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我们怎样才能跨过这一年?
(2014-12-31 00:09:21)
标签:
深圳:我们怎样才能跨过这一年?写在2014最后一天 |
深圳:我们怎样才能跨过这一年?
——写在2014最后一天
胡文
当站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回望12月29日18时的一幕,相信许多人会有这这样的感受:这依然是我们这座城市难以回首和启齿的一幕。当2015年大门打开,我们甚至有些迟疑:这一步跨年,我们跨得过去吗?
之所以如此尴尬,是因为那一幕与我们一直奉如圭臬的深圳精神、深圳理念格格不如。正如一位资深媒体人所说,这是一种颠覆和背叛。限购之伤害,不在限购本身,而在于30多年人人浇铸的种种深圳共识:包括诚信、担当、力量以及温暖。而这种共识,才是一种城市无法掠走的真正财富。
有人心在滴血,有如“少少”之语:第一次对深圳深深失望……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这一天:标榜开放与人性化的深圳,像卸了妆的明星,脱了毛的孔雀,抖抖瑟瑟,掩不住的畏缩仓皇。一个城市的云端跌落和自毁招牌,也许就是这样一瞬间、一刹那。
有人直接反思,有如“布鲁斯”之言:对于一座城市的描述,一半源于市民的自大,一半出自访客的臆想。深圳并非在某一天的夜晚始才沦陷,深圳是一种错觉——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昨天的那篇《深圳:不是那个最好的深圳》犹如一个民意表决,10万+的阅读量证明了蕴藏在许多人心中的愤懑、不解以及忧虑。热爱深圳的人们在自问:这是我们时时傲娇的深圳吗?关注深圳的人们在疑惑:这是你们常常晒、拉仇恨的深圳吗?
一天的沉静之后,市民和车主之中主流的意见是,限购并非不可接受,不能接受的,是这种从共识到共输的惨烈过程:政府输了,市民输了,公信力输了,信任度输了。就连抢到车的也认为输了——因为原本不需要花那么多钱;而卖的车更认为输了——就算一天能赚一年的钱,难道后年就不活了吗?
现在看起来,深圳限购汽车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停车场调节费无法实施,所以限购势在必行。其实,身在这座城市之中,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将缘由讲清讲透,与市民开诚布公,政府并非不能争取民意,化危为机。大运期间市民的自愿停驶足以证明,实行限购并非不能获得大多数民意支持。但是,一纸突袭通告和强力店铺拉闸,将危机公关、平等协商等等诸多可能性击得粉碎。
如果深究停车场调节费本身,法理上的冲突缺陷姑且不论,站在更高的理念之上,我们应当也必须明白,未来的城市竞争,不仅是各类人才的竞争,而且是整体人口的竞争。无论是人才还是人口,相同的理念以及建立这一基础之上的认同感和家园感,才是一座城市最为根本和持久的魅力。而限购出台的过程,恰恰伤害的正是这种魅力——这座城市弥足珍贵的图腾。
12月29日的那一幕注定将永远留在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如同一道伤口,带有记忆的伤口,一定需要更长更久的时间才能愈合。
和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奋斗的生命一样,深圳依然需要奋力前行。如何重建彼此信任?如何避免共识坍塌?这是深圳2015年面临的第一道考题。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