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石的“捐款门”给中国所有房地产从业者上了一课

(2008-06-13 17:33:00)
标签:

杂谈

王石的“捐款门”给中国所有房地产从业者都上了一课

 陈杰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万科“捐款门”风波渐渐散去,本不应再去追问。但觉得,不仅万科乃至中国所有房地产业从事者都需从中好好汲取教训,还是得多说几句。

想起真是可叹,王石聪明一生糊涂一时。尽管万科6月5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以99.8%的高票率正式通过向地震灾区捐赠1亿元的特别动议,尽管王石在万科这次专为审议1亿元捐赠动议而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无条件为此前引发“捐款门”风暴的言行道歉,并对所有质疑不作任何辩解,但这一切行动都挡不住,如一名万科股东在审议大会上所公开质疑的那样,仅仅因为一篇博文中的200多字,王石这个名字,已经几乎一夜之间就从万科的金字招牌变成了“负”资产。

日前媒体广泛报道,世界品牌实验室6月3日发布了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该排行榜中,万科的品牌价值被评定为181.23亿元,但这比去年缩水了12.31亿。 评审机构负责人说,“万科是具有很高声誉的地产企业,而其创始人王石先生也是令人敬仰的企业领袖,但是最近王石的‘十元门’事件,激起了中国的民愤,也严重影响了万科的品牌和王石本人的声誉”。该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5月15日王石发表被称为“捐款门”事件言论的当天,万科的每股股价为22.57元,然后就连续下跌6个交易日,一直下滑到5月23日的19.6元,6个交易日内公司市值蒸发了204亿元。

王石常得意地说他的名字是万科品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王石的这个金字招牌对万科过去的发展确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次“捐款门”事件,万科的企业品牌价值完全是受累于王石的个人言论而损失惨重。即使到今天,王石的声誉和万科的品牌还是紧紧联系在一起。万科在6月5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就表示,决定今后为减少因王石言行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和股市波动,该公司将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对王石的网上博客设置看门狗过滤系统,避免不慎言论影响万科形象。但如一个比较苛刻的评论的那样,万科在地震发生之初,像大多数地产同行那样捐个200、300万,然后“安静地走开”,不会有人找他们麻烦。就是偏偏王石自我感觉良好地多了那么几句话,导致后面付出一个亿也都不能抹去负面印象的代价。如王石自己承认的那样,“尽管万科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反思万科在应对这次“捐款门”事件过程中确有很多不当之处,需要好好反思。一开始公司官方一直沉默不语,力图把这个限定在王石的个人事件。无奈王石和万科之间的联系实在太过紧密。不得已之下,万科抛出1亿元援助灾区的声明,力图挽回十分不利的舆论狂澜。但万科第一次声明中又有意无意留下一些可打擦边球的地方,如只说1亿元“之内”,是属于无利开发还是无偿捐赠都没有交代死,被火眼金睛的网民们紧抓不放,穷追猛打。后来几次补充声明也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一再被动。直到今天才算让社会稍许相信了万科的“诚意”。当然现在“捐款门”风暴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时候,王石表示,除了无条件道歉,不作任何辩解,这是个聪明和理智的应对策略。这时候,说话越多错的机会越多。所谓言多必失。特别这个节骨眼,尚在群情激荡之时,无论说什么,都能给人抓“驯V荒芷诖衩锹颜饧事忘却作为研究房地产的业者,我个人以为,王石的“捐款门”事件,虽然是个个体事件,但所有房地产业者从中都有颇多值得汲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这个事件最有力地验证,企业品牌形象的经营对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作用非常重大。房地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物业购买过程中存在很强的信息不对称。不像其他商品,顾客选购房地产时候是很难全面了解意向楼盘的所有质量信息。而这时候,企业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品牌形象就起到很大作用,对顾客购买物业的决策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而企业品牌形象的构造中很重要的一个包含内容就是,企业的社会形象是否健康、是否积极向上、是否很有社会责任感。试想,一个社会责任感不高的企业,又怎么相信会对顾客全心全意?一个不在意社会口碑的企业,又怎么让人放心它的产品质量?一旦一个房地产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口碑受到损失,不仅仅是无形资产的损失,绝不仅仅是。就拿万科这次来说,潜在准备买房的顾客群中本来有大批万科fans,“捐款门”之后转移掉不少。在万科做出补救努力之前,已经有一些还会公开号召专门抵制万科开发的楼盘,现在是否会回心转意还难说。万科和王石与媒体的关系也搞僵了。今后还会有媒体、还有各类论坛邀请王石大谈企业的社会责任么,那些企业社会公民的各类评选还敢把万科列为入选首选名单么?更关键的是,如果不是及时的努力补救,万科跟政府的关系可能就彻底搞僵了。没有政府的青睐和嘉许,万科还会像过去那样到处春风得意么?

第二,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不可太多寄托于某个高管乃至某个具体楼盘。营销学中,品牌营销构建分为企业品牌构建和楼盘品牌构建。如果一个企业CEO或高管的名气过大,甚至压过企业本身名气,那很危险,很难可持续发展。一旦CEO有点风吹草动,整个企业都受震荡。同样,不能把营销精力过多集中在某个楼盘,楼盘品牌做得再好,也不能代替企业整体品牌。

第三,万科和王石的“捐款门”事件不仅为房地产业企业,也为全中国的企业都很好地上了一门“如何真正理解企业社会公民责任与企业发展”这一课。万科在事后的大力补救,不仅是自我救赎,也更是社会公义的胜利。表面上看捐款和社会责任属于个体意愿,的确不能强加于企业。但比如设想一下,如果一些自私、无公德心的企业省下捐款来大搞促销、大肆扩张,热心公益的企业反而因为出血过多而推广乏力、市场份额下滑,那就将是一个不幸的“逆向淘汰”,做善事的被惩罚,自利者反而得利,那么将是可耻的一幕。越来越成熟的中国社会一定会让有更多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