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6581e0a6gw1f2sl8pttadj20gq0kxwg0.jpg
1958年至1960年间,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几个学生为了迎接“南京无线电技术展览会”,希望做一个无线电操纵的机器人。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查礼冠老师和学校的支持。
http://ww4/large/6581e0a6gw1f2sl8yegyqj208c08i0ta.jpg
当时,日本和苏联的机器人在全世界都很领先。学生们从杂志上找到了苏联和日本的机器人照片,可是这两张图片只有机器人外形,没有内部装置图,更没有介绍一点构造原理。为了让机器人能模拟出人的腿部动作,学生们跑遍了南京市的百货公司,物色各种能做跳、跑、点头、摇头等动作的小玩具,从这些小玩具中寻找灵感。另外还跑到假肢工厂,向老工人请教假肢的制造问题,这对机器人模拟人的上肢动作也有很大启发。
http://ww2/large/6581e0a6gw1f2sl85mxpnj208c06kwfa.jpg
在短短6天时间内,以查礼冠为首的师生30人就完成了250张设计图,讨论修改无数遍,才将机器人设计好。经过设计,这个机器人的高度超过2米,能做28个自由度动作,用洋铁皮做“衣服”。刚开始,机器人连站都站不稳,走路直摇晃,后来,经过广大师生的集思广益,在机器人的足踝关节安装了四个弹簧,解决了这一难题。东南大学档案馆史料记载,“在调整电波信号时,接收机却像不驯服的野兽一样,喇叭里发出乱七八糟的尖叫和噪音,十次、二十次地调整还是不行。”“开始时,干扰很大,机器人不听话,叫它走路,它偏转弯,无线电系的同志们多次反复进行试验,解决了问题。”就这样,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新中国第一台机器人终于诞生了!
http://ww1/large/6581e0a6gw1f2sl94ccwej208c08fdgu.jpg
机器人完成后,查礼冠写了一篇文章《机器人诞生了》,发表在1960年的《人民南工报》上。这些资料现在都被保存在东南大学档案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