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永远是件快乐的事

(2014-11-12 05:39:21)
标签:

阅读感悟

分类: 乐妈心情

http://s15/bmiddle/001RkyKDgy6NwJG1v78ae&690
      上周六,小乐要找同学玩(刚好小乐有个同班同学就在自己家楼下),小乐先邀请同学上来玩,然后又去同学家玩。于是乐妈也有机会和同学的妈妈简单聊一聊。同学的妈妈说孩子不爱看书,说上课不专心,总分神,老师都反馈好几回了,乐妈简单说了几句,这专注力需要慢慢养的,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培养,但是如果错过当初该培养与关注的时期,现在回过头来肯定要花更多的精力,而至于看书,没有不爱看书的孩子,关键是我们总是等到了老师让看书的时候才想起叫孩子看书。

 

      《论语》有云:可以与之言,不言,失言;不可以与之言,言之,失人。乐妈颇有感觉,与一个完全没有阅读理念,只是因为孩子出现这个那个问题而焦虑的家长交流,乐妈总有感觉没办法说到位,因为他们希望的是立竿见影的方法,而乐妈却在讲述的是理念。

 

       回到家,乐妈就在回想这几年和小乐相处的历程,这中间,乐妈曾犯过不少的错误, 尤其是头几年,乐妈其实也从没有真正思考过该如何与小乐相处,只是随性而为,高兴时把孩子当个宝,生气时孩子就变成了无辜的替罪羊。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乐妈给小乐养成的为数不多的好的习惯中,有一个就是阅读。

 

       最初坚持阅读,来源于自身痛苦的经历,自己年少时知识面的狭窄导致语文学习上的索然无味,让乐妈很早很早就有了一个认识,一定要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打开孩子的眼界。而当接触国学后,对于阅读,乐妈又多了一层更深更理性的认识。

 

一、阅读永远是是自己个人的事,与其它无关。

       小乐上学了,家长会上老师也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也给家长布置了各种各样的任务,其中就有带孩子阅读和给孩子准备课外书之类的。正如聊天的那位同学妈妈所言,上学后,没少往家里搬书。是呀,初上学,谁都希望孩子有个好开始,也希望给老师留个好印象。乐妈起初也这样,也迫不急待地想向老师介绍小乐,介绍什么呢?当然是读书了。

 

       再后来,学校又相继推出“我爱阅读”记录表和“满天星”自主阅读记录册,然而尽管如此,小乐却很少因阅读而受表扬(刚入学,老师的表扬有多大的魔力,相信每位新生家长都明了),一番躁动过后,乐妈恢复了平静,也回到了自己的阅读节奏上。所以,当有一天小乐问起,妈妈,我要是拿“满天星”过去,老师不给盖章怎么办呀(自主阅读满20本,可以盖一个章)?乐妈笑着问,阅读是谁的事呀?小乐非常干脆地回答,自己的事。对喽,咱拿过去,老师盖也行,不盖也行,咱们阅读,是为了自己。

 

       是呀,阅读从来不是为了其它,为了外界的表扬、比拼、夸耀等等,当然更不是为了考试那几分分的提高,阅读只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要。

 

二、阅读是个慢功夫。

       有的同学家长说,唉,每天都要给他读书,真麻烦,而且读了他也记不住;有的同学家长说,自打这上小学了,三天两头都往家里搬书,可是也没怎么看他爱看等等,然后呢,当听到小乐可以自己读书,不带拼音的那种,都露出羡慕的表情,乐妈只好笑而不答。

 

      怎么说呢?乐妈从来没有指着字,一个一个教小乐你得认识;乐妈也从来没有讲过一个故事后问小乐,你记得多少等等,小乐认识字,自己主动拿起书来看或者坐在书堆里一翻就是一两个小时,仿佛是个水到渠成的事,然而在这之前,我们没有任何要求地亲子共读了五六年。

 

