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州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建议
前一段我们向社会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调查,大家普遍认为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意义重大,事关学生终身发展,事关国家未来发展。在日本小学就开始培养劳动意识,四年级学生上课就是学习做饭、缝衣服。但我们当前的中小学生中较大程度上存在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高分低能,还存在劳动实践类课程不能开足开齐,学校‘只劳不育’‘以劳代惩’‘劳而不荣’,家长对孩子劳动实践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与现象,劳动实践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建议:进一步加强福州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
1.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建议福州市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市基本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建议:到2022年,全市基本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建立100个市级以上示范基地,创建100所示范学校,形成100门精品课程,评选100名优秀导师,表彰10000名优秀学生,在全市范围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
2. 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校要转变观念,家长要转变观念,社会要转变观念,从而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真正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理念。从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不同层面,重点解决劳动实践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问题,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
(1)科学建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要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劳动实践类课程,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实践教育。学校要为学生创设各类劳动实践岗位,形成“人人有岗位、个个爱劳动”的局面。学校要教育学生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明确各学段学生普遍应当参加的家务劳动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大力表彰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
(2)积极构建全市学生实践大课堂。逐步建立各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形成整体联动、分类推进的格局,力争每个辖市区至少有一个规模适度、运行规范、品质高端、学生欢迎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发放“福州市学生劳动实践亲情护照”,持该护照的家庭至指定实践基地(场馆)参加活动,逐步推行学生减免及家长优惠的政策。
(3)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师资充足、课程完备、体系健全、运营良好的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探索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全面用于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通用技术课程实施。
3,劳动 实践体验的内容。建议:中小学生需要有更多样化的实践体验,包括文化、高新技术、劳动等。整合我市优质产业资源,比如智能机器人、新材料、数字艺术、非遗文化、艺术设计等领域,构建面向中小学生乃至市民开放的素质拓展资源库。凝聚多方资源,建设各类实践基地,构建丰富多样课程。涉及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科技、法治等多领域。启动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整体规划,建立青少年科学素养研学实践营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农耕文化实践基地、未成年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非遗文化实践基地、感官体验实践基地等,与已有的综合实践基地,构成全方位覆盖的基地群。
2019.6.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