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云独独“记恨”肯德基?为什么马云喜欢别人抱怨?

标签:
为什么马云独独记得肯德基喜欢别人抱怨? |
为什么马云独独“记恨”肯德基?为什么马云喜欢别人抱怨?
胡文
当初那些貌似伤害了你的东西,最后成就了你内心的强大。
肯德基:你造你对马云的“伤害”有多深?
关于马云求职遭拒的故事和传说很多。但一桩被拒经历最让马云记忆深刻?昨天在2014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上,马云应邀发表专题演讲。演讲中,马云一古脑儿将当年的悲催倒了出来。但言语之中,马云反是感激——就像渴望得到有一个“苦难的童年”。马云认为,现在年轻人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唯有受过生活的磨练和挫折,才能获得发挥。
“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机会,年轻人要善于把握机会。”50岁的马云在演讲中说,今天的年轻人可能迷茫,觉得机会不多,但自己年轻时也历经挫折,比如,他应聘过三十几份工作。25人应聘肯德基,除了他,其他24个人都被录取,而且那个老板还是台湾人;15年前阿里巴巴也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企业,自己和18个年轻人一起白手起家,一点一滴创业,从没想过今天能和这么多大企业家沟通交流。他希望,年轻人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关心自己,改变自己,把握机会、多多思考。他强调,“就算父母、老板看不上你,你也要懂得欣赏自己!”毕业于一流学府的年轻人,也必须学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其他非一流学府毕业的人。
解决一个抱怨,你就可能成功
马云直言,过去曾认为,比尔•盖兹、张忠谋、郭台铭等优秀企业家,把自己的机会给抢走了,但“大人物只让你看见他们想让你看的,你要能看见他们背后的辛酸。”
忆及15年前刚创业时,马云说,当时和十几个伙伴一起创业,“没有有钱的爹、没有有钱的舅舅、没拿过政府1毛钱”,大家拥有的,是用不同角度与深度看世界的眼光。
马云强调,每一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机会,有人能把灾难看成机会,也有人把机会搞成灾难,完全取决于怎么看、怎么做。
马云进一步说,“我喜欢听别人抱怨”,当四周全是抱怨、愤怒、不满时,只要能提出解决之道,机会就会出现,“我们老在抱怨别人,若能解决这些抱怨中的任何一个,10年后你会成功。”
“走到今天,是时代给我机会,是社会、国家给我机会,也是朋友和同事给我机会。”他强调,年轻人不要老抱怨社会,而应该想着怎么反省自己,找到创业机会;年轻人不要老想着改变世界,而应该从改变自己做起。
不少年轻人有意走上创业之路,马云表示,创业这条路,“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若没有多年的痛苦和彷徨,也不会获得未来的成就,“很多人年轻时都会彷徨,但彷徨后思考自己要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马云说的是台湾,其实香港不例外
在谈到创新时,马云说,2001年6月他到台湾参加创新论坛,现场有许多老企业家,让他备感焦虑,因为他认为创新是年轻人的事,应该把机会给年轻人。交棒给年轻人,世界才有转型的机会。
“创新是年轻人的事情。”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我和金庸探讨过,我说你书里都是年纪越大武功越好,这是违背规律的。你要相信年轻人,你才会说未来是美好的。”
马云说,过去15年,大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领域特别是互联网领域出现很多年轻人和年轻企业。但台湾在这方面好像没什么变化,网络公司现在没有大陆做得好,最可怕的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这些值得台湾年轻人和企业界反思。
他表示,未来的商机青睐更懂得分享、透明、担当等价值的人。大陆有巨大市场,互联网发展迅速,这为年轻人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巨大机会。两岸年轻人应该抓住当前互联网商机,实现创业梦想。阿里巴巴愿为台湾更多年轻人到大陆学习和创业提供帮助。
“如果你希望到大陆创业,可以和我们联系,加入我们的体系。”马云说,阿里巴巴希望把钱用得更好,通过投资或者与岛内企业家共同设立基金等方式,帮助台湾年轻人到大陆创业 。
马云说的是台湾,我想到的是香港。当马云取代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之时,香港台湾和台湾其实面临着同一问题。从这个角度看,马云和前海所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过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