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利与弊
(2012-07-28 06:44:12)
标签:
杂谈 |
(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利:
一、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进步,给教师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减轻了许多不必要的劳动负担。同时,随着教师们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在各个学科中,似乎已经离不开了这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术。教师们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通过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方式、促进自主学习。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技术,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教材形态、教学方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如多媒体的介入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使学生完全由老师控制的、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双向交流学习的新形式。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提高学习效率,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好的教师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会学知识;教师的教学目的也不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对于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教学方式更易接受和领会,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就使教材变得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教育技术把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充分利用40分钟的时间,严谨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学时间,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教材及搜集的书面资料外,还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去掌握书本以外的其他知识,广开知识途径。这样,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形象感染,使学生整个心理活动达到高度和谐的状态,伴随着思维活动的积极兴奋状态,轻松愉快的获取到知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全面的发展。
(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弊:
小学生读课文,不注意重音、停顿,达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原因在于录音范读,大都是名家的作品,声情并茂。部分教师为了给学生作示范,往往只播放录音而不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老师讲课费劲不说,对好词佳句的理解体会也不到位,更别说揣摩推敲、欣赏体味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前,要布置学生认真预习,熟悉教材内容。课堂上,可采用自由读、齐读、分组读、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等学生理解了内容,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再指导感情朗读,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奇效。
小学低年级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同样也有识字教学的任务。当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语文课堂之后,纷繁多样的课件层出不穷,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动画、教学录像等,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尽管能吸引学生,但小学生有他的年龄特点,如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等。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如播放课件,就会放松对学生的组织教学,特别是一些好动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件播放完毕,还没记住生字的写法,更别说是写好字。而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时,往往会边写边提醒学生哪部分该怎样写、哪部分容易写错、哪些字容易混淆、怎样区别字形等,这样学生就会对生字的音、形、义及间架结构掌握更牢固。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滥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课堂上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五、画面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总之,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滥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合理运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也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