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2010-04-25 22:04:22)
标签:
《诗经》女性形象文化 |
分类: 侃侃。。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其塑造的人物形象琳琅满目,上达天子,下至黎庶,无所不包,而其尤对女性形象的刻画着笔最甚。据统计,《诗经》中涉及女性形象的诗歌约一百多首,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诗经》里的女性形象几乎覆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整部《诗经》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有婚前的恋女形象,有美满婚姻中的家庭妇女形象,也有感情破裂的怨妇、弃妇形象,她们或纯真烂漫,或哀婉悲戚,或刚烈果敢,或懦弱痴情,或热情泼辣,或彷徨疑惧。。。我们通过解读她们的喜、怒、哀、乐与理想追求,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
一、
纯真烂漫、热情泼辣的美丽女子形象
周代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男女之间的恋爱与婚姻是无拘无束、洒脱自然的。那个时候,男女之间非但不受“授受不亲”的束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男女婚配,于是有了《诗经·召南·摽有梅》中的女主角。“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描写出少女那种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应该指出的是,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是纯真的,也是热情的。这种对爱情的热烈追求,顺乎人性自然地发展着,不受任何礼法的约束,无需遮遮掩掩。《诗经·褰裳》中的女子更是可爱,在自己的恋人面前,她们任性、嬉戏,有时竟泼辣到无理的地步。这一形象群的少女,她们的所作所为都是那样的无拘无束,发自纯真的灵性。她们与情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占据着主动,是强者、操纵者,泼辣中带有粗犷,诙谐中含有任性,而她们的爱也像其性格一样,热烈中渗透着辣味儿,她们的形象是美丽的。
二、
懦弱痴情、悲戚哀婉的感伤女子形象
不是所有心怀温情的女子都能得到应有的温情,总是会有痴情的女子却遇人不淑,“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丈夫有了新欢,只能面临着被抛弃的下场;也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能不顾世间言语,热情奔放的,羞怯本是女子的天性,心中思念着那个拨动自己心弦的人,却不敢说出来让他知道,《将仲子》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害怕父母之言,害怕兄长之言,害怕他人之言,与情人相爱却不得不因此断绝思念。这些女子是懦弱却痴情的,因为懦弱痴情,她们也变得悲戚哀婉起来了,她们的形象是感伤的。
三、
秀外慧中、温柔贤淑的淑女形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名句想必大家都能脱口而出,讲的是鸟儿在河中沙洲鸣叫,美丽的女孩展示着自然之美,让谁见到都会心动,何况那原本爱美的君子呢?乡村的清新空气,邻家的美丽女孩,无须胭脂水粉的装点,美在自然当中。
每个女孩都渴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良好归宿,《诗经•周南•桃夭》中说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出嫁时总是欢天喜地,心中怀着对以后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想着要做个好的媳妇,做个好的妻子。嫁入好的家中是会幸福,听见鸡鸣时那对夫妇的对话了吗?“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她们外表美丽,内心纯真善良,性情温和贤惠,她们是深受男子喜爱的类型,她们的形象是淑女的。
四、
刚烈果敢、不可亵渎的贞女形象
《诗经》中有这样一群女子,她们执着于情,痴迷于爱,对强加于自己的婚姻进行了坚决的反抗。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不畏强暴,不惧舆论,坚决拒绝了自己不爱的男子的无理求婚,即使打官司、上公堂、坐牢房,誓不嫁你强暴郎! 为了获得幸福爱情,她们可以冲破重重阻力,与情人双双出走,甚至比男子还要有胆识。《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々,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在自由的爱情得不到家庭、社会承认的情况下,是她首先向情郎提出私奔,“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为了能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合,她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不惜“拿生命孤注一掷”。 这样坚定的爱情追求,这样大胆的爱情表白,今天读来,仍使人为之心动神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央的女子会是什么模样呢?也许怎么也走不近,怎么也看不清她的容颜,给人以无法抗拒的背影,令人向往,可是,却也是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庄重。
这样的一群女子,她们性情是刚烈的,她们让人不得不尊重和敬畏,她们的形象是贞女形象。
五、
内外兼修、忠夫爱国的思妇形象
“有怀于卫,靡日不炎。”“妾片渚姬,聊与之谋。”“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潜,我心悠悠”,这是《诗经·邺风·泉水》中对女子的描写,这是一个感情丰富、深切怀恋祖国、为国事担忧的女主人公,诗句表达了她对祖国的一片深沉热爱。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 谁嫡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卫风·伯兮》描写的是妇人对征夫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但是,总体上说,她的形象是忠夫爱国的。
此外,《诗经》中还有许多的女性人物形象,笔之所至,人物生动活泼,各有特点。总而言之,《诗经》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描绘多是一人一事的片段式,没有外貌的工笔描写,却大都具有非常清晰的性格轮廓,并且以各自不同的风貌、品质、情操,鲜活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存留于历史人物画廊中。
参考文献
1、《诗经》
2、《国学原典导读》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