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深圳人谈及自己的购房经历:要是当初买下那套房子就好了!问题是,不要说我们不能回到当初,即便我们能够回到,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吗?
10年楼市的骤变说明,如同哥伦布当年对于遥远东方的畅想,所谓遍地黄金的传说,从来都没有。重要的还是那件事:即你能否从寻常的机会中,发现哪些机遇具备爆发的潜力,以及下一个黄金机会,会在哪里?
这个话题,会带出许多人的憾和痛来。
2014,是很有说道的一年。大的节点,这是中国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BAT的巨变自不必说。另一节点,是中国房地产业超乎想象的10年。这些变化的起点,正是2004年。以深圳楼市为例,正是在10年间,房价完成了几乎10倍的上涨。
你有这样的理论指导吗
房价暴涨的残酷性在于,作为工薪阶层,如果一直没买房或者只买一套房,后悔是必然的。如果你买了不止一套房,那你至少已经千万身家,甚至接近于财务自由。许多深圳人谈及自己的购房经历:要是当初买下那套房子就好了!问题是,不要说我们不能回到当初,即便我们能够回到,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吗?
答案是否定的。唯一看到具备理论指导下的买房,是财经作家吴晓波。他在研究战后日本经济起飞规律时发现,房价必将伴随经济规模的增长而持续上涨,直至1990年泡沫破灭。因此,他在1997年开始到2007年十年间,实施了一个十年规划——每年买一套房。其结果当然众所周知,他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至于2007年之后不得而知。或许他也没有想到,从2007到2013年,房价依然在涨。如果换作普通人,在没有理论指导,存在多种诱惑,缺乏定力的情况下,那些房子又是如何买到或者错过的呢?
经典“投资”案例的剖析
个人以为,2004年以前的深圳,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宜居城市。房子不贵、物价不高,而收入还不错。从那以后,一切悄悄变了。
2004年的深圳楼市,与之前十年也并无显著变化。那时,梅林一村作为配套最好的公务员福利房小区,在上市交易之后,均价也就是4000多元。最好的商品房如水榭花都均价也不过8000元。一个公务员朋友正好住在梅林一村,女儿那年正好6岁,要上小学了。一番运作之后,女儿上了实验学校小学部。
学校确定后,她觉得必须买套房,毕竟梅林一村离实验学校较远。但跑遍实验周边的房子,才发现这些房子不仅房龄老,而且户型差,价格与梅林一村差不多。但如果租房,生活品质将急剧降低。想想今后至少还要在这里住上9年,为了女儿一咬牙买了两套80平方米房子打通,重新装修后将父母一并接来照顾女儿。而梅林一村的房子因为当初是福利价,尽管已经上涨了一倍,如果卖掉也不值得,不如留给孩子的外公外婆住。
一年之后,长城大厦的房子实现翻番,涨到8000多元。再见到那位朋友时,她说,真没想到,这是女儿给带来的财运!如果放在今天,她一定更为感叹。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深圳楼市“投资”案例。其特点有四:
——以女儿的名义进行投资,容易在家庭内部迅速达成共识。
——以不降低生活品质为前提,一次购买了两套而非一套,无意间实现了投资最大化。
——9年的小学和初中时间,将投资时间完全锁定,避免了频繁进出。
——在购买长城大厦的同时,并没有卖掉梅林一村房子,实现了边际效益最大化。
你会发现,在这起“投资”里,财富是随着时间而裂变的。与其说是“投资”房子,不如说是“投资”亲情——这是真正的长线价值投资实践。它相当于将所有的资金鸡蛋装在了一个篮子里,从而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之后,时间成了催生财富的酵母和最大推手。正如一场马拉松,如果中途退出,自然无法分享到丰厚红利。更多的人,就像吃鱼一样,因为频繁买进卖出反而没有吃到本应吃到的一整条鱼。
如今,梅林一村的房价依然停留在2.5万元左右。而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长城大厦房价却在4万元以上。这就是一个家庭在过去十年的财富账本。类似这种经历,在百花片区的居民里,几乎比比皆是。
难以重回的现场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在2000年前,房子并非深圳人首选的投资品,因为买房后所收的租金,远远不抵银行利息。造成这种反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股市所产生的抵消作用。早期的股疯姑且不说,1996年的大牛市、1999年的5·19行情乃至于2006~2007年所创造的6000点高峰,造就了一大批创富神话。直至2007年,还有人将房子卖掉换成股票。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房子会从居住功能变成具有投资功能,且成为最大的投资品种。在过去十年,大抵能够与楼市涨幅相当的股票,就是在香港上市的腾讯了。但是,你会不会买腾讯尚不得而知,就算买了,你能做到持有腾讯十年吗?
错失掉的房子正是这样。说到底,我们所说的后悔都是事后诸葛亮。回到当初的情景,按揭的压力、交通便利乃至一个小小的情绪就能让你与一套房子失之交臂。
京基2003年发售碧海云天时,好一点的楼层均价同样不到8000元。那时,现场看楼就有免费比萨吃。当时,一位出身基建工程兵的工程师和太太一起相中一套170平方米房子,并当即落定。后又看到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太太商量能否买下来将来给儿子当作婚房。这样,住的也近又互不干扰。太太最初同意,但听说以后每月4000多元的扣款要从太太工资卡扣除时,太太坚决不干,说为啥不从你卡上扣。这样,两套房就变成了一套房。N年以后,太太肠子悔青没听他的话。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初,是最近5年最好的一次买房机会。不仅此前的调控政策取消,而且大大放宽了贷款限制。梅林关外的万科金域华府推出了一口价10500元的特价房。一对夫妇现场犹豫半天终于放弃。他们最大的担忧是,房价会不会跌到8000元?而且关外交通一直是个难题。哪知一年之后,房价突破3万。
回想一下那些在2004年卖掉长城、南天花园的业主,这些经历还算好的。更悲摧的是,是一些开始坚决看空楼市,直至到2010年前后带着补偿性心理入市的楼市投资者。因为空翻多,使得他们完全失去了理性,最终资金链断裂直至企业破产。这其中,还包括那些因为移民而放弃了中国机遇的人们——一如龙应台所说,一颗水珠,哪里知道江海的方向?
10年楼市的骤变说明,如同哥伦布当年对于遥远东方的畅想,所谓遍地黄金的传说,从来都没有。重要的还是那件事:即你能否从寻常的机会中,发现哪些机遇具备爆发的潜力,以及下一个黄金机会会在哪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