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写作期末考试整理

(2011-06-15 21:42:02)
标签:

教育

新闻写作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一、新闻本源:就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要素,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二、新闻报道体裁:信息、深度报道、通讯、新闻特写。

三、新闻基本特性:事实。

四、新闻报道要求:公正、真实(新闻报道的生命,区别于其他文体)、客观、全面、迅速及时、有立场、考虑读者兴趣

五、报道新意识:开放、监督、受众

                                 第二章

一、体裁演变:

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计传》马六甲,第一份中文报刊问世。

1、  消息:雏形——1862《上海新报》报道太平天国。成熟——新闻专电

2、  20世纪20年代《商报》《晨报》开始使用新闻导语

3、  30年代述评兴起,80年代深度报道传入中国

4、  通讯——中国的产物,20世纪20年代命名“通讯”,1870王韬《普法观战记》最早的通讯。辛亥之后,黄远生奠定通讯地位。30年代邹韬奋提出通讯写作基本要求。

5、  特写:“文艺通讯”演变而来,后分为“文艺特写”和“新闻特写”。63年新闻特写正式区分出来。

二、题材类型:消息(动态、综合)、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述评新闻)、通讯(纪实,故事,散文体,访问)、新闻特写

6、  特写: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以描绘为手法,截取事件过程的某个片段、画面,给人以特写般得感觉。

三、分类依据:表现手法,口吻和人称,结构布局。

                                 第三章

一、消息基本构成: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躯干、背景、结尾和署名。

二、新闻标题:1、单行题(必须以叙事为主):必须实标  2、二行题:“引题+主标题”,“主标题+副题”“主标题+主标题”(至少有一个是实标题) 3、三行题:“引题+主标题+副题”(副题一般为实标题,引多为虚,主可实可虚)

标题写作:直接的一语道破主要事实,动词使用。

 

消息头:有电和讯两种。

作用:区别其它文体;版权所有标志;表明消息来源;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密切相关。

 

新闻导语:

消息开头,有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通常是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也可由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自然段组成,称“复合导语”。

导语的作用是:开门见山,尽快报告新闻事实,使人一眼便知新闻大概;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为全篇定基调。

导语发展:一代导语——“六要素”俱全。二代——重要新鲜引起读者兴趣。

写作要求:凸显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时间的核心和精华;最新内容最新要素;突出主要事实;精炼;人名、头衔不能多;单位名词、专有名词不能多。

新闻由头:时效或内容较为新鲜,可以以新代旧的新闻报道材料。

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出现在“消息”的新闻体裁中,指重要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引子。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只是导语的部分内容。

 

 

寻找新闻由头方法:由近及远;现场观察;避旧出新

六、       导语常见类型

1、  叙述型:直叙、概括、对比

2、  描写型:见闻式、特写式

3、  议论型:引语、设问、评论

消息:导语,躯干,结尾组成。

躯干作用:解释深化导语;补充新的事实。

 

七、       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仅指写作过程中,这所直接涉及到的背景材料。

广义的新闻背景涉及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相关的背景资料;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和人的背景。被称为“新闻中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新闻”。

背景材料三大类型:衬托对比;注释说明;分析解释性。

新闻结尾:自然结尾;拾遗补阙;卒章见义;别开生面。(力求叙事为主,顺势,简洁)

 

                               第四章  新闻结构

新闻结构:

倒金字塔

1、  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

2、  特点:打破叙事常规;最要精彩事实放开端;导语突出一二新闻要素;叙事简略;段落有逻辑关系。

3、  优点:方便读者和编辑,快速报道新闻   局限:非事件性、富有人情味的新闻不适宜。

时间顺序

1、  又称编年体式结构

2、  特点: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作。

3、  优:适合故事性,以情节取胜的新闻。 缺点:开端平淡,长篇叙述。

悬念式

1、  特点:带有悬念的开头,巧妙点出新闻事实,吊读者胃口,以后段落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写作。戏剧性情节见长的报道。

并列式结构:概括性导语,导语后基本上是并列关系。

2、  适合公报、调查、总结

3、  注意单篇并列和并列式组合

(新闻特点、全面统盘、读者阅读心里)

 

 

新闻主题

定义:新闻报道的主旨。报道灵魂。

 

新闻主题特性:

1、  客观观念统一

2、  基于事实,高于事实。

3、  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

 

主题提炼:追根问源;对比联系;见微知著

 

  

第六章 新闻材料

定义:构成新闻事实,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一手二手三手四手资料的区分

鉴别新闻材料:

1、  材料来源

2、  材料性质

3、  材料形成时间

4、  材料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5、  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

 

材料选择:

1、  真实

2、  新闻价值

3、  新闻政策

4、  主题题材

5、  新颖、生动、有特色

    第七章 新闻语言

主要特征:准确,清晰,生动

核心:准确最明显的特点

(语义,感情色彩,得体)

第八章       各类新闻写作

 

简明新闻:短讯、快讯、一句话新闻。

特点:篇幅小;结构简单;叙事简明;一是一报;简而不陋,意思明确

 

 

动态新闻:迅速及时,现实世界最新动态。

特点:变动为着眼点;时新性和重要为价值取向;突发为主要内容;客观叙事为基本特征;一是一报为主要写作原则;有动态感。

 

