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农村教师迎“好消息”,职称评定取消,教龄满30可申报正高级教师

(2020-12-20 17:11:46)
标签:

教育

分类: 社会杂谈

    今年教师报考人数又增加了不少,同样的“铁饭碗”,教师行业的门槛相对没有那么高,工作稳定,薪资待遇也不差,深受大学生欢迎,尤其是女同学。

教师这个职位,从古自今都很吃香,备受人们尊敬,工作内容相对不累,又很体面,可以说是很理想的工作了,不过,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的福利待遇也不同,农村教师的待遇相对差了一些,这也导致很多人不愿到农村。

但是,最近有新消息公布,不少省市农村教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连续在农村中小学工作只要教龄满15年就可以晋升中级教师,满25年可晋升高级教师,满30年可申报正高级教师,还不受岗位的限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先来看看什么是教师职称。

什么是“教师职称”?

国家设此规定,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也代表了国家对于教育的大力支持,教师职称设置一共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和三级教师。

评判的标准各地各不相同,主要有四项标准,思想道德、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和业绩成果,主要是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突出成果,而成果的体现就是各类获奖证书、发表论文等。

即使教龄满足条件,没有以上这些成果,也是评不上比较高级别的职称,但成果也能买,也可以找资源,这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就很不公平,所处的环境,难以让他们有好的成果,可能到退休年龄,也难以评上比较高的职称。

但我们不能就说,这些没评上高级别职称的老师,并非他们教学水平不行,业务能力不行,辛苦付出半辈子,他们的工作却不被认可和肯定,这该有多么不公平,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付出的更多,他们是农村教育的基石,值得被社会认可和肯定。

而且,教师职称对应的薪资待遇不同,当然,级别越高,福利待遇和薪酬就越好,农村教师更需要,那该怎么办呢?

农村教师喜迎“好消息”

最近有消息传出,宁夏、甘肃、河南、湖南、黑龙江、辽宁、山东等省市,给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优惠政策,虽然不完全一样,基本都是:中小学教师只要教龄满15年就可以晋升中级教师,满25年晋升高级教师,满30年就能申报正高级教师,还不受岗位的限制,消息一出,引起不小的争议。

有的网友认为,随着农村中小学教师优惠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出现浑水摸鱼的教师,尤其不是一线的教师,没有激励机制,每天混日子坐享其成,这对于教学的发展并不利,不过,很多省份对教师评职有了比例限制,比如评高级比例不能超过8%

其实,实际意义要利大于弊,这样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艰苦的地方去,也能留住好的教师,老师也不用每天费尽心思弄证书,或者教学成果,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教学上,也许以后还会有所改变,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到农村教学。

为什么不愿到农村当教师?

第一点,薪资待遇相比城市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老师也是人,需要生活,如果所在工作难以持家,生活都成了问题,谁也不能坚持下去,而且,农村的消费也不低,生活压力也不小,所以这问题很现实。

第二点,环境让很多来自城市的教师难以适应,不能叫外卖,看电影也要去几十公里外的城镇,漂亮的衣服穿了没几天就脏了,打扮得漂亮些,还要被人指指点点,土生土长的农村大学生更是想要过够了这样的生活。

第三点,评职很困难,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设施设备有限,生源质量和城市相比,又差了一大截,有多少教师,因为学生少、班级少,村小教师需任教多各个学科且基本是一年一变,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扎根农村教育三、四十年直到退休年龄,两鬓都没有评上高级甚至中级职称,工资基本就在三千元左右,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所以,很多人不愿到农村教书。

第四点,教学压力相当大,城市的父母还可能辅导作业,农村的父母多半没什么文化,农活多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孩子,孩子的所有学习重任都落在老师一个人身上,耗费的精力更多,所以农村教师的职业病要更严重一些。

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到农村去,如果对村小(教学点)老师的待遇再优惠一点,针对农村教师的政策更加完善一些,晋级政策更贴合实际使他们更容易晋升中级或高级职称,会吸引更多优秀年轻教师到农村去,使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有希望有奔头,避免个别教师一门心思往城里调而影响教学,如果那样最后受害的还是学生,他们被毁的人生谁来负责,想要解决农村教师问题,需要做的还很多。

文/阿蒙聊教育(编者有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