        阅读是个慢功夫,这样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一开始简单的图画书,到后来的图文书,再到现在的纯文字书,每天睡前半小时的长期浸润,书已经成为小乐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伙伴之一。乐妈清楚地记得,曾经一个寒假,一本《大象巴巴》翻来覆去地讲,讲得乐妈口干舌躁,讲得乐妈都有点乏味,然而听故事的小乐仍然不厌其烦;还有一套《巴巴爸爸》简单的画面,简洁的语言,可是小乐却总是听不够,讲完原文后,小乐还会突发奇想,让爸爸妈妈一起给书中人物添对话;还有那套《神奇校车》,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后才给小乐打下了基本的科学概念;还有《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还有立体翻翻书等等,在每一次的阅读中,小乐的诉求得到了满足或激发,而不是压抑,所以,这样长时间的浸润,小乐才会走进书的世界。

 

三、阅读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安静并不是指家里静悄悄的,乐妈理解的安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给阅读留有一个专门的时间段,如果每天都被自己的事务安排得满满得,那么怎么能安静得下来,和孩子快快乐乐地读一本书呢?曾经因为时间太晚了,小乐非得把一个故事都听完,乐妈就告诉小乐,咱分开来听好不好?这样时间充裕些,妈妈慢慢讲,你慢慢听,才能品出更多的滋味来;第二层则是大人得有一颗安静的心。我们的心得给阅读留有一块方田,这样我们才能安静下来。同时,安静下来的心才会少了功利性,少了目的性,于是阅读还原成阅读本身。

 

     而环境,乐妈以为,也有两个层次上的概念, 首先在物理上要有个读书的环境,要提供给孩子书。乐妈感觉奇怪的是,很多妈妈爱给孩子买这买那,非常讲究品质,可是呢,买了几本书就觉得已经买了好多,再一个奇怪的是,愿意给孩子买玩具,可是呢,玩具稍一坏就扔了(根本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或者呢非收拾地整整齐齐的都让人感觉不到玩具的存在。乐妈家很杂乱,客厅就是个玩具摆放场,可是每每问小乐乱不?小乐却总说不乱,因为每个玩具在他眼里已不在是原来的玩具本身,这个和那个一搭就是一个风力发电厂,那个和那一些一摆就是个市区,还有桌子底下变成火车机房,木地板变成了轨道,地球仪一会儿又变成了大转盘等等,当然乐妈的意思也不是不收拾,给孩子玩具,同样也要给孩子发挥玩具的场所。同理,想孩子喜欢书,也要让书变得随手可及。适合孩子的书架、床头柜上摆放的书,沙发茶几上甚至地板上都可以,从而让书变得像一日三餐那样平常而不可或缺。

 

再者,环境还包括一层含义,那就是父母所营造的书的氛围。没有不爱书的孩子,关键是看父母给了孩子什么。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具体的书外,父母自己还需要有亲书的理念与行为。如果书只变成交给孩子的一样物品,如果不能欣喜地与孩子共读一本书,那么孩子也很难真正走进书的世界。

 

四、阅读永远是件快乐的事

       说起阅读,说起和小乐一起读过这么多的书,而且还一直读下去,乐妈就感觉到快乐。小乐从阅读中究竟获得了什么,乐妈好像从没细细追索,只是看着这些书,想着每一本书后面都有我们共读的时光,乐妈就觉得满足。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小乐的那会,乐妈曾看到过一篇文,上面说到,每当晚饭结束后,父亲会给每个子女分发一本书,大家围着餐桌,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看了起来,或者共同探讨某一本书等等,乐妈当时就在想,这是多么温馨多么值得回忆的事呀,而且当时乐妈还跟乐爸说,等我们有了孩子,我们也要这样。

 

       然而等真有了孩子,虽然也给小乐买书、读书,然而由于对于书的认识很浅显,也只限于让孩子听,孩子的书,因而当初的那个愿望也越来越模糊。没想到时到今日 ,虽然不是同样的形式,然而却有了那样的感觉,或共读一本书、或各看各的书,或突然由一本书扯开了一段话题等等,围绕着书,我们有了更多的交集,也越来越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尽管我们还只是个浅显的阅读者,可是,这已经让我们很满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