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青:睡在我同屋的中国影帝
胡文
赵青,登上了中国摄影以及中国新闻摄影的最高殿堂。
昨晚在宁波,赵青摘下摄影人梦寐以求的最高成就奖——中国第十届摄影金像奖。在我看来,即便是这一最高荣誉,也只是对一位30年不懈追求者的一种自然报偿。赵青,无需经过任何诋毁,照样经得起至高赞美。

事实上,在过去两个月之中,赵青依然经过了从未有过的煎熬,这是金像奖首次将新闻纪实作品纳入其中。在50张作品以及汶川地震一组组照的背后,是一条条严苛的标准和挑剔到无以复加的目光。遴选、再遴选;佐证,再佐证,赵青几乎翻遍了深圳图书馆以及报社资料室。经过最后无可挑剔和惊心动魄的公示之后,赵青站到了荣誉之颠。

熟悉深圳的人们都知道,赵青成名相当之早——几乎付出了生命代价。1993年8.5大爆炸,让赵青摘取了当年中国新闻摄影最高奖项的同时,也让他留下了无法卸去的伤痛。在那张死里逃生蜷缩在病榻上的照片里,赵青就像一个受伤而又无助的孩子。那张照片,连同那部炸烂的照相机,赵青总是难以目睹和回首。在赵青心里,藏着这座城市最深的痛。蕴藏着深刻感悟的赵青,在8.5大爆炸之后,却是另一个重生的赵青。此后,别人眼中的生死时速,在赵青那里,都变成了“我就在现场”或者“我要去现场”的寻常生活。

赵青一直是我的最佳拍档。2000年,我负责突发,他负责摄影,常常一个电话之后,我便坐在了他那辆福特吉普上,一同赶往现场。那辆前高后低的福特吉普可能是深圳独一的双门吉普,号称连配件都得从美国运来。而在那辆吉普的副驾驶,深圳晚报的文字记者几乎全部坐过。一定意义来说,那辆吉普的方向就是新闻的方向。而他一影像为手创办的“24小时目击”这一以影像为专题的品牌,是赵青树立在中国报业的一个标杆,至今令人无法超越。

赵青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视线之中,除了2008年5月12日的那个夜晚。当我再次看到他的名字时,是在次日的深圳晚报头版上。赵青,在第一时间坐上了飞往成都的赈灾航班——因为在那张登机牌上,没有航班号,甚至没有姓名——那是一个载满着勇士的航班。此后一个多月,赵青的图片牵动着整个深圳新闻界的目光。

2008年注定是赵青年。杨柳、卿静文这些地震中幸存的孩子从此成为赵青生命中的一部分。而那张震后在被震倒的房屋里,一对夫妻生起一缕炊烟的经典照片,摘取了2008年度荷赛大奖——在我看来,与此前获奖的不少来自中国的照片不同,这是正面反映中国抗震救灾的一张十分主流而又充满暖意的照片。其背后的内在逻辑是,强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精神的展现以及世界对此的全面认同。在一个特殊的时点,如同捕捉一个个经典瞬间一样,赵青精准地切中了世界跃动的脉搏。由此,赵青站到了一个时代的制高点。此后,包括华赛一系列大奖对于赵青的加冕,在我看来,都不像给是他颁奖,倒像是为了证明自身的权威性及合法性一般。

此后的玉树地震,赵青再次赶到最前线。而在汶川地震此后每年纪念日之前,赵青都要照例赶往四川。做慈善,也做记录。多年以来,我已经习惯于在5月初见不到他。“我要一直拍下去,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见证一群孩子的成长,反映一个国家的变化。”赵青说。目睹他《震撼5.12》、《重生录》的接连出版,赵青给我以莫大的启发。我在想:赵青如何能拍,为何我不能写呢?这才有了《N面深圳》的构思和写作。
2012年9月,我和赵青搬进同一间办公室——深圳商报大厦1803室。这是一间公认的最需要女秘书的办公室。在这个房间,我们相处的时间超过了老婆和家人——困了,躺在沙发上;醉了,睡在地板上——赵青仿佛成了大学里那位睡在同屋的兄弟。而在这个房间最牛逼最绝妙的快乐就是,分享赵青电脑里无以数以的经典照片,听他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影像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总是能够毫无障碍地穿越时空、冲击你的心脏。正因为此,赵青并不需要极善言辞,恰恰相反,因为他的不善言辞,赋予了他另一种的细到极致的完美呈现:他将所有的情感和思想,总是能游忍有余地全部收纳到了他的手中和镜头之中——包括瞬间、细节、画面乃至意境——从而成就了一个个经典。我只能说,赵青是天生的摄影大师,其洞察力和呈现力无与伦比。而他的激情和专注,时时感染和重构着我的世界观以及审美观。
住在坟地里的外来妹、看守所里的三陪女、守护青藏铁路的士兵、做礼拜的穆斯林、浮躁的休闲假日,乃至拉斯维加斯的纸醉金谜,都被赵青定格为一个时代的时光雕刻。赵青那张上海外滩上的打工青年,不能不让人想起2014最后一天未能跨过这一年的36个鲜活生命。乃至于深圳市民中心草地旁的一对发情小鸟的精气神,都被他捕捉下来——因为相机时时就在他的车上,就在他的手边。每每拍到一张好的照片,他都会在电脑前击节赞叹,让人不由得走过去看上一眼。在他的眼中和手中,如同魔术师一样,哪怕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平淡,会被他幻化为一种神奇——时时令人沉醉不已,并且常看常新。

在赵青心中,还有一个梦想:他希望深圳不仅是钢琴之都、图书馆之城,还应该成为全球闻名摄影之都。在他看来,深圳几乎已经具备了所有的必备条件。在我看来,赵青这次摘取桂冠,是又一次身体力行的推动。
记得有位大师说过,生命苦短,而艺术长青。但于赵青而言截然不同——在摄影的长青世界里,生命同样长青。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