 

 

八、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情况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又称“综合消息”。它是组织起来的新闻,把发生在不同领域、地点和时间下的新闻组织起来。

它分为动态/问题综合新闻;横向/纵向综合新闻。

特点:发现新闻事实的隐蔽性;通过综合事实来表达主题;注重点面结合,多角度地反映客观事物;注重导语构思和背景材料的交代;重视新闻根据、新闻来源;注重分析和客观叙述并重。

 

述评新闻:夹叙夹议

事件新闻:突发事件为主

非事件:事情渐变过程为主

 

人物新闻:报道人物活动的事迹的新闻体裁。

 

宣传和新闻:

新闻报道事实;宣传传播观点。

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

 

                             第十一章 十三章  通讯和特色通讯

 

通讯:详细的新闻,展开的形象化的,是消息的发展和补充。

通讯特点:新闻性;完整性;形象性

区别文学:真实性;客观性;时间性;形象性。

通讯(内容):人物;事件;工作;风貌。

通讯(表现形式):访问;专访;特写;大特写(全方位);小故事……

通讯主题提炼:集中、新鲜、深刻。

结构:纵式,横式,纵横式,

 

 

九、       新闻素描

新闻素描就是主要依靠朴素自然的描写方法,谈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时地记录新闻事件和人物。它不借助于许多修辞的手段,却也写得有神有态,实实在在,不落别人窠臼,具有一种淡雅的魅力。它既是新闻报道的体裁,又是写作上的基本功。

 

十、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段和部分加以放大,苗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新闻特写的特点就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电影、电视中的近镜头、特写镜头。

 

人物通讯:具体全面,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和思想的新闻文体。(社会精英和先进人物)

 

十一、              事件通讯写作的共同点

1、  新闻性与具体性。新闻性是前提,具体性是基础。

2、  典型性与重要性。越典型,其普遍意义就大;越重要,越能引起关注。

3、  完整性和形象性。以完整性反映全貌;以形象性写得生动具体。

其他要求:以人记事,以事带人;故事完整,主线突出;寓情理于事;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十二、              人物新闻写作的原则有哪些

1、  要选准新闻人物。典型性、现实针对性和较强的新闻性。

2、  不要贪大求全,写好一人一事一个侧面。“攻其一点,略及其余”。

3、  力求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得益彰。

4、  注意以事显人,避免空洞地评价与说教。

 

十三、              通讯表达方法的基本特点

叙述的直接性;描写的直观性;议论抒情的实在性;对话的实录性。

 

十四、              大特写的四个特点

定义:抓住社会热点中的时间、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

实质:在于题材的深度和广度。

1、  新闻性。内容为最新的新闻事件、人物或现象,能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中心。

2、  社会性。题材内容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且多写群体,涉及面广,读者众多,往往能引起强烈反响。

3、  深刻性。具有宏观视角,对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挖掘,提供事实的详情,提供较充分的背景,或深层次地反映人物心态。

4、  艺术性。写作上讲究技巧、情节、语言和标题,讲究作者的主体意识和情感表达。

 

十五、              深度报道的特点

深度报道: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实质意义或预测其发展前景的一种高层次报道方式。

 

1、  题材的重要性。只有重大事件或与大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或社会上议论纷纷的热点等才有深度报道的必要。

2、  材料的详尽性。大时间、大空间、宏观的、微观的、多侧面、多角度。没有大量材料,就难以有深度。

3、  内涵的深刻性。对大量素材进行深加工,有分析、思辨、揭示和预测。

4、  体裁的综合性。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但不是独立的体裁。各种体裁都可作深度报道,几种体裁融合往往更适合于深度报道。

形式:

1、  单一类;(单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概括;典型传播;对比揭示

2、  集合式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纵深,并列);组合报道(加重式、对比式)

 

解释性报道:运用背景资料、说明事件来龙去脉,揭示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把进一步事实和理念奉献给读者。

特点:介于新闻、调查性、评论之间的边缘体裁,一般消息在前,解释在后。

与新闻的区别:

1、  对要素着重点不同

2、  背景材料运用有所不同

3、  着重解释为什么(Why?)

人物专访:

三特:特定对象;特定问题;特定场合。(以人物,记者,场合三要素,突出“专”和“访”。

基本要求:选对象(事件典型重要人物,事件知情人、专家学者、领导权威人士);选场所时机(事件场所,问题场合,重要时刻);对话纪实性(尖锐问题和人物个性);写好现场人和物(人物外貌和场合中的物品)。注意深度。

 

十六、              时间要素最近点原理:

时间要素最近点指:导语中安排的何时要素,通常都应是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点”,而不是事件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段时间。导语所选择的那个时间点,应尽可能距离报道时间最近。

原理运用:这个时间点,即便是写过去的事情,也要选择距今最有联系、最近的时间开始。这个时间点可跟踪新闻事件的发展、挖掘今天新闻的依据、挖掘明天新闻的依据、披露消息来源。

 

客观报道最早在美国兴起。客观、公正、平衡。

 

1、  注意导语的写作

2、  写消息

3、  就近期南周的一篇深度报道,理论加实践的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