小汽车增量调控公证书共400份。深圳公证处表示,无法统一发证,主要原因在于处理数据的工作量庞大,新研发的办证系统有望加快后期发放进度。更为悲摧的是,即便拿到公证书,车主依然无法上车牌,因车管部门仍未收到相关数据库,车主依然需要等待。对此,深圳公证处方面表示,这一环节不在公证处工作范围内,言下之意在于车管部门。有车主推测,按照原本受理的156178件公证申请,即便剔除已经撤回的14947份公证申请,按照一天400件的速度,岂不是要等上大半年?

 

但车管部门介绍,新车上牌需要根据限购前市民抢购的车辆数据库建设注册系统。直至1月26日,车管部门暂未收到相关数据库,因此车主即便拿到公证书,准车主依然无法办理上牌手续。原因在于:“由于新车增量政策细则中要求,名下没有在本市登记的小汽车,或者名下小汽车在本市全部登记为注销,或者名下仅有1辆在本市正常登记的小汽车且在2014年12月29日18时之前被盗抢,公安部门立案满6个月仍未追回并已在公安交警部门车辆管理系统登记为‘被盗抢’状态的市民,才具有申请增量指标的资格。因此,如果没有这个数据库,不能了解哪些市民是抢购的,便无法对后面的增量控制进行计算。”毕竟,春节已经不远。

 

如此一来,在限购政策出台当日及之前购买的新车在上牌环节上,依然遭遇了两道关卡——一是受制于数据比对,导致无法公证大批量出证;二是受制于车管部门的数据系统,导致后面的增量控制无法实行。这实际上是一环扣一环,限购所带来的种种后遗症压力由此产生。1月26日之前,压力主要在公众处,而1月26日之后,压力延伸到了车管所。

 

同样在26日,一位在限购当晚18时之后“突击”购车的市民金先生在微博公布了他与安进汽车贸易公司的购车纠纷:因无法办理公证,他在与安进协商退还10万元车款时遭拒。

 

这件事的是非曲直十分明了。但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限购当天所产生的上百亿元资金的收益乃至安全问题。这需要引起公众特别是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根据深圳小汽车政策督查组的通报,共有24532辆汽车公证涉嫌作假。如果将这一部分除外,意味着当天仍有13万辆汽车以上的交易量。即便按照一辆10万元的平均价格,就有130亿元的资金沉淀在全市大小车商手上。事实上,相当多的车主是一次性缴纳全款的,深圳全部的购车金额可能更大。如果车主一天不能那车上牌,那么这种压力将越来越大。

 

因此,打通上述两个关键环节变得刻不容缓。而相关的部门,到了必须蛮拼的时候了。

 

限购之后的汽车上牌:正在变成一地鸡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