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婆的丁字裤——艺术之镇EMBU

标签:
丁字裤南美圣保罗embu旅游 |
分类: 巴西 |
小镇总是意味着安静、悠闲,且韵味十足。
在圣保罗的周边,就有一个名字叫EMBU的小镇,名字都非常小巧,EMBU,就译安布,多容易记住。
去之前,请教了一个巴西女孩,她告诉我们,EMBU是著名的艺术之乡。
这个小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1554年。
而1554年,正是传教士Manoel da Nóbrega把圣光带给印第安人的那一年......
艺术之乡,怎么没有我这个文艺青年猫的身影呢?
一定要去摁几爪子,飘落几根猫毛的。
于是,在阳光灿烂的清晨,花二块七巴币车票,公交车在周末空旷的大道上风驰电掣了约一小时,EMBU就到了。
课本云:所谓艺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艺术之乡,我要看看你到底是如何艺术的。
EMBU有一个游客咨询中心。
里面有个老头能讲简单的英语,给了我们小镇的地图和旅游指南。
到这时候,我们才搞明白了,原来EMBU小镇就是一个大集市。
这个集市只有周六和周日开。
于是我心里便隐隐地明白了——所有的艺术,都是商品.......
集市其实就是不固定地点和时间的市场,摆摊的地方。
但因为那首《斯卡布罗集市》,集市这个名字于我而言,总是意味着浪漫和有趣。
所以无论EMBU是真存在着真正的艺术,我都很有兴趣逛。
嗯,果然,在我凑近看的第一个摊子里,上面竟然摆着一本《魔法》。
日本人弄的玩意,看不懂。
真正的反主流文化理想家切格瓦拉的画像。(切格瓦拉的衔头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世界各地到处都可见这位阿根廷大帅哥的脸,猫一直觉得他是历史上最帅最有格调的英雄人物
......
一对正大晒太阳的长颈鹿伉丽。
男鹿抱着报纸,女鹿握着花,各得其所。
嗨,看镜头,卜嚓
玻璃球棋盘。
记起儿时,男孩用玻璃球来弹着玩,而我把它们盛在罐子里,没事就拿着对着太阳光看里面的世界.......
印第安人装水的陶罐,今天的艺术品。
开始幻想我家那个接水的红色塑料桶,几百年后就摆在末来某人家客厅的玻璃柜里了
带着名鹿和仙女小秘出门游山玩水的彭祖。
我告诉店主,这位名叫彭祖的寿星活了近八百岁,这位神仙的画像贴满了中国的家家户户......
店主说八百岁并不多啊,神仙是不会死的。
我想了想,是啊,历代皇帝都要活一万岁,彭祖才活了767岁,真不多。
Yes,we can!
奥巴马的画像和耶和华画像并列,赞美乎?嘲讽乎?广告乎?
正站在一个斜坡中央寻思着往左还是往右时,一群自行车猛男朝我冲来。
照片上可能看不清楚,我站在中间一个一个鉴定过了,这些猛男年纪都有三十五以上了。
这个斜坡非常陡,需要非常用力地蹬,再加上又要好奇地看一眼我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中国女人,猛男脸都涨得通红,喘得差点岔气了。
我耳朵为证。
就在我百无聊赖地瞪着巫婆巫公们时,抬头一看。
啊,立刻为之精神一振!
穿着丁字裤的巫婆,骑着扫把,翘着小屁屁在天空上划过.........
香艳版的童话故事
嗨,我说灰袍刚多夫,你拿着水晶念念有词,像是在对抗索隆,但其实天上那个穿着丁字裤的巫婆是你召唤来的,对不对?!
因为这是巴西,传说中男人百分之九十时间都在想女人和每个女人都穿着丁字裤的国家。
嘟嘴唱歌的烧瓷人
<br><img
src="http://img13.tianya.cn/photo/2010/9/15/28770685_980801.jpg"
onload="javascript: img_auto_size(this,500,true);"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5px; TEXT-ALIGN:
center;"><br>
偷拍了一个正在画画的老头,因为他的派头非常画家,而偏偏又是我这次在EMBU找到了唯一艺术痕迹
但在画家的店里却看到了这个广东最常见的“财源广进”字帖。
巴西不懂这含义,只觉得中国字像画画,很神秘很艺术。
但是我心里明白,这跟艺术可没沾什么边。
约有花了两个小时左右,整个EMBU的所有集市便都逛了一遍,因为这实在是个小小镇。
我本想买一顶帽子,找到了几家帽子店,但这里看似普通的帽子却以艺术品的价格出售,一顶最便宜也要四十巴币以上,太贵,放弃了。
许多手工艺品店里的新制小玩意还把自己当古董买,动辙上百上千巴币.......
所以嘛,这地方就是看看就好,完全没有买的必要。
下午三点时分,巴西的午饭时间开始了。
我们开始寻找餐馆。
这里的餐馆都一个特色——乐队。
这家有个面目俊秀的男孩正在边弹边唱
这家有印第安人乐队
小俊男的嗓门太脆,印第安乐队有些吵,且那个印第安女人的站姿让我想起了东北二人转。
所以我选择了唱情歌的胡子男。
坐下来细看后,发现胡子男长得特别像《绝望主妇》里的加比的老公卡洛斯。
一碟铁板牛肉,一客薯条,几杯啤酒。
加些午后阳光,歌声,和千奇百怪的行人.......
胡子男唱了几首歌后,过来推销他的CD,只是让我们看一眼,五巴币一张,我们摇头,他就微笑地走开了。
吃饭喝足,打道回府。
找到公车站后,左等右等车都不来。
正在我们徘徊时,一个黑人妇女告诉我们回圣保罗的车并不在这里,要到另一个车站去。
看我们一脸迷茫,她便主动带着我们去那个车站。
以为几步路就到,谁知道横穿了整个EMBU小镇,足足花了半个小时。
这黑人妇女穿得还是非常高的高跟鞋。
所以告别时,除了千言万谢外,我们和她抱了又抱。
好人啊。
等车时,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正在偷看我,看我拿起相机,便给了我一个甜笑。
像微型的北京王府井,微型的上海城皇庙,微型的天津文化街,成了打着民族文化旗帜哄骗外国人的地方。
呃,EMBU,艺术之乡?
不如称之为手工艺品之乡。
商业的痕迹太重,历史痕迹太淡,印安第文化早已死亡只剩下点被反复利用涂抹的残骸了。
鉴定完毕。