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兵葛二蛋》在荧屏的走红,收视率也节节高升,我在欣慰于观众赞誉的同时,也看到一些人表示出担忧:抗战用喜剧的方式演绎合适吗?这是否是把残酷的战争娱乐化?也有人说这不是喜剧……http://s15/mw690/65883229gd13fe1cd0c3e&690
我拍的《民兵葛二蛋》就是喜剧。喜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往往喜剧的背后映射的都是沉重的话题,让观众跟着剧中的人物一起嬉笑怒骂,让人笑过之后再去回味乃至回思,这才是喜剧的终极任务。然而喜剧不等同于娱乐化。卓别林的《大独裁者》、法国喜剧《虎口脱险》都是用喜剧形式来诠释残酷的二战,是让观众含着眼泪去笑,使观众印象深刻,成为不朽之作。赖声川导演曾经说过:“一个观众,把两个小时的生命交给你,你不是一定要让他大笑,让他笑,也不难,关键的是,你要让他走出剧场以后,不为自己的笑觉得羞耻”。
http://s11/mw690/65883229gd13fe9eb98aa&690
体裁类型定位准确才能在市场赢得先机,我相信我国的审查机构不会幼稚到把喜剧这种艺术形式与娱乐化划等号。的确,在商业资本与商业时代对艺术进行无孔不入侵害的当下,到处充斥着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情绪浮躁、逻辑混乱、胡编乱造的抗日题材的火爆剧——一个孩子能干掉一群鬼子;一颗手榴弹扔向空中能炸掉飞机;几个身怀绝技的大侠式人物能阻击一个日军大队……离奇荒诞的虚假情节、过于血腥暴力的渲染画面,使人看后啼笑皆非、这才是不负责任地去面对历史,是某些国人的意淫,如果真像他们描写的那样,那抗日战争何须打八年?http://s6/mw690/65883229gd13febd61e95&690
我用“命如草芥,魂如劲松”来形容黄渤饰演的葛二蛋。民兵是抗日战争时期最为特殊的群体,比起正规军,他们身上更多出几分中国农民独有的淳朴善良、机智幽默、侠肝义胆。黄渤将这个游手好闲、有点浑,但又性格直爽、敢作敢为的小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时而让你笑到抽筋,时而又被这个肩负国仇家恨但却有血有肉的北方汉子所感动。
如果说黄渤塑造的葛二蛋是富有喜剧色彩的人物,那么高虎饰演的麦子又使本剧回到了严肃与深刻的话题。麦子与葛二蛋的斗争是解决中国人自我矛盾的写照,是表现当时国人在面对战争、面对生存的内在态度,也是抗日战争与民族仇恨的缩影。麦子精于算计、极端利己、不择手段,虽起初是被迫加入伪军,但逐渐在权势和金钱利诱下堕落成汉奸,他跟葛二蛋曾经是共患难的好兄弟,却遭遇不同命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于是,葛和麦犹如一阳一阴两条线,将这部戏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个人的价值观放在民族大义面前便只有对错之分,抗日即是对,汉奸就是错,不管有何种原因,何种命运,都不值得同情。麦子在黑暗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葛二蛋一次又一次地想把他拽回来看一看黎明,可在麦子眼里黎明前的黑暗一直都会黑下去……有人说:这个世界对思考的人而言是喜剧的,对感觉的人而言是悲剧的,所以《民兵葛二蛋》有喜有忧也有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