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查空腹血糖可致大部分糖尿病人漏诊

标签:
糖尿病初患糖尿病餐后血糖糖尿病防治健康 |
分类: 糖尿病健康教育 |
http://s15/middle/6590205ft8313b2017f8e&690
(糖尿病防治系列谈七)人民政协报 健康周刊
患者问: 我是一名 49
岁的糖尿病人。我在连续三年的单位体检中,空腹血糖都正常,一般在 4.9-5.2mmol/L 之间,今年 2
月,我因视力模糊,被眼科诊断为眼底出血,又检查一下餐后血糖,才发现餐后血糖 16.7mmol/L
,被定性为糖尿病并发眼底出血。请问:为什么我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高呢?我采取激光手术后,眼底出血已被控制,请问我下一步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
|
王教授答: 餐后血糖指餐后 2 小时的血糖,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更能有效地预示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进展的过程。正常人在进餐后血糖升高会迅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肝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肌肉和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并将葡萄糖变成糖原和脂肪储存在肌肉组织中。与此同时,一些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以及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使肝糖原分解及肝葡萄糖输出减少。两者作用,使进食后的血糖逐渐恢复到餐后水平,从而使血糖保持在 4.4-7.8mmol/L 的范围内。糖尿病发生后,由于胰岛 B 细胞功能减退,分泌的胰岛素越来越少,不能将餐后血液里的过多的糖利用到组织细胞中去,所以就会呈现餐后高血糖。有的糖尿病人,在空腹状态下,血糖尚属正常,只有在糖负荷的条件下,才表现为高血糖。称之为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 你就属于上者。连续 3 年检查空腹血糖皆属正常,但是没有检查餐后血糖,导致了糖尿病的漏诊。由于长期高糖毒性对全身血管的损害,你可能已经产生了一些糖尿病病发症。比如眼底出血就是糖尿病的病发症之一。 第二,关于你疾病的治疗我提出如下建议:首先,你做一次正规的糖尿病专业及糖尿病病发症的筛查。其中包括要做糖耐量试验的检查( 5 点血糖);胰岛素释放试验的检查;眼、神经、血管、肝脏、心脏、以及其它的生化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对你的疾病做一个科学的评估,以便制定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其次,糖尿病治疗重要的目标和原则是:保护和修复受损伤的胰岛 B 细胞,改善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通过改善胰岛细胞和全身组织细胞的微循环,修复受高糖毒性损伤的全身神经组织细胞。通过上述治疗,可望改善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功能,使之分泌更多的高质量的内源性胰岛素,并和机体组织的胰岛素受体较好地结合,这样糖尿病人的血糖就会得以平稳地控制。因高糖毒性而导致的糖尿病病发症就可以减轻和避免。你可采用“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可以实现上述治疗目的。 如患者刘某,男, 56 岁,身高 170 厘米,体重 56 公斤,体重 -25% 。因“多饮、多食、多尿,双下肢疼痛、麻木、胸闷、胸痛,视力模糊”来我院求治。患者入院前时常自觉头晕、口渴、疲乏无力,多次检查空腹血糖都在 4.6-5.2mmol/L 之间,入院后在我院行糖耐量试验检查,空腹血糖 5.7mmol/L ,餐后 2 小时血糖 16.6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ic ) 7.2% ,诊断为 2 型糖尿病。胰岛素释放试验提示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并发症检查提示: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 、糖尿病心肌病变; 3 、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治疗:采用“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对其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其科学饮食及运动,改善胰岛细胞及全身组织细胞的微循环,改善受高糖毒性损伤的全身组织神经细胞,并采取相关措施积极治疗其并发症。患者住院 3 周,平均血浆血糖值 6.2mmol/L ,胰岛素用量从入院时的 32u ,降至出院时 5u 。体重增加 6 公斤。自觉双下肢疼痛、麻木、胸闷、胸痛减轻,自觉体力恢复出院调养。上述病例提示: 1 、糖尿病人正规的诊断非常重要。仅查空腹血糖会导致疾病漏诊,造成严重的后果。 2 、尽早予以保护胰岛细胞,可望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 、“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可达到标本兼顾的治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